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倦怠
青春的倦怠
三島由紀夫
一 什麼是倦怠?
所謂倦怠是非常奢侈的東西。首先,我現在沒有閑工夫擁有倦怠。因為每天得忙於工作,忙於奔波生活。再說,社會上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不可能擁有倦怠。而且想要咀嚼真正的倦怠滋味,得花費很多金錢。為什麼呢?因為隨著沒錢而來的無可奈何和被逼得走投無路的心境,同倦怠相距甚遠。
在人們常說的青春的倦怠里,雖然也有人把沒錢去看電影而無所事事地呆在簡易公寓的二樓上的情景稱為青春的倦怠。但這能不能說是倦怠,還是個疑問。其實,所謂真正的倦怠,是武侯貴族的專利,只有這些人才懂得倦怠的真正可怕。在簡易公寓的二樓上恍恍惚惚的人,既苦於處置自身,又難於對付青春,在時而憂鬱時而開朗的狀態中,打發著無所作為的日子,這樣他還是一無所獲。而倦怠,則是擁有一切的人,在他們完全派不上用場的時候,才感受到的東西。王爾德曾經說過:「人世間有兩類不幸,即一無所獲的不幸和整個擁有某種東西的不幸。後者更為不幸。」這更為不幸的後者,就是倦怠。
然而,所謂青春就是尚未得到某種東西的狀態,就是渴望的狀態,憧憬的狀態,也是具有可能性的狀態。他們眼前展現著人生廣袤的原野和恐懼,儘管他們還一無所有,但他們偶爾也能在幻想中具有一種擁有一切的感覺。把這種感覺同上述倦怠的定義兩相對照,就會明白所謂青春的倦怠,是語言本身的矛盾。實際上,青春是不可能有倦怠的,而且倦怠這種感情同青春的意義是相反的。
二 青春的孤獨
既然如此,人們為什麼還要使用青春的倦怠這樣的詞呢?因為它是一種帶點俏皮,又有點憂慮的說法。就是說,這是憂鬱症的,卻又帶有某種甜蜜感覺的詞。
人們常在公園的長椅子上或在街口處,看見掛著一副副寂寞面孔的青年男女的身影。雖說是男女,卻各不相干。他們至少在成對的情侶漫步時,臉上露出奕奕的神采。這種神采,其實不是倦怠,而是青春以非常迅速的腳步同孤獨互不妥協才產生的。
毋寧說,我更想談談有關青春的孤獨的問題。為什麼呢?因為沒有什麼比青春更能強烈地感受到孤獨,也沒有什麼比青春更能與孤獨和睦共處。青春在一個個瞬間體味著孤獨,並且眼看著行將從孤獨中擺脫出來時,頃刻間又消失,復陷入孤獨。青春不是孤獨的狀態。就是說,人既不能充分享受相互親密,和睦共處,安逸地圓滿地共同生活,也不能習慣於這種狀態。乍看酷似倦怠的那種孤獨,就在那裡出現了。我們所稱的孤獨,是指在這種精神性的共同生活中所產生的那種唯獨自己行將被埋葬掉的感覺。但同時,也是處在這樣一種狀態,即在這種精神的共同體里,比別人會有更多的憧憬。年輕人對這種狀態比別人抱有更強烈的憧憬。在憧憬之餘,又不滿足於這種憧憬。
讓我們假設這裡有一個少女吧。這個少女確信自己不能愛別人。她真的不能愛任何人。她偶爾也同男性朋友散步,去看電影,去跳舞。然而,當這位男性朋友向她表示愛意時,她自己的那份愛情卻旋即冷卻,而且覺得他彷彿是個充滿可恨的慾望的怪物,她的幻想立即幻滅,反而變得討厭他了。於是,她立即回到孤獨狀態,在孤獨中咀嚼類似倦怠的東西。她一無所獲,卻還在體味著倦怠。正確地說,是在體味著像是倦怠的東西。
她對人生抱有一種恐懼。這種恐懼使她只想把自己封閉起來。這種自我封閉的心情,同試圖深入封閉狀態中並勇往直前的心情之間的矛盾,總是使她陷入孤獨,並且成為她總是嘟囔著人生真沒意思那句口頭禪的根本原因。這時候,她會將自己與人生之間拉開某種模糊的距離。試圖在其間能夠心安理得地獲得休息。她會說:「寂寞啊。真寂寞」她知道一旦有了愛,就不會感到寂寞了。但是,她沒能找到愛的對象。於是,又不由得說「寂寞啊。真寂寞」最終又將自己封閉了起來。
她仰望著春天的蒼穹、白雲,凝視著翠綠的樹林。然而,這些景象都沒能給她帶來任何喜悅,她彷彿在拒絕自己。於是,她自己既不前進,也不後退,宛如處在懸空狀態,變得朦朧了。她心想:如果自己能變成整個不存在就好了。可是自己又沒有勇氣自殺。她想:假如自己能原封不動地變成一縷煙雲消失得無影無蹤就好了。可是,自己怎麼也難以消失。她彷彿在施展隱身法……她帶著這種心境,茫然呆坐在窗邊。於是,春天漸漸過去,她把這種情景稱為青春的倦怠。然而,這究竟包含著什麼意思呢?
