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應用報告丨 B端更為剛需,C端5年內難突破?
原標題:VR應用報告丨 B端更為剛需,C端5年內難突破?
SuperData調研顯示,2019年,全球VR軟體市場規模將首次超過VR硬體的市場規模,未來幾年全球VR軟體市場規模將達到117億美元(約760.5億元人民幣),2020年甚至超過200億美元(1300億元人民幣)。
近期一波人說VR進入寒冬,VR已到谷底,其實這樣的說法未免有些太過武斷,VR當前的現狀究竟怎樣?VR市場前景如何,還是要靠有數據來說話。
虛擬現實軟體主要包括操作系統、SDK(即軟體開發工具包)、虛擬現實引擎、應用軟體。鑒於VR行業正處於市場發展啟動期(預計為2014-2017年),軟體短板突出,資金成為了主要的驅動力。
硬體方面,經過多次演算法優化和技術迭代,VR頭顯,尤其是PC/主機端頭顯基本能給用戶帶來良好的體驗。然而,VR軟體開發屬於全新領域,前期投入大;而目前VR用戶規模有限,且硬體用戶分散,內容變現不可預期,使得軟體開發商不敢貿然進入市場。與硬體種類、技術爆髮式發展不同,VR應用資源匱乏、質量較低,成為目前限制VR行業進入高速發展的重要因素。
但2016年上半年,資本關注重點開始發生轉變,國內資本開始把關注焦點轉移到VR軟體上。據投中研究院統計,從投資案例數量看,2016年上半年內容製作的投資佔比由2015年的36%上升至50%;從投資規模上看,內容製作則從16%上升至37%。
隨著資本投入加大,多方機構預測VR軟體將迎來廣闊市場。隨著資本投入加大,多方機構預測VR軟體將迎來廣闊市場。SuperData預測2019年全球VR軟體市場規模將首次超過VR硬體的市場規模,達760.5 億元。國內方面,根據艾瑞諮詢預測估計2020年VR軟體市場規模為278億元。在國外,除了著名的VR硬體廠商 Oculus、HTC、索尼和三星,谷歌和亞馬遜也加入到VR軟體領域的爭奪。
由此看出,在VR硬體迭代逐步放緩後,VR軟體作為吸引用戶的核心力量,VR軟體逐漸受到互聯網巨頭和投資機構的青睞。
SuperData調研顯示,2019年,全球VR軟體市場規模將首次超過VR硬體的市場規模,未來幾年全球VR軟體市場規模將達到117億美元(約760.5億元人民幣),2020年甚至超過200億美元(1300億元人民幣)。國內方面,根據艾瑞諮詢預測,預計2020年VR設備出貨量920萬台,用戶量超過2500萬人,國內VR行業2020年規模為556.3億元。按照SuperData認為的,2019年VR軟體和硬體各50%的佔比:國內VR規模約278億元。
VR應用B端先行,企業級應用細分龍頭有望突圍
VR軟體是VR行業中的細分領域,市場結構分散,參與者眾多,涵蓋開發者工具、應用軟體等方面。VR應用涉及遊戲、直播、影視、醫療、房地產、旅遊、零售、教育、工業和軍事等眾多領域,虛擬現實技術的到來很可能為這些行業帶來革命性的變化。
對消費者來說,VR應用可以改變以往交互方式,增加娛樂體驗;對企業來說,VR應用在降低生產成本以及提升服務質量上更具明顯優勢。隨著技術的進步,VR在細分領域的應用有望進一步拓展。
1、開發者軟體:技術和資源落後,國內布局艱難
VR操作系統的價值在於其將定義行業標準。現有的VR操作系統多由頭顯廠商自行開發,處於相對封閉和割裂的狀態,開源操作系統被視為重要商機,但國內只有少數企業在操作系統上進行布局。
其主要原因在於,國外廠商在PC、智能手機時代已經積累了較大的技術、用戶優勢,且主流VR硬體製造商為國外廠商,未來行業標準由國外領先企業制定的可能性更大,操作系統方面國內廠商布局艱難。
目前,Windows、Android能夠較好的支持VR的軟硬體,今年10月份,谷歌發布了適配於VR的Daydream平台。蘋果的操作系統暫時在VR領域沒有做出明顯布局。去年1月,雷蛇聯合Sensics發布開源的虛擬現實操作系統OS VR。
SDK方面,其依附的硬體設備依舊不是國內廠商的競爭力。目前產業鏈中,SDK是硬體廠商提供的免費服務,以吸引開發者為硬體平台製作內容,雖然不直接產生盈利,但其在提升渲染效率,營造沉浸感方面,與硬體升級同樣重要。
不過,國外現成的SDK幾乎只有Vuforia方案和metaio可用,文件體量大,雲端識別價格高。國內軟體開發的價格優勢、服務能力,有利於吸引開發者,或為歷史機遇期。
VR引擎方面,目前國內外均有企業針對開發者研發VR引擎,國外有Unity、Unreal、Cry Engine等著名企業;國內也有觸控科技的Cocos3D、無限時空的「無限2.0」、C2engine、新三板企業優萬科技UniG(多人在線遊戲引擎)等企業涉足面對開發者的VR引擎。其中,國外廠商針對VR研發出的Unity3D(簡稱U3D)、UnrealEngine4(UE4)、CryEngine5(CE5)引擎佔據絕大部分市場份額。
小眸認為,VR引擎的主要競爭優勢在於渲染能力、開發者體驗和開發者社區。總的來看,在VR引擎領域,國內廠商在核心技術、社區資源建設方面仍與國
