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論》:面向「現實」的理論自覺
卡爾·馬克思(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馬克思主義的主要創始人,第一國際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學家、經濟學家、革命家和社會學家。主要著作有《資本論》《共產黨宣言》等。
解讀馬克思《資本論》這一經典文本,把握和闡釋馬克思哲學的本真思想,目的都是為了關注和改變當代現實。關注和改變現實,既是馬克思哲學最根本的思想訴求,也是我們今天研究馬克思哲學最根本的理論自覺。早在1842年的《第179號「科倫日報」社論》中,青年馬克思就強烈反對「哲學、尤其是德國哲學」脫離現實的幽靜孤寂和自我直觀,強調哲學不是「世界之外的遐想」,而是「時代精神的精華」和「文明的活的靈魂」,任何真正的哲學「不僅從內部即就其內容來說,而且從外部即就其表現來說,都要和自己時代的現實世界接觸並相互作用」。而在其後的《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則進一步批評那些滿嘴喊著「震撼世界的」詞句的青年黑格爾派「沒有一個想到要提出關於德國哲學和德國現實之間的聯繫問題,關於他們所作的批判和他們自身的物質環境之間的聯繫問題」。對此,恩格斯也專門批評德國一些青年人把歷史唯物主義僅「當做標籤貼到各種事物上去,再不作進一步的研究」,他告誡這樣做「一切都可能被變成套語」,因此必須重新研究「全部歷史」和「現實問題」。正因如此,馬克思才特彆強調: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
馬克思之前的舊哲學因其固有的「體系情結」,過分追求體系的精緻和形式的完美,而導致它們不自覺地偏執於「解釋」,造成了「改變」的實際缺失。只有馬克思哲學,真正立足於「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把「現實」當作「人的感性活動」去理解,關注「現實的人及其歷史發展」,才徹底顛覆了抽象形而上學,打破了追求概念體系的哲學傳統,使哲學從天國回到人間,在理解和把握人類歷史發展的現實規律的基礎上,通過「消滅現存狀況的現實運動」來尋求和開闢人類解放的現實道路,從而自覺地實現了「改變世界」。現在國內一些對馬克思哲學的理解,不管是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還是實踐唯物主義,雖然都為反對抽象形而上學、重新理解馬克思哲學作出了貢獻,但它們還在一定程度上不自覺地受潛在的「體系意識」所支配,最終目標仍然是尋求和建立一種超越現實的「隱性」的解釋原則和概念體系。它們對馬克思哲學的理解,在一定意義上仍然是在直觀的或抽象的理論領域裡兜圈子,又不自覺地回到了舊體系哲學,很難對世界作出合理的解釋,因而也只能是一種「非批判的實證主義」,而無法真正繼承馬克思「改變世界」的歷史使命。因此,我們應繼續高舉馬克思哲學反直觀、反抽象、反體系的大旗,擺脫教條意識,走出原理情結,拋棄思辨夢想,沿著馬克思所開闢的「對現存的一切進行無情的批判」「實際地反對和改變事物的現狀」的革命道路,在充分發掘和發揮馬克思哲學批判精神的基礎上,以革命意識和革命精神始終站在批判資本主義制度、推進社會變革和追求人類解放的最前沿,從而真正避免馬克思哲學在面對當代現實時的「語焉不詳」狀態。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馬克思哲學發揮其特有的反思和批判功能,對推動中國社會的文明進步和中國人生存方式的躍遷產生了積極的作用。隨著中國社會變革的日益深入,如何以一種哲學的方式,揭示和闡明當代資本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經驗,是對馬克思哲學提出的挑戰。在當代中國,馬克思哲學的創新必須走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之路。從根本上說,中國化就是提出、研究和回答中國問題;時代化就是提出、研究和回答現實問題;大眾化就是提出、研究和回答群眾問題。而這三個問題實際上可歸結為一個問題———中國問題。但中國問題又不是中國自己的問題,而是中國與世界一起面對的世界性問題。這一世界性問題,從馬克思哲學的視野看,仍然是「資本邏輯的全球化」問題,也即馬克思指出的「個人現在受抽象統治」的問題。要回答和解決好這一問題,我們必須充分發揮馬克思哲學的批判精神,以馬克思的方式———「在批判舊世界中發現新世界」來關注和改變現實。