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類大腦皮層中發現新型腦細胞

人類大腦皮層中發現新型腦細胞

科研進展

1、人類大腦皮層中發現新的腦細胞

《Nature Neuroscience》,艾倫腦科學研究所和賽格德大學聯合團隊選取了兩名捐贈者(去世時五十多歲)的大腦組織樣本,分析其大腦皮層頂層部分,發現了一種新型的人類腦細胞- 玫瑰果神經元(rosehip neurons),因其具有大的「玫瑰花冠」狀軸突終扣和緊密的樹枝狀結構,由軸突形成的密集束看起來就像一朵花瓣已經脫落的玫瑰。玫瑰果神經元會啟動一組獨特的基因,且在小鼠大腦中從未被發現過。轉錄組分析和形態學生理學研究表明,玫瑰果神經元屬於抑制性神經元,可抑制大腦中其他神經元活動。雖然尚未證實這一特殊腦細胞是人類所獨有的,但是嚙齒動物確實不存在這一類細胞。研究人員推測,這一神經元可能只存在於人類或靈長類動物的大腦中。未來,研究人員將在因為神經類疾病而去世的患者大腦樣本中尋找玫瑰果神經元,以驗證其在疾病中是否發生改變。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3-018-0205-2

3、除突變負荷之外,鑒定出新的基因組特徵也可預測對免疫檢查點療法的響應

《Nature Genetics》,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和Broad研究所等聯合團隊析了七項已發表研究中171對腫瘤/正常樣本的外顯子組測序數據,以及78個新近測序的腫瘤樣本的數據。這些患者分別患有黑色素瘤、肺癌、膀胱癌、頭頸部鱗狀細胞癌、肉瘤和肛門癌,曾經採用PD-1/PD-L1或CTLA-4治療。經標準化分析流程,確定了除突變負荷以外的基因組相關性,包括單個驅動基因中的體細胞事件、特定整體突變特徵和特異性HLA限制性新抗原。然而,這些特徵往往是相互關聯的,突出了鑒定可產生免疫反應性腫瘤環境的遺傳驅動事件的複雜性。綜合考慮多個基因組特徵可能有助於將現有的關聯放在更廣泛的生物學背景下。以黑色素瘤為例,在糾正顯性突變特徵後,突變負荷不再能夠預測響應。同時,還發現肺癌中的KRAS和EGFR突變與致癌物暴露、腫瘤內異質性和突變負荷有關。未來還需要數百個或數千個臨床注釋的患者樣本來檢測響應免疫檢查點抑製劑的特定預測因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8-018-0200-2

4、發現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GBM)新途徑

《Nature Communications》,賓夕法尼亞大學、廣州醫科大學和中山大學聯合團隊揭示了內皮-間充質轉化通過下調腫瘤相關內皮細胞(EC)中的VEGFR-2表達誘導膠質母細胞瘤(GBM)對抗血管生成治療的抗性。在人和小鼠GBM EC中VEGFR-2表達顯著降低。轉錄組分析在GBM條件下驗證EC中VEGFR-2表達降低,並顯示這些細胞中間充質基因表達增加。此外,研究人員還鑒定了PDGF / NF-κB/ Snail軸通路可誘導間充質轉化並減少EC中的VEGFR-2表達。最後,VEGFR和PDGFR的雙重抑制消除了腫瘤相關的EC並改善了攜帶GBM的小鼠的動物存活。值得注意的是,EC特異性敲除PDGFR-β使腫瘤對VEGF中和治療敏感。該研究揭示了內皮可塑性介導的控制抗血管生成治療抗性的機制,並表明血管轉化可能為癌症中的抗血管治療提供了有希望的機會。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8-05982-z

產業及政策動態

1、《關於開展腫瘤多學科診療試點工作的通知》印發,進一步推廣精準醫療

國家衛健委印發《關於開展腫瘤多學科診療試點工作的通知》,對工作目標、試點範圍、組織管理、試點內容和要求、實施步驟和工作要求等進行了規定。其中,試點內容和要求方面,試點醫院重點要將個體化醫學、精準醫學、快速康復理念融入腫瘤的診療,通過建立腫瘤多學科診療(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標準化操作流程,加強對醫務人員和患者的宣教,提高腫瘤診療水平和效率。(衛健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大基因 的精彩文章:

新技術mNGS助力全球感染病精準防控
重大突破!目前最完善的小麥基因組圖譜發布

TAG:華大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