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末的上海是國際化大都市?看看這些老照片再說

清末的上海是國際化大都市?看看這些老照片再說

原標題:清末的上海是國際化大都市?看看這些老照片再說


查爾斯·埃沃特·達爾文1899年-1919年在上海從事傳教士工作,同時他還是一名業餘攝影師。本文選取了一組他拍攝的上海老照片,展現了這個國際化大都市的歷史面貌。


1902年上海街頭的小吃店。


這些老照片記錄了清末上海的真實面貌。作為知名的國際化大都市,上海固然比當時很多區域發達,但是,查爾斯的鏡頭中沒有出現現代化的高樓大廈,沒有出現代表科技水平的器械,只有一個素麵朝天的傳統社會。



1902年上海一碼頭的赤腳僧侶。


1902年上海的集市。


清朝時期最繁華的都市長期是外貿口岸廣州,但是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上海開埠,憑藉著優越的地理位置,上海的地位很快超越廣州。



1902年11月,上海街頭的雜耍藝人。

殖民者為上海帶來了西方化的城市管理和生活方式,但在租界以外的華界,百姓仍然保留了傳統的社會生活,相比之下顯得落後。



1902年2月新年期間,上海福州路上的婦女兒童。


上海開埠後,福州路是上海灘最繁華的地方之一,有人認為福州路是「海派文化」的起源地。舊稱「四馬路」,更多人則是因為「全國知名文化街」而知道它。


1902年上海山東路街景。


清末時期,上海山東路南起愛多亞路(今延安東路)接法租界的麥底安路(今山東南路),北至南京路,全長693米。清末到民國年間,因申報、新聞報、時事新報等十餘家報館設在這條馬路上,有報館街之稱。



1902年上海舊城新北門,城牆上晾曬著衣服。


1902年,上海南京路街景。


南京路非常熱鬧、非常繁華,是上海開埠後最早建立的一條商業街。它起源於1851年花園弄堂,1854年延伸到浙江路,俗稱大馬路,1862年再次向西延伸至西藏路,1865年正式定名為南京路。



1902年,上海乍浦路上拉運肥皂的苦力。



?1902年上海十六鋪碼頭人來人往。


上海外灘的十六鋪碼頭,擁有150年歷史。它曾是遠東最大的碼頭、上海的水上門戶。清朝乾隆以後,海禁開放,上海港由於優越的地理位置,成為當時中國南北洋航運貿易的聯結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歷史 的精彩文章:

慈禧太后去世那一年 清朝社會呈現破敗風貌
清末山西老照片: 婦女、乞丐、鐵匠

TAG:小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