外廠商有一定差距,不利於其在開發者間普及使用,國內廠商需要一定時間進行技術沉澱才能與國外VR引擎競爭。
2、C端銷量碰壁 5年內難突破
PC/主機端VR頭顯方面,根據智慧產品圈統計,截止至2016年10月15日,Oculus和HTC銷量分別只有10萬、15萬,而10月13日正式發售的PSVR銷量為5萬台,遠低於與德銀年初預測的HTCVive(100萬)、Oculusrift(100萬)、PSVR(250萬台)。三家主流廠商的出貨情況遠不如預期。至於VR一體機,截至9月份,VR一體機的出貨量才剛剛突破了10萬台,只有今年業內普遍預期銷量(100萬台)的10%。
移動端VR價格親民,市場表現較好。谷歌cardboard銷量超過500萬台,三星的GearVR超過100萬台,在中國,7月份移動端銷量就已達1000萬台,但千萬級銷售量與智能手機上億級銷量仍有較大差距。
目前體驗效果較好的整套VR設備價格在868-1699美元,摺合人民幣約5900-11500元,價格整體偏高。硬體性價比不高,很大程度制約了C端市場的開拓。眼鏡盒子雖然價格相對親民、移動性良好,但由於其依附於智能手機,體驗效果受到限制大,眩暈感強烈,不能長時間使用,性價比同樣不高。
根據艾媒諮詢對國內VR潛在用戶行為調查,71.3%的受訪用戶沒有意願購買VR相關產品,超過四成受訪用戶認為價格太貴是導致其沒有購買意願的原因,另有16.4%受訪者表示VR產品實用性較小,近八成用戶期望VR設備定價在3000元以內。而事實上,VR設備從5900降價到3600元以下至少需要5年時間,短期內VR設備在C端難以普及。
3、B端更為剛需地域優勢成國內發展機遇
B端用戶利用VR技術目的是降低生產、培訓成本和提高服務質量,對專業性、技術性要求高,企業在提供服務、整體解決方案的同時,通常需要自主研發專用引擎或開發平台。醫療、工業、軍事和鐵路運輸等領域應用需求不一,掌握核心技術、對其服務的行業理解深刻的企業更有望成為細分領域龍頭。
由於市場容量大,國內企業開始加入到企業級市場。B端服務商一般具有地域優勢或價格優勢,很少與國外廠商產生正面、激烈的競爭。
虛擬現實發展初期,最先增長的是能夠紮根於實體經濟的B端行業應用。這背後主要有三個邏輯:
①B端用戶價格接受程度高,應用變現能力更強。企業對於VR技術價格接受度高,VR設備利用率較高;應用開發商可以選擇收取授權費或為企業提供解決方案等形式實現變現。
②B端應用實用性高,技術要求相對也低。與消費者不同的是,企業往往更關注VR應用能否降低成本,提高服務質量,而不是畫面是否流暢、沉浸感是否強烈。目前VR企業級應用已能滿足B端用戶的需求。
③高專業性形成B端應用競爭壁壘。與C端同質化現象不同,B端應用開發商需要依靠行業專業化技術形成競爭壁壘,贏得發展空間。
B端應用場景很多,包括軍事、工業、房地產、醫療、電子商務、汽車、教育、交通運輸、教育等等。廣證恒生認為,軍事、工業製造、醫療和鐵路運輸四個領域優勢突出、VR應用技術較為成熟,專業度高,容易形成競爭壁壘。
其中,軍事VR能夠節約經費,提高訓練效率,在國內軍費的支撐下,可發展成百億級市場;工業VR方面,VR能幫助減少物理模型的製作,縮短開發周期,降低成本,優化展示環節,為員工培訓、實際生產製造和方案評估帶來便捷,預計市場規模也可達百億;醫療VR方面,無創、方便、操作可重複、低成本等優勢必將成為一種常用的教學方法,今後VR技術還可能用於治療領域;鐵路運輸+VR,預計每年培訓經費投入約42億。
小眸認為,VR/AR前景無疑是可觀的。國外科技巨頭的傳統優勢讓平台建立和開發標準形成「壟斷」局面,但B端應用高專業性、地域區分明顯的特徵,和C端應用周期長、個性化的特徵,讓國內細分領域的公司看到商機。例如:眸瑞科技一直致力於移動端三維展示與交互底層技術的研究,為虛擬現實提供技術支撐,也一併催化著虛擬現實在各個行業的深入發展。旗下老子云服務平台的為企業和三維模型工作者提供三大核心技術服務:
1、3D數字模型壓縮技術,能1GB的模型文件最低可壓縮至60MB,壓縮率高達6%,能夠有效的讓三維模型快速科學瘦身,通過彈性參數設置確保移動端效果與性能並存;
2、光效演算法跨平台還原技術,能最大程度還原光的折射、陰影、漫反射和倒影等,讓PC端的光影效果在移動端上也能最大限度的進行還原;
3、分散式全景烘焙技術,通過雲端集中烘焙場景,分布渲染單體,讓效果輸出不僅實現了實時輸出,而且最大限度減小了移動端資源的開銷,真正做到所見即所得。
由於短期內硬體能力和成本可能有有突破性進展,未來五年,C端市場的主要形式可能會在移動端就能夠互動體驗;而B端對於沉浸式體驗的要求較低,價格接受度高,將成為這兩年VR發展的重頭戲。
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在打造創新驅動新引擎,科技創新帶動資源集聚等方面著力頗多,創新機制、產業升級、人才引流、協同發展等帶來了多方面的機遇。相應的,人工智慧、人才賦能正深刻地影響著商業步伐。
TAG:眸瑞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