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劇視角下的《延禧攻略》
由於正編劇、歡娛影視出品的《延禧攻略》,無疑在這個夏天製造了一個超級爆款。同樣是清宮戲,同樣是大女主,《延禧攻略》卻走出了一條新路子,其秘訣無非是舊瓶裝新酒。
宏觀地看,整部劇的大框架,就建立在「尋仇——報仇」之上,這其實是一個非常經典的套路。開場時的恩怨,天然的帶有戲劇衝突,而報仇的完成也自然意味著問題的解決,因此劇情走向終結。對於觀眾而言,這也是非常直白、容易理解的。當然,也有一些劇本,會嘗試在這個框架上添加一些複雜性,例如「尋仇——報仇——救贖」,以仇恨的自然消解,讓人物顯得更有厚度,達到值得玩味的效果,一個代表就是《小魚兒與花無缺》。
不過,這一點,《延禧攻略》似乎並不需要。因為在「尋仇——報仇」的框架之下,它想套入的其實是瑪麗蘇。儘管瓔珞到最後也沒有承認「愛過」,但「發糖」仍然是這部劇熱度的重要來源。皇上的直男屬性、略帶冷酷的人設,都指向「霸道總裁」。瓔珞的設計則比較微妙:從形象上看,她小巧、可愛、古靈精怪,但從行為上看,除了擅長撒嬌,還充滿了算計和腹黑。因而,這個人物兼具了經典的「小白兔」形象,和當下流行的「女強人」形象,同時滿足了「瑪麗蘇」和「大女主」,可謂是一雞多吃、雙層誘惑,因此特別貼合觀眾口味。
為了進一步研究《延禧攻略》是如何製造流行的,我們不妨回到它的劇本。
觀劇的一個直觀感受是,女主一直在打怪,忙的不可開交。
我們做了個簡單統計,《延禧攻略》總共70集,與魏瓔珞相關的打怪情節,就高達84個。換句話說,女主平均每集要承受1.2次攻擊。如果再拋開65-70集不計(這5集又被稱為袁春望復仇記,女主基本沒啥事),女主平均每集要承受1.3次攻擊。
從主體來看,在84次「蓄意攻擊」中,只有7次是女主主動出手,其餘都是防守反擊。畢竟女主不能是真正的壞人。魏瓔珞屬於「強勢」、「腹黑」型人設,但骨子裡依然是正直、善良的。
瓔珞的眾多敵人中,第一個是秀女烏雅青黛,她是一個引入型角色,通過她,女主的核心特質——機智、善辯、腹黑、仗義,都一下子表現了出來。進入綉坊之後,綉女玲瓏成了第一個「鍥而不捨的攻擊者」,一共害了瓔珞5次。
等瓔珞開始進入上升期,「害人精」變成了高貴妃,她攻擊了瓔珞7次。因為一個人發動攻擊太孤獨,編劇為她先後搭配了嘉嬪和舒貴人狼狽為奸。
當高貴妃開始失勢時,純妃接棒。與前面「壞的太明顯」的角色相比,這是一個「慢慢壞下去」的角色,因此戰線拉得比較長(從17集一直到52集),做壞事的節奏也相對慢一些,可以在一些關鍵的劇情轉折上起到作用(例如富察皇后去世)。另外,嫻妃也是類似的角色,只是比純妃還要老辣。她總是隱藏在幕後,借刀殺人,存活時間也最久。
在劇情的後半段,攻擊者變成了小嘉嬪和沉璧。前者可能是為了在人物布置上稍作平衡(在一眾腹黑的嬪妃中加入一個心眼兒沒那麼多的),後者被刪減太多不好評價,但她們的出現都比較「短平快」。
所以,從壞人的整體配比來看,嫻妃(繼皇后)、純妃撐起主幹,高貴妃、爾晴一前一後作為次主幹,而玲瓏、嘉嬪、小嘉嬪、沉璧則作為較短支幹,從而達到一個平衡的效果。
於是,這就引出了另一個問題:壞人一個接一個出現,女主卻只有一個,她的應對方法又如何寫出層次感呢?
