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書聖」王羲之愛鵝是因為書法還是想吃它?說說吃鵝的功效

「書聖」王羲之愛鵝是因為書法還是想吃它?說說吃鵝的功效

對於王羲之其人,我們並不陌生。其為我國東晉時期著名的書法家,有「書聖」之稱。在他的身上有很多的傳奇故事,其中一個便是與鵝的故事。

根據《晉書·王羲之》記載,「王羲之性愛鵝。會稽有孤居姥,養一鵝善鳴,求市未得,遂攜親友命駕就觀。姥聞羲之將至,烹以待之,羲之嘆息彌日。又山陰有一道士養好鵝。羲之往觀焉,意甚悅,固求市之。道士云:『為寫《道德經》當舉群相贈耳』。」這裡記載了兩個故事,一個是老婦以鵝招待王羲之的故事;另一個是道士以書換取王羲之書法的故事。老太太將鵝煮了,王羲之為之難過,似乎看起來對鵝非常喜愛。王羲之的書法非常有名,價格也很高昂,面對以書易鵝的不公平交易,王羲之還是能夠欣然允諾,足見其對鵝是相當的喜愛。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_圖

這兩個故事似乎都證明了王羲之喜歡鵝,後人更是將鵝與書法聯繫起來。很多人認為王羲之喜歡養鵝,因為這不僅可以陶冶性情,還可以從鵝的體態泳姿中悟得書法之道。一些學者也從書法上尋找原因,認為鵝的樣子對王羲之的執筆、運筆很有啟發。例如清代著名書法家包世臣曾描述書法執筆:「使食指如鵝頭昂曲者」;「如鵝之兩掌撥水者」。從而推斷出:「故右軍愛鵝,玩其兩掌行水之勢也」。然而也有一種聲音認為王羲之喜歡鵝不是因為書法,而是為了解毒。那麼,歷史事實究竟如何呢?我們不妨對之一一分析,以期找到蛛絲馬跡。

關於王羲之與鵝的故事層出不窮,有所謂的「一筆鵝」、父子共寫鵝,以及取筆勢於鵝等等。比如,明代的湯臨初曾說:「世傳右軍好鵝,莫知其說。蓋作書用筆,其力全憑手腕,鵝之一身,惟項最為圓活,今以手比鵝頭,腕作鵝項,則亦高下俯仰前後左右無不如意。」這一說法在書畫史上非常有名,似乎早已是定論,因此廣為流傳。

然而,既然有人提出異議,我們就不妨對其存疑。

王羲之《蘭亭序》局部_圖

陳寅恪先生說,王羲之愛鵝不是因為書法,而是為了解毒。我們不禁會提出兩個疑問:王羲之吸毒嗎?鵝果真能解毒嗎?

王羲之是東晉時期人,正處於魏晉的流風餘韻中。這時的人有兩大特點,一好飲酒,二好嗑藥。魯迅先生曾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葯及酒之關係》曾作出過相當精彩的論述。當時的名士喜歡服食一種叫「五石散」的毒藥。所謂的「五食散」就是一種從礦物質中提煉出的丹藥,其主要成分為石鐘乳、紫石英、白石英、石硫磺、赤石脂。服後身體燥熱,故需要吃冷食、飲溫酒、洗冷浴及行路來發散藥性。這種行為謂之「行散」,這也是「散步」一詞的由來。魏人何晏說:「服五石散,非惟治病,亦覺神明開朗。」如果長期服用,皮膚便會變得白嫩細緻。正是因為這些原因,六朝時期的男子對其趨之若鶩,一世競為風尚。

說話說得好,「是葯三分毒」,更何況這本身還是毒藥呢。因此,有很多副作用是在所難免的了。就史書來看,歷代都有很多人因此而喪命。比如何晏、裴秀、晉衰帝司馬丕、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北魏獻文帝拓跋弘等皆是因為「五石散」而喪命者。此外,皇甫謐則因服散而成殘疾。其風自魏晉至隋唐,歷五六百年而未中斷。

五石散 主要成分_圖

王羲之作為魏晉時期的一員,自然也不例外,免不了要服五石散。此外,需要特別提到的是,王羲之家族有信仰道教的傳統。琅琊王氏歷來信奉「五斗米道」,後來更名為「天師道」,這是最早創立的道教。魏晉時期的一大特點就是「玄學」盛行,談玄之舉蔚然成風,而談玄主要就是老莊之學,而王羲之的道教背景無疑契合了這一點。

說起王羲之,令我們疑惑的就是,他和他的兒子王獻之的名字中同有一個之字。這是為什麼呢?按照中國曆來的傳統,父子之間是要講究「字輩」的,都是有順序的,絕對不能亂用,給子侄輩起名字時一定要避開父輩的名字。而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在這一點上卻是突破這常規。其實,知道了其「天師道」的背景後,一切就顯得順理成章,很好解釋了。據陳寅恪先生考證,這和天師道的信仰有關。試以王羲之家族為例,他七子分別為玄之、凝之、渙之、肅之、徽之、操之、獻之,這是子輩。在孫輩中亦不避此忌諱,如徽之之子禎之,獻之嗣子、靖之。另外,有「三絕」之稱的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也是信奉天師道的。還有祖沖之、祖晰之,也都是天師道世家。

《王羲之玩鵝圖》宋 馬遠_圖

說了這麼多,鵝究竟具有什麼功效呢?葛洪《抱朴子內篇·仙藥篇》引《神農經》說:「上藥令人身安命延,升天神,遨遊上下,使役萬靈,體生毛羽,行廚立至。」陳寅恪先生據陶弘景的《名醫引錄》考知,鵝列為上品藥材。唐孟詵《食療本草》以鵝為「與服丹石人相宜」。鵝葯竟為上品藥材,究竟有何根據?

據現代醫學論證,鵝肉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A、B族維生素,煙酸,糖。其中蛋白質的含量很高,同時富含人體必需的多種氨基酸以及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礦物質,並且脂肪含量很低。鵝肉營養豐富,脂肪含量低,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對人體健康十分有利。中醫更是認為:鵝肉性平、味甘;歸脾、肺經。具有益氣補虛、和胃止渴、止咳化痰,解鉛毒等作用。我們知道東晉偏安江左,位於水鄉澤國,鵝作為常見的一種水禽且具有如此高的藥用價值,對於服用「五食散」的人來說,自然是首選的不二良藥了。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陳寅恪先生得出王羲之愛鵝是為了吃它的論斷。

陳寅恪(1890.7.3—1969.10.7),字鶴壽,江西修水人_圖

陳寅恪先生的這個論斷對於很多喜歡王羲之的人來說可能難以接受,因為這無疑是破壞了王羲之的完美形象。其實大可不必,我們也不能因為王羲之吃鵝就否認和書法沒有關係。吃鵝是非常正常的一種行為,就算不是為了解毒,很多人的日常生活中也會吃鵝。其實,王羲之還是那個喜歡鵝的人,不過,我們還要加上一條。王羲之喜歡鵝不僅是因為書法,還因為其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能夠解毒。

文:甪里先生

參考文獻:《晉書·王羲之》《抱朴子內篇·仙藥篇》《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葯及酒之關係》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品讀 的精彩文章:

古代通信不便,若發生戰亂都有哪些緊急且快速的聯絡方式
神秘的湘西趕屍到底是怎樣運送屍體的,真像影視劇中那般玄乎嗎

TAG:歷史品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