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手機輻射到底「會不會」致癌?

手機輻射到底「會不會」致癌?

美國衛生官建議,減少使用手機的時間

手機致癌嗎?

儘管已研究多年,這個問題依然沒有明確的答案。但是美國衛生官員稱,日前公布的兩項分別在大鼠和小鼠身上進行的相關研究表明,即便有風險,也是比較小的。

多年來,隨著手機成為大家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關它們的安全問題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和激烈的討論。即便是微不足道的風險也可能影響成千上萬人。

這兩項針對手機輻射影響的研究歷時10年,耗資2500萬美元(約3312萬2500新元),被認為是迄今為止最全面的。

雄性大鼠心臟腫瘤

與手機輻射有關

研究認為,雄性大鼠的心臟腫瘤和高劑量的手機輻射有關。但雌性大鼠和所有小鼠均未出現這個問題。

美國國家毒理學計劃高級科學家約翰·布赫在一場新聞發布會上說,研究中使用的這些嚙齒動物連續兩年每天接受九小時的輻射,超過大量使用手機的人,因此相關結果不直接適用於人類。

他說,研究結果並沒有促使他改變自己的手機使用習慣或勸說家人這麼做。但他也指出,大鼠的心臟腫瘤,即所謂的惡性神經鞘瘤,與聽神經瘤類似。後者是人體內的一種良性腫瘤,涉及連接耳朵和大腦的神經,一些研究認為它與使用手機有關。

他說,在這個問題上已經開展了近20項動物研究,「就癌症而言,絕大多數的結果都是陰性的。」

布赫說,另外一些機構正在研究人們使用手機的情況,試圖確定它是否和任何類型的癌症的患病有關。

三個降低輻射風險方法

衛生官員對擔心相關風險的人給出了常識性的建議:減少使用手機的時間;使用耳機或揚聲器模式,這樣手機就不會貼著頭部;以及避免在信號微弱時打電話。布赫指出,當用戶在信號不好或時有時無的地方時,手機不得不更加努力地連接,導致釋放的輻射增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輻射 的精彩文章:

《輻射76》會有哪些武器?目前已知全武器列表公布!
裝了光伏電站居民卻睡不著覺,被鄰居告知有輻射,專家釋疑才放心

TAG:輻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