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吃一邊擔心「西紅柿是催熟的」?專家告訴你啥能吃!
近日,坊間流傳起「西紅柿多是催熟的,吃了對身體不好」的言論,還列出一些「識別催熟的小竅門」。
那麼現在的西紅柿到底是不是人工催熟?這些竅門又到底靠不靠譜呢?
「催熟劑」是什麼?
植物在正常生長中會產生一種物質——乙烯,它是植物自己產生的「生產信號」,調控著植物的生長和成熟進程。
如果我們在植物自己還沒有產生乙烯之前,人為地施以乙烯,植物就會做出反應——加速生長和成熟。
所謂的「催熟劑」乙烯利就是一種乙烯產品。
「催熟的西紅柿」有害嗎?
這完全是臆測!
所謂「催熟」,只是提前啟動了植物的成熟過程。植物體內發生的所有生理過程,跟「自然成熟」時是一樣的。
自然成熟時植物所能合成的物質,催熟的時候也會合成;自然成熟時不會存在的物質,催熟時也不會有。
也就是說,催熟並不會產生什麼「有毒有害物質」,自然也就談不上「吃了對身體不好」。
「催熟劑殘留」有害嗎?
許多人認為催熟蔬果「有害」的另一個理由,是農民會「濫用」催熟劑,從而導致「殘留量超標」。
「大量食用」乙烯利當然會危害健康。但是國家標準GB2763-2016《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量》中指出——
乙烯利的人安全攝入量為每天每公斤體重0.05毫克,在西紅柿中的殘留量限制為2毫克/公斤。
假設一個成年人的體重為60公斤,那麼他每天的乙烯利安全攝入量最高值為3毫克。如果殘留量要累積到3毫克,那麼對應的西紅柿重量要有1.5公斤之多。
也就是說,即便是乙烯利殘留量達到「最高限量」的西紅柿,人每天吃3斤也是沒有問題的。
許多人擔心農民「濫用」催熟劑,其實完全沒有必要。
● 首先,乙烯利是農用物資,農民是要花錢購買的。只要按照規範劑量來用就能達到催熟效果的事情,農民沒有必要多用。
● 其次,乙烯利使用過量,會導致植物成熟過快從而腐爛變質。如果「濫用」的結果是得不償失,恐怕農民也不願意「濫用」。
● 最後,乙烯利很容易溶解於水。即便果蔬上有殘留,作為終端的消費者也可以通過清洗把它去除。
「人工催熟」能被分辨出來嗎?
先來看看網上流傳的「分辨催熟西紅柿」的小竅門——
「形狀不圓、有尖尖角;果蒂發青,摸起來很硬;瓤是綠色的……這種西紅柿很有可能是被人工催熟的。」
其實,這些「竅門」並不靠譜。
因為西紅柿的品種很多,本身就有尖尖角的,也有成熟了也很硬的。而即便是同一個品種在自然生長的狀況下,也有可能因為施肥、光照、溫度等因素的影響而出現一些「不同尋常」的個體。
所以,按照所謂的「竅門」去分辨西紅柿,意義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