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龍是史前人類的家畜?易經、山海經和拾遺記均有記載

龍是史前人類的家畜?易經、山海經和拾遺記均有記載

龍是中國傳統文化一個圖騰形象,也是一個很獨特且神秘的動物。它不僅能潛伏在深淵大洋之中,又能行走陸地上,還可以在天空飛騰。經過5千年的發展和演變,龍現在已經成了神獸。民間傳說中,龍的蹤跡也是時隱時現,真實面貌更是撲朔迷離的地步。

在《山海經》等中國古老的典籍中,有大量的文字記載了神龍。但從考古學上來看,考古專家卻從來沒有見過龍的化石。因此,國內外許多生物學家認為,龍其實就是億萬年前的地球霸主恐龍。

神話中的龍

但是,考古學家至今也沒有發現中國龍的完整化石。不論是龍的具體形象,還是龍的神奇法力,以及龍的生存年代,似乎都和恐龍扯不上關係。

而另一方面,《山海經》等古籍中多次提到,龍曾經和華夏先民一起生活。例如,應龍幫助黃帝戰勝了蚩尤,舜帝曾經收到兩條龍的貢品,夏朝君主還吃過龍肉,這些龍都不可能是恐龍這種遠古生物。

山海經 龍

近代,越來越多的人認同史前文明。於是,有專家提出了一種大膽的假設:龍可能存在於史前文明。也就是說,龍曾經和牛、馬、羊等家畜一樣,是被人類馴養的古老動物。只是在最後一次地球冰川期過後,龍因不適應環境而滅絕了。因為距離現在年代並不遙遠,因此沒能成為化石。

這種說法並非臆想,專家在中國先秦古籍找了了許多證據。例如,應龍幫助黃帝作戰,可見龍是一種戰獸。《易經》的卦辭中提到,「潛龍勿用」,「見龍在田」,「飛龍在天」,「見群龍無首」等。

中國神話

《易經》本身就是一個未解之謎,這些記載似乎說明,在某個遙遠的年代,龍只是人類生活中的普通動物。「潛龍」脾氣暴躁,難以駕馭,因此「勿用」。龍還可以在田間勞動,甚至是拉車。

西漢的《淮南子》記載,「女媧……殺黑龍以濟冀州」,意思是女媧身邊就有龍隨行,她迫不得已殺了黑龍,以拯救冀州的黎民百姓。

晉代《拾遺記》記載,「禹儘力溝洫,導川夷岳,黃龍曳尾於前,玄龜負泥於後」。是指大禹曾經以龍為畜力,幫助治理史前大洪水。《山海經》記載,「祝融乘兩龍」, 「夏後啟乘兩龍」,直接說明龍類似於馬,是可以駕車的牲畜。

古代的龍

從漢代古墓的刻石和磚畫來看,龍不像明清時期的那樣又細又長,而是有粗壯的肌肉和四肢,可見是非常有力量的動物。漢代神話中認為「龍生九子」,但龍的兒子們千奇百怪,似乎是變異動物。有人認為,這與史前文明的核戰爭有關。或許是受到了核輻射,龍失去了繁殖能力,成為了其它常見的動物形象。

當然,這種說法仍然存在許多漏洞,並不能完美解釋龍的所有謎團。個人認為,龍之所以能夠成為中華民族的圖騰,並且流傳了幾千年,一定有它存在的理由。如果我們隨意否認龍的存在,那隻能說,我們的想像力真是連古人都不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琅琊閣 的精彩文章:

《山海經》異獸為何消失?專家提出3種觀點,網友的說法更靠譜
光武帝劉秀改了1個字,165年後一語成讖,洛陽被董卓焚為灰燼

TAG:文史琅琊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