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父親的反思:該如何滿足孩子,孩子才覺得幸福?
大人的世界,有時真的很讓人費解。
01
比如上次帶孩子去看馬戲。
在等待的時候,旁邊來了一位小哥售賣熒光棒。因為手柄是恐龍設計,兒子當然兩眼放光,另外還有一些精靈的造型或者動畫人物。
我們後排有一個三歲左右的小男孩,看到別人買了恐龍的熒光棒,於是跟奶奶說:「奶奶,我也要一根!」
「不行,那個玩一會就沒電了,不好玩!」
「我想要!」孩子還是不依不饒地堅持。
奶奶有點招架不住了,於是指著遠處的一個零食攤說:「奶奶給你買爆米花!這個不好玩,會戳到眼睛,不買也是為了你好!」
然後真的去拿了一桶香味熏人的爆米花過來。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小哥也去其他地方售賣了。
那一場馬戲,兒子揮動著自己選的熒光棒為演員們鼓掌,感覺挺好。
而那個小男孩呢,一大桶爆米花沒有吃完。而他的眼睛總是盯著那熒光棒。
他還不明白,什麼是值得,什麼是不值得?什麼是為你好?
但是我們大人就真的明白嗎?
02
選擇一根螢火棒還是一桶爆米花?如果孩子喜歡哪一樣,那就選那樣吧。
可真相卻不會如此。
真相是大人覺得那樣值得,就選那樣。有的大人覺得吃的東西好,至少吃進了肚子里,值得。
而有的人呢,會覺得吃的也不值,消化了就沒有了。不如買一個玩的,還能玩一會。
說到底,大人總是有自己的理由。然後逼迫孩子就範。
有人說:
使孩子品行好的最好方法,就是使他們愉快。
而這個社會的大多數成年人在讓孩子愉快這點上,都顯得出奇的吝嗇。
就在他們或是粗暴,或是和藹地奪走那些讓我們愉快的事物時,他們總會不忘附加這樣一句:這樣做是為了你好。
而這真的是一句帶有說服性的辯詞,它會在最後使我們也同意毀滅自己。
而且在孩子的眼裡,每個大人都是愛計算的。
比如這個月掙了多少錢?
今天下去能花多少時間帶你去玩?
這門課程要五六千,到底值不值得?
我們長大了,反而忘記了很多東西本來的價值。比如快樂的感覺、陪伴的時間這些都是無價的。
很多時候,我們打著小算盤,跟孩子講我們這個世界的規則。
可實際上呢?這些小算盤算來了一些小利,卻丟了很多重要的東西。
比如上次在景區看完恐龍模型。在一家主題店裡,小小魚沒有選擇玩具和零食,唯獨看中了一本恐龍繪本。
因為我自己對圖書的渠道非常熟悉,一看這本書就知道在這裡花原價買肯定不划算。
我還真的拿出手機搜索價格,果然網上要便宜好幾十,而且出版社的朋友說不定能免費送我一本。
但是小傢伙卻牢牢抱住,生怕丟它。
我轉念一想:「為什麼不給他買呢?就為了省這二十多塊錢,讓他今晚失望地回去,然後再等上幾天。」
「難道這不是一件很好的事嗎?這也是孩子的真實需求,為什麼不尊重他的想法。」
「而且他旅行也不忘購書閱讀,不是很好的習慣嗎?」
想到這些,一下子覺得自己弱爆了。
我跟他說:「老爸聽你的,去付錢吧。」
然後那晚,他開心地在酒店翻看著自己選的恐龍繪本。
03
終究,我們到底是在滿足自己,還是尊重孩子的需求呢?
這真的值得每位父母深思。
很多的父母總想把自己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得到的東西給予孩子,或者想讓孩子去完成自己未完成的事情,心愿,夢想等等。
有的父母一心把孩子送入「明星高中」,看似滿足孩子的學習需求,而實際上只不過滿足了父母自己認定的「成功」。
有時滿足孩子,僅僅是因為父母的補償心理。
因為忙於工作,跟孩子聚少離多,對孩子照料不足,心中有愧疚、虧欠感,於是會選擇物質的方式來滿足孩子,這樣就會覺得對孩子有一個心理「補償」,內心能寬慰些許。
還有很多媽媽,把孩子一直當做嬰孩來看待,哪怕孩子已經長大了,她們還是希望孩子能對自己唯命是從,就好像嬰孩時那樣,只要搖動奶瓶,孩子就嗷嗷直叫。
可是孩子大了的時候,卻並不想接受這樣的愛。
他們有了自己的自我意識,開始跟自己的媽媽對抗,開始發脾氣來表達的自己立場,不想被媽媽繼續管著,可是媽媽還是想著去滿足自己的那種控制欲。
乍的一看,真的就像是愛,可本質卻是控制,是在滿足自己,而非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溺愛的父母將孩子當成自己的另一個「我」,給予過度滿足,從這種意義上說,無限制地給予孩子,其實是無限制地在滿足自己。
以至於讓孩子覺得自己好像是被餵養的寵物,或者是被寫了指令的機器人那樣。
可是孩子不是寵物,不能只是被餵飽就行了的。父母除了餵飽孩子的胃,讓他們茁壯成長。
還有一個重要的工作是關注孩子的心靈成長,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正因為孩子是有靈魂的生命,是一個有著自己的尊嚴和想法的個體。
所以不可能像機器人那樣接收指令:
「不能動!」
「要從這裡走過去!」
「不要把房間的東西弄亂!」
「不許再把牛奶倒給綠植喝了!」
……
這些頑皮搗蛋的行為,總是會層出不窮的,不要指望著孩子像個冷冰冰的機器人那樣按照指令運行。
你反而要慶幸孩子有這些行為。因為這是一個有血有肉的生命在躍動。
04
我們經常聽到一句這樣的話「你知道我在你身上花了多少時間和金錢嗎?」
言下之意,我付出了努力,我犧牲了自己,那你就得補償我。
你得努力滿足我的期待,而非你自己的心意。
愛,是常常被父母掛在嘴邊的字。尊重,這兩個字應該值得父母花費時間來思考。
因為我們太愛孩子了,太想給他最好的,想著給他們最好的人生,太想讓孩子成功了。
所以就想著讓他去最好的學校,遇見最好的老師,給孩子報各式各樣的特長班。
可是真實的生活卻殘酷地讓你無法預料明天的模樣。
只有真的得到父母尊重的孩子,才能發展出真正的自我,這個真是真實不做作的,是按照自己心意的,而非滿足父母的意願。
也會讓孩子將來找到自我價值,找到自己的位置,這難道不是最好的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