三 充實孤獨的方法
在人生的道路上,往往遇到許多這樣的情況:最愛裝誠實的人,其實是最狡猾的。看似最狡猾的人,實際上在工作中卻是最誠實的。這是我們走上社會學到的驚異事物之一。
學生時代,學生還不是社會人,因此學生時代也是只顧濫用誠實的時代。於是最懶惰的人和最狡猾的人,得以濫用誠實而不被人識破就混過去了。
我們經常遇見掛著一副誠實面孔的少女和青年,她和他們著實認真對待人生,不能寬恕絲毫的罪惡,也不能容忍一點污垢。她們憎恨所謂的成年人,彈劾成年人的骯髒行徑。儘管如此,大人們都在從事某項工作,而她們則還沒有工作。也就是說,她們還處在青春的倦怠狀態。我想說的,是這種倦怠對於人生顯得很真摯,但實際上在很多情況下,卻是一種狡猾的自我辯護。這是一種不使自己受到傷害的自我維護。於是,作為充實這種倦怠和孤獨的方法,人們就讀書。
且說,問題是讀書的方法。我仔細地回顧了自己青春時代的讀書情況,那是我從未有過的,為了自我辯護而讀書的時代。換句話說,也沒有哪個時代像這時的讀書是那樣地有助於我的人生,那樣地易於掌握。大多數年輕人讀書的情況是,缺乏客觀性的讀書,無批判的讀書,為了自己只抽出自己喜歡的書來讀,自己先做結論,甚或只取出迎合結論的書來讀。表面上看,這種讀書似是一心為了探索自己所不懂的東西,而實際上從結果來說,很多都是如上所述的讀書。我們小說家知道如何從商業角度去施展手段來迎合這樣的讀者。可悲的是,只為迎合這樣的讀者而寫作的小說家,也並非沒有。
但是,我並不是說這樣的讀書全都是負面的。在為了充實青春的所謂倦怠,為了自我辯護而讀書的過程中,宛如沙裡淘金留下砂金一樣,最後總是會有一點好東西留在自己身上的,這種情況也是為數不少的。這就像讀書,最後意想不到地觸碰到核心的東西。這個核心的東西,最後會向讀書人說聲「不」,在最後的瞬間說聲「不」,這是違背讀書人為自我辯護而讀書的初衷的。在真正一流的讀物中,洋溢著這種「不」的力量。而且這種力量威脅著他們,把他們從先前心安理得的狀態中驅逐出去,並促使他們騰飛起來。那裡就有讀書的不可思議的效果。沒有遇上這樣一流讀物的人,只能說是他的真正的不幸。
我已舉出一個讀書的例子,不過,青春是那麼難以捉摸,為了撫慰不知如何消遣才好的心情,人們或許會去看電影。電影會把人生截斷達一個半小時之久,讓你沉湎在各式各樣的夢中,沉浸在多姿多彩的幻想里。結果,電影有時會使人產生一種錯覺,以為電影彷彿就是一種現實。當然,電影將會利用這種錯覺。它幫助人們消磨時光,使人們最輕鬆自如地消遣。我認識的一個年輕人,一周之內竟到處看了十部電影。他們只是像躺在床上張口等人來喂葯的病人那樣,簡直是主動接受別人酌量發給的某樣東西。然後,這樣做即使能夠消遣時光,卻絲毫也不能派遣他們原本所說的倦怠或孤獨。他們越發感到孤獨,最後,剩下的就是一些無法清理的陳腐的渣滓。
前面我說過,人生的真摯生活方式,立志誠實,在這種感情中潛伏著青春的某種狡猾。但是,我認為人這種動物,從孩提起直至老邁,在各個年齡層里都頑固地具有各自層面的狡猾。孩子有孩子的可怕的狡猾勁,就連瘋子也有瘋子的狡黠。還有老人還有老人的圓滑,中年男子更有他們出了名的奸詐。四十八歲人有四十八歲人的狡猾。這又怎能唯獨要求青春不能擁有自己的狡猾呢。如此看來,所謂狡猾,也可以說是人類為了求生存而不得不採取的一種自我保護的方法。
