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趣味 > 心理測試騙過你多少次? 開心就好

心理測試騙過你多少次? 開心就好


每隔一段時間,我們就會看到心理測試在朋友圈刷屏,雷打不動,年年如此。明知道大多數心理測試沒什麼道理,我們卻仍然樂此不疲的參加,「外在人格是愚者,內在人格是智者,大智若愚,這確實是我啊」。所以人們為啥就這麼愛玩心理測試?





因為心理測試真的會擊中你的痛點、癢點。從心理學角度來講,每個人

關注自我在他人眼中的形象,

想了解自己究竟是誰,同時還期盼著未知不確定的未來走向。

這三個自我認識的終極問題,自然就被出測試的人抓住用來俘獲測試者。





然而這裡面其實挺矛盾的——最熟悉自己的難道不是我們自己嗎?這些問題我們明明都知道答案。所以其實這些測試是幫人們完成自我身份認同,尤其是非常渴望找到清晰認同的少年和青年們。人們會通過向外求證和自我認知,來形成一個貌似可靠又較為全面的自我認識。




相比自省,人們更傾向於從外界獲取評價,這些信息看起來更客觀有效

。而一旦你有了確定的身份目標,又會想通過心理測試提前感受一下已經實現目標的感覺。

心理學家對身份目標的研究表明,人們會去參與各種形式的活動,顯示出自己已經實現了某種目標,

而做心理測試其實是一種「假設自己已經實現目標」的方式。更關鍵的是,大多數人不會悄咪咪地做測試,之後一定會分享結果給朋友,還要發到各種社交平台上。這時候,人們其實是在尋求社交認同感。想一想你有沒有過在朋友圈表示測試結果很準確、希望得到朋友認可和點贊;又或者是不相信測試結果,希望得到朋友的評價與討論?



做測試也好,分享給朋友討論也罷,其實你心裡早就已經有一個自己預設的想法了。所以這又說明了另外一個問題:

我們希望得到反饋,而且是能驗證我們對自己看法的反饋。

這就是為什麼有時候明明那些心理測試看起來就很蠢但你還是想去做,因為它可以再次證實你的想法,做完之後你會想:果然是這個樣子,說的太對了。如果和你預期的答案不一樣,那你多半會在下一個測試中尋找到讓你滿意的答案,甚至有時候反覆做同一個測試,直到出現你滿意的答案。






但測試答案也分正面的和負面的,當你焦慮的時候,你希望測試能證實你的焦慮,就算有時候這樣會更加重你的焦慮,甚至還會主動讓別人看到你的焦慮:看吧,我真的有這些負面的東西。然後你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合理化地解釋你的行為,讓良心更好受。

其實這就是找借口,

和考試沒考好安慰自己是由於題目太難或者老師教的不好差不多。





這其中還包含心理學的自證預言作用和巴納姆效應,例如當星座測試描述你性格時,許多人會感覺這講得完全就是自己。

一旦我們接觸到一個願意相信的概念,就會不自覺的從行為上去靠攏,

最終真正驗證了它,然後,這就更加劇了我們對概念的相信。其實很多心理測試中的人格描述都是籠統的、一般性的,但卻會讓你感覺十分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特點。




從古至今,人們對心理測試一直有著很高的熱情。據羅伯特 J.格雷戈里的《心理測量:歷史、原則及應用》和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的《Internetional Handbook of Intelligence》書中記載,最早的心理測試甚至可以追溯到歷史上2200年前我國的科舉制度,作為科舉中的一部分。






抓周也是一種早期的娛樂性心理測試,當小孩周歲的時候在他身邊撒上一堆各式各樣的東西,來預測其未來前途。





算命看相也算是一種心理測試,通過看面相和骨相來判斷你的性格。





到了近代,以實驗方法為依據的現代人格測試逐漸走紅。這類測試中,最早的是由美國心理學家伍德伍斯設計的個人數據表,這是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得了創傷後應激障礙的士兵而設計的現代人格測試。





其他比較科學的測試還有明尼蘇達多項人格測驗、人格五因素模型和基於卡特爾的人格特質理論的16PF人格因素問卷。但由於這些專業測試的問題數量龐大,所以一般的網路心理測試很少用它們做理論依據。



至於現在應用最廣泛的心理測試,是MBTI人格理論,又稱邁爾斯類型指標。它把人格分為16種類型,分別由代表著外向(E),感知(S),思考(T),判斷(J),內向(I),直覺(N),感覺(F),感知(P)的兩兩組合,比如ENFP代表著測試者是外向直覺情感知覺型。





這四個維度在每個人身上會有不同的比重,不同的比重會導致不同的表現,在這些基礎上可以做一些職業指導,像是ENFP適合做平面設計師、藝術指導、諮詢顧問等。從概念化提取出具體的東西更容易被人們接受,從而廣泛流傳。






然而,MBTI測試和文章開頭那個最近刷屏的心理測試一樣,都是基於榮格的心理類型理論,但榮格的理論不是基於受控的科學研究,而是憑藉一些臨床觀察甚至是自己的經驗,所以這個測試在當代心理學的研究中並不被承認。而

測試本身的數據也顯示,大多數人都被粗暴簡單的歸類,而且不管你怎麼選,測試都是在「說好話」。所以說白了,雖然看上去科學了很多,但這和網路上的心理測試的作用是一樣的——開心就好。


然而現在有相當多的企業都在使用這個測試,應聘過外企的人對此會很熟悉。這背後當然少不了商業的助力,CPP公司接管測試以後就開始了兜售,想成為測試管理員需要付1700美元。而一旦成為管理員,你就可以給各種大公司和找工作的人提供收費服務,一本萬利的買賣更是帶動了MBTI測試的發展。





看了上面這些,現在你應該對於心理測試有了更多的了解——不過大概並不會帶來什麼改變,畢竟做個測試這麼簡單的娛樂手段,真香。

在對話框回復「

心理測試

」,

獲取開頭提到的人格測試和

MBTI測試地址。



素材來源 wikipedia/7298538@N06/slytherinconfessions.tumblr/amandaproject/buddytv


參考資料 https://www.16personalities.com/personality-types


https://www.vox.com/2014/7/15/5881947/myers-briggs-personality-test-meaningless


▼▼▼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點擊下列標題,get更多好玩知識

為什麼尿尿會抖

 | 

谷歌神秘部門

 | 

美國玩家成功偷走飛機

 | 

人工智障格鬥大賽

 | 

內褲風扇和手持洗屁屁機

 | 

大佬都是被逼出來的

 | 

你為什麼招蚊子

 | 

要空調還是網路

 | 

擺玩具花了1個億

 | 

動畫世界一般的盆花

 | 

熱到想死是真的

 | 

雕塑跳起海草舞

 | 

虛擬女友發售

 | 

畫質最強的遊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狂丸科學 的精彩文章:

遊戲賬號被盜?簡訊騷擾?因為你上的網站被「脫褲」了
這本書能讓飛機、太空和星球都給你自己動起來

TAG:狂丸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