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雅克薩大戰,城裡守軍看見清方隊伍里的這支怪部隊,便不想再打了

雅克薩大戰,城裡守軍看見清方隊伍里的這支怪部隊,便不想再打了

話說,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秦漢以後各朝均在此設官統轄。而在黑龍江上游的左岸,有一處被湍急的江水刷出半月形的陡岸,岸上生活著一群索倫部的達斡爾族人。

1616年,新興的滿洲族在中國東北建立了後金國,其後,曾多次用兵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將兩江流域納入自己的控制範圍,其中也包括了這個大江灣坡岸。

後金統治者把這個大江灣坡岸稱為「雅克薩」,滿語的意思為「涮塌了的江灣子」。

清太宗皇太極於崇德五年(1640年)遠征索倫部,放火焚燒了達斡爾族人建築在雅克薩的大木城。

但隨後清軍撤去,索倫部達斡爾族首領阿爾巴西又在原址之上建造了一座新城。

順治元年(1644年),清軍在大漢奸吳三桂的導引下由山海關進佔北京,建立起對全中國的統治。

不斷向東方擴張的沙俄勢力就在這一時期侵入了黑龍江流域。

順治三年(1646年),沙俄人波雅科夫經馬亞河、阿爾丹河進入勒拿河,經過一番考察,給沙俄當局帶回了有關黑龍江流域的情報和提出的武力侵入黑龍江流域的打算。

順治六年(1649年),雅庫次克長官派哈巴羅夫率兵從雅庫次克出發,於該年年底侵入黑龍江,強佔達斡爾人的轄區,其中包括達斡爾族首領阿爾巴西的駐地雅克薩城。

次年九月底,哈巴羅夫又侵入黑龍江下游烏扎拉河口(今宏加里河)赫哲人聚居的烏扎拉村, 強佔城寨。

清朝統治者深感若非「創以兵威,則罔知懲畏」,則自順治九年(1652年)開始,到康熙二十一年,多次發兵與俄國侵略軍交戰,但一直都「未獲翦除」,沒有達到徹底清除侵略者的目的。

原因有多方面,最主要的還是清朝在黑龍江一帶沒有駐兵,每次都是從寧古塔出兵,每次都因糧儲不足而止步。另外,國內又起了「三藩之亂」,難於兩線作戰。

而當徹底平定了「三藩之亂」,且在屢勸沙俄退出均無效的情況下,康熙決心收復失地。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2月,康熙令都統彭春等統兵,從水陸兩路進取雅克薩。

這次戰鬥持續時間並不長,沙俄兵很快棄城突圍而去。

清軍焚毀掉雅克薩城,撤回璦琿城。

清軍一走,沙俄軍又復捲土重來,重建並盤踞雅克薩城。

沒辦法,康熙帝又於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2月令薩布素將軍等速行剿捕沙俄侵略軍,收復雅克薩城。

這次的戰鬥異常激烈,清軍在雅克薩城下的江心島(今古城島)上建立指揮部和構築營寨,展開了一輪又一輪血肉橫飛的攻堅戰,史稱「雅克薩之戰」。

有意思的是,戰鬥正酣,薩布素突然下令停止進擊,派出了一支隊伍,由隊伍中的將佐輪流向城裡的沙俄守軍喊話。

這支部隊隸屬鑲黃旗,卻全是碧眼高鼻的沙俄人組成,他們的衣甲穿戴和其他鑲黃旗清軍是一模一樣的,也都剃髮結辮,卻操著流利的俄語向城裡守軍喊話、招降,勸同胞們放下武器,投降博格達汗(指清朝皇帝)。

城內守軍第一眼看到這支奇怪的隊伍,就有些愣神,等聽清楚了隊伍里的同胞一個接一個出來現身說法、苦口婆心地勸降,軍心很快就動搖了。

俄人尼?伊?維謝洛夫斯基編的《俄國駐北京傳道團史料》是這樣描繪當時的情景的:「當時曾經有五個人,即斯捷凡、阿加方、雅基姆、塔塔林,還有一個不知是誰,在投向滿洲人以後,就開始勸說其他阿爾巴津人(註:在俄國史籍中,投降了清朝的俄羅斯人一般被稱為「阿爾巴津人」,有時也稱為「逃人」、「叛徒」、「叛變投敵者」或者「俄奸」),要他們不要去冒風險,不要再對抗優勢的兵力。如果他們還珍惜自己的生命,就應該放下武器,歸順圍城者。只要他們按照這樣的忠告去做,不僅可以得到寬恕,而且自己願意到哪裡去,還有完全的自由。」「阿爾巴津人看到敵營中已有自己的同伴,又看到對方兵力雄厚,所以非常害怕此時如不自動投降,就會遭到必然覆滅的下場;而且他們還設想,如不抵抗就投降,也許會得到中國皇帝的赦免。於是他們便聽從了叛變投敵者的話。就這樣,他們把自己的全部武器都集中起來,運至指定的地點。郎談收繳了武器以後,即下令燒城。」

清軍陣營里的這支由俄羅斯士兵組成的部隊是從哪裡來的呢?

這些俄羅斯士兵,都是歷年來清軍在與沙俄軍作戰時俘獲或招納過來的,他們被陸續送到北京安置,最終被康熙編為鑲黃旗滿洲第四參領第十七佐領,史稱「俄羅斯佐領」。

康熙對這些俄羅斯降人非常重視,不但賞給衣帽,還授予官職。其中的宜番,授給驍騎校;鄂噶番、席圖頒、機里郭禮(吉禮過里)、鄂佛那西、馬克西木,均授七品官。身為佐領的伍朗各里,更是官居四品。

英國人約?弗?巴特萊著的《俄國、蒙古、中國》里說:「這些俄羅斯人不僅參加了雅克薩之戰,而且在關鍵時刻立有殊功。」

憑藉著這支特殊的部隊,清軍成功地瓦解了雅克薩城守軍的鬥志,招攬了一大批降兵,取得了「雅克薩之戰」的勝利。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中俄兩國《尼布楚條約》簽訂,條約劃定了兩國疆界,又規定凡定約以前,已在中國的俄國人和已在俄國的中國人均不必遣返。這些特殊的八旗俄羅斯軍人便在中國世代定居下來,他們的俄羅斯姓氏後來都根據諧音改成了漢姓,其中的羅曼諾夫改為羅姓、哈巴洛夫改為何姓、雅克甫列夫改成姚姓、杜必寧改為杜姓、 賀洛斯托夫改為賀姓……一二百多年後,他們的後人已經被漢人徹底地同化了。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俄國外交官葉?彼?科瓦列夫斯基造訪北京,專門拜會了當年滿洲八旗俄羅斯軍人的後裔,事後其在《窺視紫禁城》一書中回憶:「中午前我們來到了南館,大司祭和傳教士團成員們已在恭候我們,還有阿爾巴津的男女老少近百人,幾乎都來了。看到這些俄羅斯人的後裔有種很奇怪的感覺,他們的服飾、語言、容貌一點都不像俄羅斯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覃仕勇講史 的精彩文章:

國外一名50歲的「糟老頭」,卻遊走於各大美人之間
靖難之役結束,朱棣咬定建文帝已自焚身亡,但某一疏忽露出了破綻

TAG:覃仕勇講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