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具遺體和10000磅垃圾,那些愛裝×的人別作孽了!
炙熱的夏天漸漸遠離,
秋高氣爽的天氣終於來了。
對於近些年的溫度變化,
相信很多人跟派爺有同樣的感覺:
隨著溫室效應不斷積累,全球氣候也變得越來越熱。
今天夏天尤其明顯:
日本、歐洲等地高溫肆虐。
一篇「北極圈罕見32度高溫」的文章在朋友圈裡被瘋狂轉發。
我們正承受著全球變暖的惡果。
除了北極,有一個地方也漸漸變得面目全非。
近期,豆瓣上一部關於珠峰的紀錄片成功吸引了派爺的眼球。
《珠峰清道夫》
Death Zone: Cleaning Mount Everest (2018)
豆瓣9.0,又一部優秀紀錄片。
但,派爺看完念念不忘的,是這部片子的題材。
它不是記錄珠峰雄奇壯麗的風景片,而是發人深省的環保片。
《珠峰清道夫》講述的是一幫來自尼泊爾的夏爾巴人,踏上前往珠峰「死亡地帶」(海拔8000米以上)的生命旅程。
為的是清除珠峰上的垃圾,還珠峰本來面目。
滿目瘡痍的珠穆朗瑪峰
曾幾何時,珠穆朗瑪峰是一個神聖的名字。
作為世界之巔,它象徵著至高無上,讓所有探險家心馳神往。
她終年銀裝素裹的樣子更讓人們親切地喚她為「神女峰」。
可在紀錄片中她卻是這個樣子:
冰雪消融後裸露的岩石觸目驚心。
冰雪裡混雜著灰黑色的渣子,顯得骯髒無比。
灰黑色的渣子是黑碳,大多數來自汽車尾氣以及工廠廢氣。
具有強烈吸光性的黑碳會加速珠峰的冰雪消融。
這還不是最糟糕的,
隨著夏爾巴人行進的深入,遍布垃圾、糞便和屍體的珠峰映入眼帘。
「死亡地帶」超過150具遺體和10000磅垃圾嚴重影響了珠峰的生態環境。
作為黃河、長江、瀾滄江、恆河、印度河水源地的珠峰早已淪為了「全球最高的垃圾場」,10億人民的飲用水危在旦夕。
為什麼珠峰上有如此多的垃圾?
答案是:珠峰旅遊的商業化。
1953年5月,紐西蘭人埃德蒙頓·希拉里和夏爾巴人丹增·諾爾蓋登頂珠峰,人類開啟邁向世界之巔的大門。
自此之後,前往珠峰探險的人不斷攀升。
而在2000年後,珠峰旅遊興起,前來登頂的遊客已經超出了珠峰的負荷!
登山者為了輕裝上陣,往往將垃圾隨地亂扔。
在生存面前,人類所謂的文明、教養全被拋諸腦後。
挑戰珠峰不再是勇敢者的遊戲,而成為有錢人裝逼的利器。
珠峰已經不再神秘,像任何的旅遊景點一樣,上面遍布著人類的足跡,甚至人滿為患,充斥著嘈雜和喧囂。
在神聖潔白的雪山面前,人的沽名釣譽、自私自利顯露無疑,那些垃圾糞便就是最好的證據。
「珠峰清道夫」——致敬平民英雄
若說只看到人性之惡是不盡然的,在那群「珠峰清道夫」身上,我們也可以看出人性之善良、勇敢和堅韌。
夏爾巴人是喜馬拉雅之子,傳說有第三葉肺的他們將珠穆朗瑪峰視為母親、女神。
所以,他們將清理珠峰上的垃圾的任務看作是無上的榮耀,並引以為豪。
《珠峰清道夫》與其他精緻得每一幀都可以做屏保的紀錄片不同,它顯得粗糲但又十分真實。
這是這幫夏爾巴人第一次用GoPro拍攝在珠峰撿垃圾的過程。
隊里的普爾那甚至將GoPro視若珍寶,寸步不離。
與其說這是撿垃圾的過程,倒不如說是玩命的旅程!
即使是登山好手,去珠峰清理垃圾的旅程也很可能一去不返。
在這一段生命歷程中他們經歷了高反、雪崩、昆布冰瀑、缺水少糧、過度勞累,每一道關卡都猶如在鬼門關外走一趟。
在經過昆布冰瀑時,
夏爾巴人用繩索將梯子固定,
生生地開闢出一條生命之路。
當他們在冰架之間的梯子上,
一步一步顫巍巍地向前行進的時候,
派爺隔著屏幕不禁為他們捏一把汗。
而最險是他們發現了屍體欲帶回營地,65度的冰面使釘鞋失了效,一行人全憑著繩索牽引。
如若滑下去,必死無疑。
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暴更使他們舉步維艱,除了隊長納姆加爾,所有隊員都撤回了營地。
隊長納姆加爾將半封在冰里的屍體挖出已經精疲力竭,在將屍體拖行了500米後就昏了過去。
幸虧隊員及時趕到,不然納姆加爾很可能長眠於此。
在紀錄片片尾,隊長納姆加爾在後續的行動中還是不幸犧牲了。
《珠峰清道夫》的故事,對於距珠峰千里之外的我們來說可能無法產生共鳴。
但夏爾巴人的故事只是冰山一角,
同樣用生命守護著美景捍衛著家園的平民英雄亦有千千萬萬。
他們或是「飛檐走壁」的景區環衛工,或只是打掃城市的環衛工。
我們無心扔的一個垃圾,都需要他們付出心力甚至血淚去替我們彌補過失。
有人說有些美景真希望人類無法踏足。
派爺卻不以為然,這句話只能停留在空中樓閣,很難真正實踐。
何況不止那些風景名勝,就我們日常生活的公共空間,也是不容人隨意糟踐的。
保護環境,
應當是全民的共同認知,
而不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一個zan=【今天點的人,明天都更美】
千萬別隨便在文章下面留言
往期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