因為「問題並不在於實現某種空想的體系,而在於要自覺地參加我們眼前發生的改造社會的歷史過程」。所以,今天的馬克思《資本論》研究依然離不開對現實資本主義的批判和超越。但是,我們必須在資本全球化的背景下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語境中,具體分析資本邏輯新的統治形式導致的人類危機和困境,從而揭示出擺脫資本主義所主導的世界體系的可能性。也就是說,能夠讓馬克思哲學真正深入今天資本邏輯全球統治的人們的日常生活,讓人們學會以馬克思的方式來思考和關注現實,使人們在「後革命時代」保持一種清醒的革命意識和批判精神,敢於直面和回應人類發展所面臨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敢於在「實踐中」證明自己理論的「現實性和力量」。這才是研究和發展馬克思哲學的真正價值和生命力之所在。實際上,「作為有史以來對資本主義制度最徹底、最嚴厲、最全面的批判,馬克思主義大大改變了我們的世界」。今天全球性金融危機的爆發和蔓延,使人們又開始重新關注作為「政治經濟學批判」的馬克思《資本論》,這無疑是對其本質意義的強有力的現實回應:「現在是時候去除偽裝,用現代人的思維來講述馬克思那不可思議的命運以及他非同常人的智慧與政治軌跡……發現這位針砭時事之人的卓越之處。」馬克思才是真正的「千年偉人」,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還在努力探求整個世界以及人類自由的原動力:只要是在一種團結的和反抗的精神下面對當代資本主義,在一個致力於建設以平等、自我實現和終結折磨人類的壓迫為目的的傳統中,馬克思主義的批判精神仍然有著強烈持久的吸引力。馬克思代表著一種世界精神。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馬克思「值得擁有人們對他的所有期待」:對關心人類狀況的所有人,無論他們的政治觀是什麼樣的,馬克思都會繼續提供有意義的啟示。
在此意義上,我們確實可以說馬克思是現時代真正當之無愧的「普羅米修斯」,《資本論》仍然是21世紀人類走向自由解放的「聖經」和「助產婆」。在資本全球化的今天,馬克思的「卓越幽靈」必將重現人間。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
《回到:21世紀的
「政治經濟學批判」》
白剛 著
人民出版社
2018年3月
【內容簡介】本書分上下兩篇:上篇主要是圍繞「作為歷史唯物主義的《資本論》」這一主題展開,重點是研究和闡釋《資本論》的「政治經濟學批判」與歷史唯物主義的真實內在關係,揭示出《資本論》既「運用」又「證明」了歷史唯物主義,並在探索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特殊規律中使歷史唯物主義落到了實處;下篇主要是圍繞「作為政治哲學的《資本論》」這一主題展開,重點是研究和闡釋《資本論》的「政治經濟學批判」與政治哲學的真實內在關係,揭示出《資本論》作為批判和否定資本主義私有制及其生產方式,建立最佳的政治秩序和生活方式而實現人的自由個性全面發展的革命著作和戰鬥檄文,本質上就是「政治哲學」。
【作者簡介】白剛,1972年12月生,山東昌樂人。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吉林大學哲學基礎理論研究中心研究員,吉林省「長白山學者」特聘教授。2006年在吉林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2012年吉林大學政治學理論博士後出站。2009年獲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2010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16年入選「2015年度中國人文社科最具影響力青年學者」。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論著有《瓦解資本的邏輯:馬克思辯證法的批判本質》《「超越政治」還是「回歸政治」:馬克思與阿倫特政治哲學比較》等,在《哲學研究》《馬克思主義研究》《光明日報》等報刊發表論文100餘篇。
※「願歲月靜好,現世安穩」:日常生活是詩意和美最豐沛的源泉
※直面海盜,共譜反恐凱歌:《兵行海上:中國海軍編隊護航實錄》
TAG:春明書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