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全亞裔陣容《摘金奇緣》北美熱映,對國產電影北美髮行的啟示

全亞裔陣容《摘金奇緣》北美熱映,對國產電影北美髮行的啟示

《摘金奇緣》在北美上映,連續兩個周末蟬聯北美票房冠軍。票房超過同檔期有好萊塢明星的《巨齒鯊》,以及《阿爾法:狼伴歸途》、《22英里》等影片。

《摘金奇緣》從導演到演員是全華裔陣容,由華納兄弟電影公司出品。上一次主要成員為亞洲族裔的美國電影還要追溯到25年前的《喜福會》。

長期以來,亞洲面孔在好萊塢難以佔據主導地位,是一個公認的事實。2016年,李安曾向奧斯卡官方發聯名抗議信,抗議頒獎典禮上主持人對亞裔種族刻板印象的玩笑,並提到關於#OscarsSoWhite(奧斯卡好白)的批評。

那麼這部全亞裔陣容的《摘金奇緣》的票房成功,對於好萊塢電影的視角轉變意味著什麼?為什麼《摘金奇緣》能在北美受到廣泛的歡迎?對於國產電影在北美地區的發行,又能提供哪些啟發?

里程碑式的一步

在《摘金奇緣》飾演億萬富翁Colin Khoo的吳育剛,是中國台灣裔澳大利亞籍演員。他認為,《摘金奇緣》的成功,對於亞洲人來說,「是向前邁進的里程碑似的一大步,對此再怎麼重視都不為過」,象徵著亞洲人在西方媒體和西方影視界取得了重要突破。

吳育剛今年33歲,他說,自己歷盡艱辛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績,不僅因為做演員本身很難,還因為他的文化背景。「很容易跌入一些黑暗處,僅僅就是因為,作為一名少數族裔,意味著機會更少,受到的限制更多,我覺得很難。」

這是在好萊塢的亞洲族裔人群發展困境的一個縮影。很多好萊塢電影中,「只有兩名象徵性的亞洲演員,如果項目中沒有亞洲人,我們的視角就會缺失。」

在有限的工作機會中,亞裔人群最大限度地爭取自身權利,近年間,也出現了李安、溫子仁等導演,在好萊塢佔據一席之地,也包括《摘金奇緣》的導演朱浩偉。

朱浩偉是在加州出生長大的華裔,憑藉拍攝歌舞片和音樂錄影帶入行,後來先後接拍了《特種部隊:全面反擊》(G.I.Joe: Retaliation),《驚天魔盜團2》(Now You See Me 2)兩部熱門商業片,成功躋身主流商業片導演行列。

而《摘金奇緣》的同名原著的作者,同樣是亞裔——新加坡小說家凱文·關。憑藉暢銷書作品,他還獲得《時代周刊》2018年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榮譽。

再看《摘金奇緣》的演員陣容,楊紫瓊,在北美地區掀起了一場屬於華裔的狂歡。

《摘金奇緣》為什麼成功?

《摘金奇緣》是全亞裔陣容,但從故事設定看,仍然是標準的好萊塢式。

一個來自紐約的亞裔女孩瑞秋·楚,與她長期交往的男友尼克·揚,一同去新加坡參加好友的婚禮,卻發現尼克其實來自亞洲最富有的家庭之一。瑞秋在新加坡遇到了尼克的超級富豪家庭,也遇到了善妒的社會名流、古怪的親戚以及反對他們在一起的尼克的母親。

有評論說,《摘金奇緣》像亞洲版的《灰姑娘》,瑪麗蘇的劇情類似《五十度灰》,仍然是熟悉的愛情片模式。電影編劇彼得·基亞雷利是美國人,讓改編電影更符合好萊塢式的方法。

著名影評人網站RogerEbert.com評價道「充滿了真誠可靠而又極具情緒化的瞬間,這讓觀眾對這個遇見鑽石王老五的故事無法抵抗,各種元素極好地撐起了故事情節。

而電影的主演,幾乎都是第二代以上移民,即在美國出生長大的亞裔,母語是英語,標準的美式英語和思維方式。引用電影中的一句台詞,「表面是黃種人,內心是白種人,就像香蕉一樣。」

