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專家這樣支招中國音樂劇未來發展

專家這樣支招中國音樂劇未來發展

第十三屆全國聲樂展演暨全國優秀音樂劇展演已經落幕,關於中國音樂劇現狀與發展話題的討論仍在繼續。

6部優秀作品從30餘部音樂劇中脫穎而出、亮相本屆展演,主題不同、風貌各異的演出展現了中國音樂劇多元化的創作生態,專家學者「一劇一評」有的放矢,為劇目進一步打磨貢獻智慧。同時,專家通過6部作品解讀音樂劇創作規律,發現中國音樂劇創作存在的不足,深入研討這一藝術門類在中國未來的發展。

1

展演為音樂劇持續發展

總結經驗、積蓄能量

本屆展演期間,6部音樂劇作品與專家和觀眾見面,它們風格鮮明、各具特色,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土家族鄉村音樂劇《黃四姐》劇照

湖北省民族歌舞團演出的土家族鄉村音樂劇《黃四姐》融合了土家族民歌、舞蹈,藝術地展現了湖北恩施大峽谷等自然景觀,充滿鄉土氣息、民族風情和地域特色。山西省歌舞劇院有限公司演出的革命歷史題材音樂劇《火花》故事精彩、結構巧妙、立意高遠,舞台呈現充滿詩意。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准格爾旗漫瀚調藝術展演中心創作的漫瀚調音樂劇《牽魂線》,把在當地流傳廣泛的民歌漫瀚調與音樂劇相融合,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俱佳。蘇州市歌舞劇院有限公司演出的音樂劇《桃花箋》取材近代蘇州綉娘沈壽的故事,題材新穎獨特,展現工匠精神的堅守與傳承。四川人民藝術劇院有限責任公司創作演出的音樂劇《麥琪的禮物》改編自美國作家歐·亨利的同名小說,經典愛情故事對人們的愛情觀、價值觀具有啟迪、引導的現實意義。哈爾濱歌劇院創排的音樂劇《情動哈爾濱》在本屆展演期間首演,通過一對中蘇青年男女的跨國戀情描繪深刻而生動的情感畫卷,展現哈爾濱經歷的世事變遷和風雨洗禮。

中國音樂劇協會會長王祖皆表示,中國音樂劇一直堅定地走著原創、移植、改編相結合的創作道路。文化和旅遊部在改革開放40周年這一重要時間節點舉辦本屆展演,充分展現了幾十年來中國音樂劇事業的蓬勃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展示、交流、研討平台,增強了人們對繁榮發展中國音樂劇的信心,為中國音樂劇持續發展總結了經驗、積蓄了能量。

中國音樂劇協會會長

王祖皆

中國音樂劇一直堅定地走著原創、移植、改編相結合的創作道路。

中國民族歌劇傳承發展工程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喬佩娟認為,展演讓人們看到中國音樂劇創作的可喜現狀和多元發展,看到基層文藝團體和文藝工作者的積極熱情和崇高情懷。「中國音樂劇既可以追趕世界腳步,也可以紮根鄉土民間,擁有廣闊的創作天地。」喬佩娟說。

2

遵循規律,穩步提升

中央戲劇學院原副院長廖向紅說,音樂劇是源自國外的藝術形式,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傳入中國,多年以來取得了長足發展,從起初的國內難得一見到如今大城市皆有演出,不僅普及度日漸提高,而且創作數量、質量穩步增長和提升,音樂劇的學術研究、理論評論、人才培育等也得到全面協同發展。

音樂劇是源自國外的藝術形式,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傳入中國,多年以來取得了長足發展。

中央戲劇學院原副院長

廖向紅

通過多年的創作實踐和理論研究,中國音樂劇的從業者、研究者已經基本把握住音樂劇創作的特點和規律,並以此指導創作。北京市藝術研究所研究員傅顯舟說:「音樂劇的音樂創作一定要有主題設計與提煉,兼及宣敘與抒情,建立全劇整體的音樂形象。」中國歌劇舞劇院一級作曲溫中甲認為,中國音樂劇的音樂創作還要特別注意旋律與漢語四聲發音的配合,並讓音樂為塑造人物、加強戲劇性服務。

舞蹈是音樂劇的有機組成部分。北京舞蹈學院原院長呂藝生表示,他曾經了解到部分音樂劇編舞、導演缺乏對戲劇舞蹈的掌控能力,這一問題在本屆展演的作品中得到了較大程度的解決,舞蹈的風格化與戲劇性得到加強,編舞、導演的思維水平、技術手段、掌控能力不斷進步。

北京舞蹈學院教授慕羽表示,音樂劇並不等於簡單的「音樂+舞蹈」,其現場感與整合度非常重要,即音樂劇中各個藝術門類不可各自為政,需要在現場演出呈現中相互配合、融合為有機整體。慕羽發現,參與本屆展演的一些作品注意到了這一點,總體呈現擁有鮮明強烈的音樂劇氣質。

3

尋找中國音樂劇發展的內生力量

王祖皆認為,中國音樂劇的深入發展,一方面要學習西方的先進經驗,進一步把握音樂劇的創作規律,一方面要結合中國本土元素和中國觀眾的審美習慣,打造中國特色。「也就是說,中國音樂劇要努力實現現代性與民族性的雙向追求。」王祖皆說。

武漢歌舞劇院原副院長沈承宙表示,中國音樂劇的發展需要找到內生動力。在他看來,各民族的歷史、文化和傳統戲曲是非常重要的資源庫。本屆展演中的《黃四姐》《牽魂線》等作品就在積極地向開掘資源庫努力。音樂劇劇評人文碩對此表示贊同:「以美國百老匯的方式、手段,整合中國歌舞敘事資源,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音樂劇是一條康庄大道。中國音樂劇的未來在廣大的基層。」中國音樂學院教授、導演陳蔚建議,中國音樂劇在突出本土特徵的同時,要注意審美表達的現代性和時代感。

武漢歌舞劇院原副院長

沈承宙

中國音樂劇的發展需要找到內生動力。

中國音樂劇的發展需要人才支撐。專家表示,本次展演劇目的情況真實反映了音樂劇現階段的人才狀況,即表演人才總體水平較高、儲備也較為豐富,創作人才相對欠缺,其中最為匱乏的是優秀編劇。在本屆展演專家研討會上,南京藝術學院教授居其宏多次強調要重視文本問題,音樂劇劇本既要符合戲劇的一般規律和要求,又要宜於歌舞表演,創作難度較大,其主題表達、情節頭緒、戲劇衝突、人物塑造、唱詞寫作等需要認真思考和設計,並與主創團隊的其他環節協同打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文化報 的精彩文章:

首博迎來志願服務新力量
這就是「鐵筆」吳昌碩!從「故宮博物院藏吳昌碩書畫篆刻特展」說起

TAG:中國文化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