通過統計,我們發現,女主所發動的技能裡面,「急中生智」、「巧舌如簧」是最主要的方法。與前面一樣,主幹總是需要配以支幹,才不顯得單調沉悶。在下圖中,我們用紅色邊框標出了一些特殊的集數:
第5集,瓔珞第一次使用了「將計就計」的方法,製造出懷孕的假象,這也是她第一次耐心的布好局,等魚兒上鉤。第6集,瓔珞除了小聰明以外,又體現出了大局觀。她敏銳的察覺到了宮裡的風向,這是一種「政治自覺」。這兩集小高潮後,情節趨於平靜,主要致力於鞏固瓔珞與富察皇后的感情。
接著,12集又出現一個大高潮,這是瓔珞一次更大盤子、牽扯到更多關鍵人物的布局,大有翻雲覆雨、顛倒乾坤之感。跟著,15集,瓔珞第一次主動出手,扳倒一個重要人物。這幾集連成的高潮較前一波更為刺激,而且顯示出了女主角更「狠」的一面。
之後,情節再持續穩健推進,女主繼續保持著一貫作風。到27集,出現再一個小高潮,並伴之以「神操作」——瓔珞人工引雷,把裕太妃活活劈死。自此,女主技能的豐富性和誇張程度又上了一個台階……女主光環全面爆發。
30~40集,是瓔珞與皇上感情糾纏不清的一段。33集,瓔珞被皇上發現偷聽,發動了強行逃跑技能,儘管皇上毫不追究顯得有些弔詭,但客觀上顯示出皇上對她的放縱。36集,當面臨感情的拷問時,一向謊話連篇的瓔珞選擇了誠實,因而有了大雪中三步一叩、聲聲謝罪的感人場景。40集,皇上欲賜死瓔珞,與皇后陪葬,瓔珞默認同意。劇情彷彿行至盡頭,卻又因皇后遺書峰迴路轉。因此,這些穿插的、女主的「不尋常」,有利於去除她一味機警的單調感,同時引出一些重要的場景和轉折。
這種情況在第54集,瓔珞賜死爾晴一集達到巔峰。這一集,女主幾乎是摒棄了理性,不計較自身得失,無論如何要殺掉爾晴。對於觀眾而言,衝動的瓔珞最是大快人心。
GIF
有趣的是,最招人恨的爾晴,在一群壞人中反而是個異類。在84次對魏瓔珞的直接攻擊中,爾晴參與的其實很少。她的壞,除了針對女主以外,還有對婢女的壞、讓家族蒙羞的壞、以及同時欺騙皇上和傅恆,宛如一個雙面間諜,自導自演出一部悲劇的壞。這種豐富程度讓其他壞人相形見絀。難怪《延禧攻略》的番外篇都要圍繞爾晴的餘罪展開。
到劇集後期,女主的一系列技能,在不斷復沓之後,已經開始乏力。尤其是面對沉璧,幾無還手之舉,只能憑藉主角光環說一句:「我受苦、失寵,也都是算計好的」。而最後5集中,袁春望做盡壞事,瓔珞也基本上沒有出手。因此,整個60-70集,女主都沒有什麼鬥爭的表現,或許是故意的留白,也或許是疲憊感作祟吧。無論如何,在袁春望的推動下,最終的「盒飯」送與了當年侮辱瓔寧的弘晝。瓔珞大仇得報,完成了第一集的夙願,也算有始有終。
總之,從劇本角度,《延禧攻略》非常講究搭配、平衡和變換。長線、短線,主線、副線,相互勾連,相互制約,給予觀眾良好的節奏感。接下來,就是通過這個勾連好的結構,將各種流行元素打包放送,比如瑪麗蘇(皇上&瓔珞)、同性戀(富察皇后&純妃,張管事&袁春望)、現代化的台詞、笑話梗(乾隆蓋章)等等。越是把劇本拆解開,似乎越是能體會到工業化的存在。
x 出品
一頭倭瓜精
公號ID: qubawoguajing
如果喜歡這篇非八卦的嚴肅分析
可以到頁面最後打賞作者哦
GIF
TAG:湃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