但我想說的是,至少那些誠實的青年男女在青春時代的狡猾,實際是以一種逆反的形式表現出來的。就是說,他們出於自我保護,必須戴上面具,以顯示自己著實是個誠實的人,絕對誠實。於是,就要讓那些不過是來自對人生的恐懼的東西,擁有恰似真摯地探索人生似的影子。然後真正的誠實並不是這種東西。真正的誠實,是不寬容自己的狡猾的。並且不斷懷疑自己究竟是不是誠實。可是,青春時代並不懷疑自己的狡猾,並不希望自己始終都是純潔而誠實的。因此毋寧說,那不是青春的誠實。也可以說,那是對青春的誠實的憧憬吧。
那麼,它同先前所說的倦怠有什麼關係呢?我想說的,是要用探索人生的做法,指明在他們毫無道理的議論,隨便胡亂的讀書,被瘋狂般的行動所驅使的種種行為中,潛藏著試圖擺脫孤獨而手足無措的盲目行動。
四 怎樣克服倦怠
昔日尼采曾就希臘古代的厭世主義做過論述,它是就有過阿提卡地方的抒情詩中屢屢出現所謂阿提卡的憂愁所作的說明。尼采將阿提卡的憂愁闡釋為:這是用至今依然處在朝氣蓬勃的青春年代的希臘民族的豐盈本身所產生的一種苦惱。尼采說明它雖然是一種厭世主義,悲觀主義,但卻是強有力的悲觀主義。尼采是在說:豐盈和豐饒本身會產生一種苦惱。這就是同我們前面所說的擁有一切者那種可怕的倦怠有所區別的緣故。
在這裡,實際上就成立了一個簡單的計算公式。就是說,這裡的不平衡是由肉體能量的過剩所產生的不平衡,是精神的未完成與肉體的已完成之間的不平衡。緣此,只須稍許扣除多餘的一方,以補足增加少的一方,就可以取得平衡。體育運動與精神行動是青春的同義詞,其道理就在於此。總之,要消耗過剩的東西,把過剩的東西消耗盡,才是最符合青春的生理要求。如果讓某些過剩的東西原封不動不加處理的話,那麼過剩的能量就會反過來壓倒精神,促使精神發達不起來。就像梅樹開花必須剪枝一樣,青春為了自我調節,為了使自己的精神能夠充分的發揮,就有必要通過體育運動或其他活動來消耗自己的能量。當人的肉體受到殘酷的使用時,人就會有一種不可思議的感覺,即這種殘酷使實際上會給人帶來某種爽朗的喜悅,同時也會使人精神煥發。總之,喜歡深入思考問題的人需要到戶外去四處走走。但是,只顧四處走走,進行體育運動全然不運用精神,也是一種畸形。通過體育運動消耗過剩的能量,隨後在愉快的疲勞里思考問題,這才能取得平衡。於是,思考才能變得正常,精神本身也就不為過剩的東西所煩惱,而能清澈地發揮作用。另外,如果肉體獲勝而變得過剩,那就有必要盡量運動以消耗體力,使它轉換到精神上來。
歸根結蒂,我認為青春的種種問題,都是出自精神和肉體的不平衡。人們會逐漸察覺到,乍看知性離奇發達的人,絕不是使精神本身發達的。為什麼呢?因為精神這種東西,在受到肉體壓迫期間,是不可能充分發揮作用的。即使人們試圖單憑精神的力量去解釋、壓迫或完美地分析肉體,這在青春時代是不可能辦到的。這樣說,絕不言過其實,到了完全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人,就可以稱為成人了。
經典短篇閱讀小組
長按
二維碼
識別關注TAG:經典短篇閱讀小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