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故里行
記得大約是2010年的秋天,偶然中來到禪宗六祖惠能的故里:廣東雲浮市新興縣。
那晚,在下榻的新興縣賓館,我看到桌上擺放著的宣傳畫冊中,赫然醒目地印著這樣一句話:「毛主席說:廣東曾經出過兩個偉人,一個是孫中山,一個是六祖惠能。」
看後心裡猛地一震。我不知道這句話,偉大領袖是不是說過,那就姑妄聽之吧。孫中山的偉大我們知道,六祖惠能是何方神聖呢?當時茫然而一無所知。不過就是看了這句話後,我開始對六祖惠能、對禪宗產生濃厚的興趣。
當晚,我就開始惡補有關六祖的知識。後來,我還附庸風雅,買來了不少這方面的書籍,比如印順大師的《中國禪宗史》等,逐字逐句、認認真真讀了起來。幾本書,儘管反反覆復看了多遍,仍然是不明就裡,不知所云,深感愚鈍,悟性匱乏,但還是不忘初心,樂此不疲。
據記載,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原籍河北范陽的官吏盧行瑫,被貶謫到嶺南的新州(現廣東新興縣)為民。盧行瑫別無退路,只好與當地夏姓山民一起搭棚開村,務農為生,因此這個村就以夏和盧兩個姓氏為名,叫夏盧村。有了安身立命的一席之地後,盧行瑫娶了夏盧村附近李家女兒為妻。
唐貞觀十二年(公元638年)農曆二月初八子時,夏盧村的一間茅舍里,一個嬰兒呱呱墜地。和歷史上許多驚天動地的人物誕生的傳說一樣,這嬰兒降生時,屋裡祥光耀眼,香氣撲鼻。第二天早晨,兩個僧人來到盧家,為嬰兒取名「惠能」。盧行瑫問:為什麼叫惠能?僧人曰:「惠者,以佛法惠施一切眾生,能者,能弘揚大乘佛法。」「惠能」,就此成為佛教史上惟一的乳名、俗名、出家之後釋名都始終不變的名字,而六祖鎮夏盧村,六祖誕生與成長的地方,被尊為聖地中的聖地。
3歲時,盧行瑫去世,惠能與母親相依為命,在貧寒中度日。奇蹟出現在他20來歲時。一天,賣柴路過金台寺,聽到僧人誦讀《金剛經》,目不識丁的惠能竟然有如醍醐灌頂一般,「腦洞大開」。得到僧人的指點和資助後,他辭別母親,跋山涉水趕往湖北黃梅參禮五祖弘忍。後來的故事,想必大家已經耳熟能詳。在五祖寺,他先是舂米擔水,過了不久橫空出世,以「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一偈,進入五祖法眼,得到衣缽,賡續法統,成為禪宗六祖。
在曹溪寶林寺(今韶關南華寺),惠能宣講禪宗法要30餘年。晚年,他思念故土,於唐先天二年(公元713年)七月率領弟子回到新州國恩寺,主持報恩塔的落成禮。當年八月初三,一代開宗立派的高僧大德,於寺內端坐圓寂。
國恩寺,是惠能弘法、輯錄六祖壇經和示寂的地方,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由山門牌坊、金剛殿、大雄寶殿、六祖殿、報恩塔等組成,寺側有他童年時手植的千年荔枝樹、卓錫泉、六祖父母墳等。每年的六七月份,千年古聖荔成熟時,萬千人云集樹下,結緣思祖,品嘗聖果。幽幽的寺院,裊裊的輕煙,晨鐘暮鼓綿長的回聲里,莊嚴、肅穆與虔誠,在心中升騰、縈繞……
從六祖故里回來後,我還去了黃梅,參拜四祖寺、五祖寺,去了曹溪南華寺,膜拜六祖真身。還在江西日報攝影大師楊繼紅的率領下,深夜驅車前往廣東乳源雲門宗的發祥地雲門寺禮佛。至於青原山凈居寺、靖安寶峰寺、奉新百丈寺、仰山棲隱禪寺等禪宗史上里程碑似的名剎大廟,更是多次駐足其間,以求開悟和智慧。
雖然且行且苦讀,且行且探究,但直到今日,彷彿還是置身於雲里霧裡一般。禪宗博大精深,即使是作為一門學問,我等愚頑之輩,斷斷難以叩開其厚重的大門,就是皮毛,也難知其一二,只能擷幾掌故,采點軼事,取些公案,裝飾門面,貌似博學罷了。
(2018年8月27日,南昌)
TAG:蔡卓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