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半導體支出將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內存投資太瘋狂;MOSFET明年供給仍吃緊;中國半導體產業銷量及市場規模分析

半導體支出將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內存投資太瘋狂;MOSFET明年供給仍吃緊;中國半導體產業銷量及市場規模分析

GIF

1.全球半導體支出將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廠商瘋狂投資內存風險高企

2.高通副總裁暨台灣區總裁劉思泰:若能善用半導體優勢,台灣真的很有機會!

3.英特爾收購Vertex擴大機器學習陣容

4.2018年中國半導體產業銷量及市場規模分析

5.MOSFET明年供給仍吃緊

1.全球半導體支出將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廠商瘋狂投資內存風險高企

集微網消息(編譯/樂川),IC Insights預測,今年半導體資本支出總額將增至1020億美元,這是該行業年均支出總額首次超過1000億美元。今年1020億美元的支出水平比2017年的933億美元增長了9%,比2016年增長了38%。預計存儲器IC佔2018年半導體支出的53%,其中,快閃記憶體占資本支出的份額最大,而DRAM資本支出今年將以最高的速度繼續增長。

如圖所示,超過一半的行業資本支出預計用於內存尤其是DRAM和快閃記憶體生產,包括對現有晶圓廠產線和全新製作設施的升級。總的來說,預計今年內存將佔到半導體資本支出的53%,達到540億美元。用於存儲器件的資本支出比例在六年內大幅增加,幾乎在2013年27%佔比(147億美元)的基礎上翻了一番,2013~2018年複合年增長率相當於達到30%。

從具體產品類別來看,預計DRAM/SRAM的支出增幅最大,但預計用於快閃記憶體產品的支出占今年的最大比例,如下圖。預計2018年DRAM/SRAM市場的資本支出將在2017年強勁增長82%以後再次達到41%的增長幅度,而今年快閃記憶體支出繼2017年增長91%之後也將再次增長13%。

經過連續兩年的資本支出大幅增長,半導體廠商眼下面臨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即高水平的支出是否會導致產能過剩和價格下降。存儲歷史教訓表明,過多的支出通常會導致產能過剩和隨之而來的價格疲軟。三星、SK海力士、美光、英特爾、東芝、西部數據、SanDisk和長江存儲等廠商都計劃在未來幾年內大幅提升3D NAND快閃記憶體容量,還將有中國大陸其他新的內存廠商加入這一大軍。IC Insights認為,未來3D NAND快閃記憶體市場需求過高的風險不斷高漲。(校對/小北)

2.高通副總裁暨台灣區總裁劉思泰:若能善用半導體優勢,台灣真的很有機會!

「 5G 不只帶來通訊技術的變革及速度的躍進,更將全面連結各個產業,對我們生活帶來巨大變革!」高通副總裁暨台灣區總裁劉思泰,在第三屆《WHATs NEXT!5G到未來》數位移動產業高峰會中表示。

「未來不只是通訊產業,舉凡農業、製造業、汽車、人工智慧、物聯網等產業,都會受惠於5G科技,並將對經濟發展做出更大貢獻!」劉思泰表示,未來5G在各行各業的應用,將全面改變我們的生活,改變我們將要做的事,也將改變我們的思維。

《5G 經濟》研究報告指出, 到了2035年,5G科技將有望為全球創造價值12.3兆美元的產品及服務,並帶來2200萬個就業機會。

在未來,5G不僅是通訊上的變革,更能透過結合即時商業智慧、無人機、360 度全景拍攝等技術,來改變商業模式、優化效率並提升決策品質。劉思泰認為,未來自動駕駛技術的發達、監測器搜集資料的便利性,及使用VR進行會議的即時性來看,「未來三到五年,5G 能帶動的事務將無法想像!」

「未來高通不再只是賣半導體晶元,更要考慮整個生態系!」劉思泰表示,近年來,高通積極與台灣的OEM廠商、電信業者與基礎建設供應商合作,也設立台灣營運與製造工程暨測試中心,更廣泛與和台灣企業、新創公司及大學互相交流,這些舉動足見高通投資台灣、克服技術問題,並創建5G生態體系的決心。

「台灣真的很有機會!」劉思泰對台灣能為 5G 帶來的影響及改變深表信心。他認為,台灣過去在 ODM、OEM 等領域培養了不少專才,也在半導體產業累積了多年的經驗,而這些優勢在 5G 時代將會被大大地重視,並能為 5G 帶來更多元的服務及商業機會。

自從高通(Qualcomm)宣布將以5G毫米波天線模組的革命性設計來支援智慧型手機之後,高速的5G時代距離我們又更近了一些。在未來,5G將不再是漸進式的改變,而是一種徹底的顛覆。透過更大的頻寬及更穩定的網路,5G讓各個層面快速地相互連結,並重塑你我的生活。

作為移動網路產業的開創者與拓荒者,高通看好台灣未來在移動服務產業的發展,不僅於2016年底與經濟部共同成立科技實驗室「Qualcomm Innovation Lab-Taiwan」,更於近日承諾在台灣進行為期5年、7億美元的產業投資方案,並將全力發展在台5G事業。

劉思泰表示,未來高通將不只在台灣扮演晶元及解決方案提供者的角色,而是真正與台灣的中小企業相互媒合,藉此協助台灣廠商拓展物聯網業務、推動台灣無線創新產業體系的發展,並更進一步的提升台灣在全球市場的地位。

