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支付快 老年人要系好「安全帶」
在這個信息化時代,手機在線支付覆蓋了商業生活的方方面面,從乘坐公交地鐵到購物到發紅包,從共享單車到理財。然而老年人對手機支付安全的相關意識較低,支付安全隱患還是較大的。所以老年人除了要了解手機支付「怎麼用」,還得更多了解手機支付「怎麼用得更安全」。
▎別將手機支付「拒於門外」
此外,吳大爺還迷上了支付寶的小遊戲螞蟻森林和螞蟻莊園。每次騎完車、消費都能獲取相應的綠色能量和小雞飼料,以支持線下公益活動。「我們老年人現在也要跟得上社會的發展,不僅心態要年輕,生活也要時髦啊。」吳大爺表示,他還會不斷學習手機的新功能。
雖然手機支付如此便利,可像吳大爺這樣經常使用的中老年人其實並非多數。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與騰訊社會研究中心聯合課題組在2018年3月發布了《中老年人互聯網生活研究報告》,《報告》顯示,在接受調查的50歲以上中老年人里,46.3%的中老年人表示從未用過手機支付,36.4%的中老年人表示偶爾用,17.4%的中老年人表示經常用。
中老年人為什麼不常用手機支付?這與他們對手機支付安全與否的認知存在顯著關係。
六十多歲的林阿姨說:「手機買東西是很方便,但隨著年紀越來越大,就感覺用手機支付越來越不安全。手機屏幕上的字有時會看不清,萬一使用手機支付時點錯了金額,再找回來就難了,而且萬一手機被偷了,手機里的錢就不安全了!」許多老年人也由於同樣的想法,手機上沒有支付軟體,也從不使用手機支付。
此外,在使用手機支付的老年人中,有部分老年人表示只有平日去超市購物、話費充值、給親友發紅包等小額支付時才用到手機支付。他們在手機支付平台上不會放太多的錢,或是不綁定銀行卡,當需要大額支付時,還是會優先選擇現金或刷卡支付。這歸根到底,是源於老年人對手機支付安全的不信任。
許多老年人有「錢在手裡才最安全」的想法。在銀行儲蓄剛開始推行時,也有部分老人寧願把錢藏在餅乾罐中埋在地里,也不願意把錢放到銀行,而在親身體驗後,他們也逐漸接受了當時看來「新型、不可信任」的儲蓄方式。
如今也是一樣,隨著科技日新月異,支付方式自然不會一成不變,手機支付已成為人們日常的主要支付方式之一,老年人不妨放下偏見,在子女、社工等指導下體驗手機支付,感受科技帶來的便利。
▎「無幣」支付需謹慎
隨著無現金時代的到來,小偷「下崗」了,而互聯網上的騙子卻越來越多了。今年年初,中國銀聯發布了最新的移動支付安全調查報告,報告顯示,在互聯網詐騙手段中,社交賬號盜用、簡訊木馬鏈接、騙取驗證碼是最常見的詐騙手段,其中,40歲?50歲的中老年消費者遭遇木馬鏈接簡訊風險超過八成。
李大爺就是因為木馬鏈接簡訊而「中招」的,他最近收到一條某電商網站的推銷簡訊,來自以前瀏覽過的一家網店,其中液晶電視價格要比之前便宜近千元。「我之前瀏覽過官網,可騙子發來的頁面跟官方網站實在太相似了,所以我想都沒想就填了賬號密碼。」李大爺通過手機掃描了店主發來的二維碼後,進入一個支付界面,輸入銀行賬號和密碼後卻顯示支付失敗,之後卻發現自己的銀行賬號被轉走10000餘元。
隨著手機支付功能在老年人生活中的普及,騙局也越來越層出不窮,轉發「送流量」的鏈接卻手機中毒、免費領紅包卻信息被竊、團購打折商品卻遭遇陷阱??這些「陷阱」確實存在於我們身邊,威脅著我們手機支付的安全。
《中老年人互聯網生活研究報告》中指出,中老年人發覺受騙之後尋求幫助的比例較低:有68.3%的中老年人表示「不尋求幫助,當經驗教訓」,只有25.9%和17.9%的中老年人會選擇分別向子女和朋友求助,而表示選擇報警求助的僅有0.6%。可見,中老年人維護自身權益的意識仍需要強化。
雖然互聯網騙局多,但老年人也不需要草木皆兵、矯枉過正,因此全盤否定手機支付帶來的便利。面對互聯網,老年人應提高自身辨別能力,同時,子女也應給予老年人正確的指引。
近年來,銀行、互聯網、金融、網購平台等也在不斷針對老年客戶優化產品,讓支付變得更安全、簡單,如支付寶就推出了《給父母的支付寶入門手冊》,指引老年人更輕鬆地使用手機支付平台。
|小建議|
?不要隨便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個人信息,不要把含有自己信息的照片發到朋友圈(如證件、車牌號、門牌地址);
※大媽街邊賣「白乎乎」小吃,老年人搶著買,年輕人表示沒見過!
※泰安市中心醫院老年病一科醫學博士劉國麗:醫養健康新時代,鐵血擔當共護航
TAG: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