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著名M1卡賓槍連厚棉衣都無法穿透?但它成為二戰名槍是有理由的

著名M1卡賓槍連厚棉衣都無法穿透?但它成為二戰名槍是有理由的

原標題:著名M1卡賓槍連厚棉衣都無法穿透?但它成為二戰名槍是有理由的



軍隊中其實有幾乎佔一半比例的人員沒有足夠的時間像步兵訓練射擊技術,自衛手槍又不能提供足夠的火力,所以他們必須配備一種輕便可靠、火力可觀、易於操作的槍械很有必要。當我們回顧歷史,卻發現一款二戰時期的槍械像極了今天的單兵自衛武器,它便是著名的M1卡賓槍。


M1卡賓槍的研製想法在1938年提出時,陸軍就要求其既要比0.45英寸的手槍具有遠射程,又要比M1伽蘭德步槍更易操作、方便攜帶,它主要面向的就是二線具有特殊需求的戰場人員。


負責彈藥開發工作的溫徹斯特公司,當時正忙於調整M1伽蘭德步槍的生產線,因此在1941年5月進行的第一次對比試驗中未能及時提交自己的產品。經過5月份的初步射擊試驗後,美國陸軍放棄了連發發射的要求。到9月份第二次對比試驗前,溫徹斯特公司提交了他們的半自動輕型步槍。


M1卡賓槍定型後,接下來就是要儘快把大量的卡賓槍交到部隊手上,因此美國政府指定了9個生產承包商,第一批M1卡賓槍於1942年6月交貨。



在這期間,一共生產了 600多萬支卡賓槍,包括原型M1卡賓槍和M1A1、M2、M3等變型槍。與幾種變型槍相比,原型M1卡賓槍產量最大,共生產了551萬支。



當槍機框慣性體後端撞擊機匣時,槍機框停止後坐,而槍機則要到它碰及機匣中槍機通孔的後端才停止運動。此時槍機後坐行程大於全彈長,於是彈匣中最上面的一發彈又被托彈板送至進彈位置。然後被壓縮的復進簧伸張,推槍機復進,同時推彈入膛。


M1卡賓槍採用短行程活塞的導氣自動原理,由大衛·威廉姆斯設計。導氣孔位於槍管中部,距彈膛前端 面115mm,活塞在槍管下方,後坐距離僅3.5mm。發射時,火藥燃氣通過導氣孔進入導氣室並推動活塞向後運動,活塞撞擊槍機框,使之後坐。在槍機後坐過程中,其上的抽殼鉤拉著彈殼向後運動,彈殼被拉出彈膛後,由槍機上的彈性拋殼挺向右前方拋出。



與M1伽蘭德步槍相比,M1卡賓槍有便於更換的彈匣和較大的容彈量,實際射速高而且後坐力低,其射擊精度和侵徹作用比使用手槍彈的衝鋒槍強。增加快慢機和大容量彈匣的M2火力「幾乎」相當於突擊步槍,但和突擊步槍相比其有效射程還是太近了。


在二戰期間,M1卡賓槍及其變形槍是一種相當有效的步兵近戰武器。在戰後一段時間內,有大量的M1卡賓槍及其變形槍作為軍用剩餘物資在民間市場上銷售。



有人說M1卡賓槍在朝鮮戰場的低溫環境連厚棉衣都無法穿透,這個說法在今天來看純屬誇張,卡賓槍彈雖然威力低於今天的中間彈,但在200m內的近距離射擊時威力完全夠用。而且接受嚴格訓練的士兵不可能用這樣的槍去進行遠距離射擊,實際上直到越戰時期M1卡賓槍仍在大規模應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器風暴眼 的精彩文章:

世界驅逐艦排名,055能排第幾?
法軍將耗資2000萬歐元打造精確射手步槍,堅持不走美軍路線

TAG:武器風暴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