「台灣在半導體與硬體時代的深厚根基,能在全球新興5G供應鏈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劉思泰在接受KNOWING新聞專訪時表示。

劉思泰也指出,5G即將徹底翻轉產業結構,若是台灣能善用原有優勢,並透過重大的政策與投資,來聚焦經濟成長的結構性問題,便能讓台灣在全球5G經濟利益中受惠。Knowing

3.英特爾收購Vertex擴大機器學習陣容

英特爾(Intel)最近宣布收購西雅圖新創企業Vertex擴大機器學習陣容。NVIDIA挾著旗下繪圖處理器(GPU)在人工智慧(AI)處理器市場攻城掠地,現已穩居龍頭地位,對手英特爾(Intel)則是持續招兵買馬,盼能加速趕上NVIDIA,近期宣布收購西雅圖新創企業Vertex.AI。

NVIDIA的GPU透過數千個核心同時運作來處理大量的信息,現在成為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相當倚重的處理器,為了穩固地位,NVIDIA挹注龐大的資源在其cuDNN軟體,新增訓練神經網路所需環境的各種支持,包括TensorFlow和PyTorch等。

NVIDIA在機器學習領域的成就斐然,吸引對手爭相仿效其發展模式。其中英特爾正試著提高自己在機器學習市場的重要性,近期宣布收購AI新創企業Vertex.AI,這是一家為數據中心打造高效率演算法工具和嵌入式裝置的企業。

Vertex開發出一款能夠降低硬體執行演算法複雜性的軟體,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Choong Ng表示,神經網路研究上顯示的能力與實際應用的挑戰上有很大的落差,由於缺乏輕便和便於開發者利用的工具,多數組織無法了解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對其事業的好處。

Vertex全部的7名員工將加入英特爾的Movidius團隊,旗下深度學習平台PlaidML將維持為英特爾nGraph工具的一部分,負責翻譯來自TensorFlow或其他機器學習環境的編碼,提供英特爾硬體使用。

英特爾還試著透過更輕便的程序編寫工具來吸引更多的客戶,數月前推出OpenVINO工具套件,協助開發計算機視覺應用程序(App),這些程序將可用於提供製造生產線產品瑕疵偵測、管理倉庫的庫存貨處理等工作。OpenVINO包含英特爾的FPGA和視覺處理器如Myriad X等,目前已有HoneyWell、奇異電氣(GE)和亞馬遜(Amazon)等企業使用。DIGITIMES

4.2018年中國半導體產業銷量及市場規模分析

目前,中國半導體產業仍處於初級發展階段,發展程度低於國際先進水平。在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大規模引進、消化、吸收以及產業的重點建設,中國已成為全球半導體市場最大的市場。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半導體市場實際銷售額為7200.8億元,同比增長13.7%。預計2018年中國半導體產業銷售額將進一步增長,達到8295.3億元,增長率為12.9%。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隨著半導體行業的快速發展,應用場景不斷擴展,嵌入到從汽車等各類產品中,同時伴隨著人工智慧、虛擬現實和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的出現,半導體的市場需求不斷擴大。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半導體市場規模為16860億元,同比增長11.4%。伴隨著中國集成電路設計、製造、封裝等產業在國家政策支持下持續增長,預計2018年中國半導體市場規模將達到18951億元,增長率為12.4%。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源於中商產業研究院《2018-2023年中國半導體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中商產業研究院

5.MOSFET明年供給仍吃緊

MOSFET去年就持續供給吃緊,主要由於下游新應用持續成長,再加上供給面因硅晶圓供給不足,使得MOSFET供貨也直接受影響,MOSFET業者表示,目前看來,明年市場供給仍將維持吃緊,整體來看,明年MOSFET出貨仍將看好。

MOSFET近一年來供給吃緊,大中總經理薛添福對於今年下半年在上游硅晶圓、晶圓代工廠缺貨狀況表示,目前看來材料供給不太夠、晶圓代工產能吃緊的情況都將持續,大中在硅晶圓方面已和供應商簽約,明年部分也準備好,應該不用擔心。

薛添福認為,目前看來是晶圓廠比較需要努力,目前大中在晶圓廠的合作夥伴,在台灣是世界先進,大陸則是華虹、宏力。大中表示,明年仍將目前的合作夥伴為主,但目前已有和新的晶圓廠接觸中。

MOSFET業者表示,市場供需吃緊,主要由於過去幾年以來,全球下游的終端新應用不斷增加、帶動需求大幅成長,主要包括人工智慧相關,延伸到智能家庭、智能音箱等消費性產品,再加上電動車快速發展、自駕車的推動、物聯網、雲端中心等,使得原本全球供給呈現平衡的MOSFET產能,過去幾年間出現明顯的移動,雖然大陸產能可能在未來開出,不過,業者認為,下游需求同步增長下,市場供需不易快速獲得紓解。經濟日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集微網 的精彩文章:

聯想以Moto名義申請可凹折手機專利;美國銀行再次申請區塊鏈專利;微軟申請新專利:在移動設備上結合手寫筆與觸控功能
中國反壟斷部門對台灣集邦旗下DRAMeXchange突擊調查;布局AI邊緣運算商機 IP/晶元/儲存業者各有千秋

TAG:集微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