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時刻,蔣介石決堤黃河,淹死多少日軍?到底對抗戰有何意義?
原標題:危急時刻,蔣介石決堤黃河,淹死多少日軍?到底對抗戰有何意義?
1938年,中國取得了抗日戰爭史上的的重大勝利——台兒庄戰役的勝利,這給國民帶來了更強烈的抗戰信心和決心。時任國民政府大總統的蔣介石一改他原來的抗戰策略,開始倡導速勝論。
倡導速勝,又臨陣脫逃
蔣介石將20多萬士兵調往徐州戰場,試圖和日軍決一死戰。這麼大量的士兵移動很快引起日軍的注意,日方立即向徐州方向調往30多萬人,眼看著中央軍要被包圍,蔣介石又決定放棄徐州,大部隊退守中原。
時值日軍第14軍團2萬多人強渡黃河,害怕他們強攻中原地區,蔣介石立即前往鄭州,指揮豫東戰役。我軍6萬多人將敵軍2萬多人包圍。
豫東戰役中期時候,日軍意圖從蘭封突圍,鎮守的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可是日軍還沒開始衝鋒,鎮守的部隊就開始節節敗退。
而此時駐紮商丘的蔣介石的另一隻嫡系部隊,更是臨陣脫逃,使我軍錯過了全軍殲滅第14軍團的大好時機。敵軍乘勝追擊,開封失守,下一步就是鄭州。
大敵在前,以水代兵
蔣介石根本沒有想到,沒有被放在眼裡的2萬多日軍不僅衝出重圍,還攻陷兩地,如果不立即開始反攻,鄭州也將失守。
鄭州處於中原地區,四通八達,黃河也流經此地,如果鄭州失守,後果不堪設想。於是,蔣介石特批多人建議的決堤黃河,以水代兵,堅決守住鄭州!
守衛黃河的國軍奉命對黃河進行決堤行動,他們首先將決堤地點選在了堤岸較薄的趙口區,可是這個地方的流沙太多,堤岸根本掘不開。
國軍只能將決堤地點換到了趙口西面的花園口,經過兩天兩夜的挖掘,終於將花園口挖開了,此時黃河上游下了一場暴雨,是水量激增,將趙口的堤岸也給沖開了,黃河水浩浩蕩蕩向豫東南流去,準備攻打武漢的日軍只能退守徐州。
花園口決堤,致使日軍上萬人被洪水圍困,數千人被淹死。同時,日本啟動運輸機,轟炸機給被困洪水的士兵投放大量糧食、衛生用品!由於黃河水泛濫形成了阻隔區,暫時阻止了日本向武漢極其以東以南的地區進行攻擊,改變了我國抗戰的局勢,鄭州也從一個重點攻擊對象變成了沒有價值的「廢城」。花園口的決堤,致使中日戰線拉得更長了,從一定程度上拖延了日軍的後勤補給和進攻節奏。
歷史故事盡在,歷史風雲故事(微信公眾號:kxylgx),歡迎各位讀者關注!
※原來痛中微笑才是一個政治家的最好修鍊
※第一次鴉片戰爭如果清朝不求和,結果會怎樣?看明朝就知道
TAG:歷史風雲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