而另一方面,「從亞洲的角度來講述亞洲的體驗是非常重要的。」文化的差異性,也是電影吸引更廣泛觀眾的一個原因。《Slate雜誌》評論其「文化意義特殊而又明確,忍俊不禁的搞笑場面,亞洲美食鏡頭極具感染力,婚禮場面也美得讓人落淚。」

因此對於當前佔美國總人口的6%的近2000萬亞裔來說,《摘金奇緣》的劇情、台詞、表演方式與他們的日常生活無縫對接,也有屬於亞洲族裔獨特的文化背景。他們是《摘金奇緣》的主要受眾。

而除此之外,其他族裔同樣能從中獲得關於亞洲城市、亞洲文化的體驗。影片目前在澳大利亞、阿拉伯地區上映,同樣有不錯的票房表現。

國產電影北美髮行的啟示

對於國產電影來說,北美是國內市場之外的重要一部分,但表現一直平平。

早在2002年,張藝謀的《英雄》即進入北美市場發行,還提名了當年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外語片獎,但未能獲獎。

2017年,張藝謀的《長城》在北美獲得4500萬美元票房,作為一部合拍片,有環球影片公司、傳奇影業在背後的運作,好萊塢一線明星馬特·達蒙主演,標準的好萊塢怪獸片類型,4500萬美元的票房成績遠遠算不上成功,並收穫各種差評,爛番茄35%,馬特·達蒙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被調侃對象。

再縱觀近年熱門國產電影,《唐人街探案2》、《美人魚》、《捉妖記》、《心花路放》,在國內票房20億人民幣以上,而北美票房均在400萬美元以下,可謂是天壤之別。

但眾多國產電影沒有放棄開拓北美市場的嘗試,黃渤導演的《一出好戲》近期登陸北美,張藝謀的新片《影》選擇在多倫多電影節北美首映,但是預計票房仍然難有突破。

如果對比《摘金奇緣》和眾多國產電影,雖然在外表是同樣是亞洲面孔,但劇情和故事則存在巨大的文化差異。

即便如《長城》一樣,將中國最重要的文化符號之一作為片名和故事的發生地,對北美觀眾的號召力仍然有限,至於根植於中國的現實問題,喜劇形式,輸出中國主流價值觀念的眾多國產電影,就更難引起北美觀眾的注意。

因此,國產電影在北美市場到達的受眾,局限在熟知中國環境,或者受到明星的號召的少數人。

另外一條路徑,弱化故事內容的差異性,依靠電影視聽語言,作為一種通用語言,打破兩個地區之間的壁壘。像張藝謀的《英雄》、《影》,動畫片《大魚海棠》,都是其中的代表。這類電影可以取得相對較好的口碑評價,但進入藝術的門類,本來就是小眾的圈層。

而《卧虎藏龍》是一個成功的例子。不僅在當年奧斯卡上提名10項,獲得5項,北美地區票房也達到1.2億美元。在視聽層面,中國風的美感,獲得最佳攝影、最佳藝術指導,最佳原創配樂等獎項的認可。

最重要的,在故事層面,李安導演將每個人物身上的性格挖掘得淋漓盡致,這些人文層面的東西,對於北美觀眾來說,同樣是他們可以理解的,並且符合他們的價值觀。

《摘金奇緣》、《卧虎藏龍》在北美的成功,再次的證明語言、文化、價值觀等內容層面的因素,仍然是電影能否觸達更多不同文化地域內觀眾的關鍵。這也是一直以來中國電影人,或者說是世界電影人一直在探索的內容。

當下,越來越多的年輕電影人走出國門,去電影的發源地歐洲,以及電影商業模式成熟的美國,學習成熟的電影製作,相信未來,這些年輕的創作者會走出國門,找到更多觀眾。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導演幫 的精彩文章:

編劇張冀跟你談談創作的幾個關鍵問題
中國青少年電影之現狀觀察:脫離「暗黑套路」變成「文藝體」,更多可能性值得挖掘

TAG:導演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