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陷阱」影響後世2000多年,並還在持續產生影響!
關注微信公眾號「
朕聽
」
(zhentingwx),
給皇上講一個特別的人物故事「一山不容二虎」的道理我們都懂,就是說一個山頭上不能同時出現兩個兇猛的老虎,如果出現了,必定會發生爭鬥直至一方倒下。如果用這句話作比喻的話,很多人想到了當今中美兩個大國之間的關係,競爭or合作?隨著中國的發展壯大,外國很多政客提出了「中國威脅論」,其實這是一個非常錯誤的思維陷阱。這個「陷阱」再往大了說,就是如果同時出現兩個大國,那麼二者之間必定會發生戰爭,直至一方服軟。這種論斷是後人提出的,卻是以2000多年前的一個古希臘歷史學家的思想為根據。這位歷史學家叫修昔底德,寫了著名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 「修昔底德陷阱」就是源於書中的思想。
修昔底德生活在古希臘文明的全盛時代。公元前460年,他出生於雅典的一個貴族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公元前431年,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他積極參軍打仗,憑出色的作戰能力,被推選為雅典的「十將軍」之一,並率領一支艦隊駐紮在色雷斯附近的塔索斯島。當斯巴達的軍隊圍攻安菲波里斯時,修昔底德接到指令率艦隊前去增援。到達目的地時,安菲波里斯已被斯巴達軍隊攻破。雅典高層認為他貽誤戰機,遂解除他的將軍職務並放逐到海外。此後的幾十年間,修昔底德始終關注著伯羅奔尼撒戰爭的進展,並真實地記錄下戰爭的全部過程,寫下了著名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
「修昔底德陷阱」這一思想就源自這部歷史名著,書中雖沒有出現「修昔底德陷阱」之類的字眼,但表達出極其相似的意思。這部書主要描述了雅典帝國與陸上強國斯巴達爆發了伯羅奔尼撒戰爭,斷斷續續打了27年,斯巴達取得了勝利,雅典戰敗,實際上是兩敗俱傷。
修昔底德寫成此書的目的,是想通過描述古希臘文明在戰爭前後由盛轉衰的變化過程,來警示後世切記戰爭的破壞性,勿輕易發動戰爭。伯羅奔尼撒戰爭不只是兩大強國之間的戰爭,更是兩個同盟之間的戰爭,幾乎所有的希臘城邦都被卷進來,戰場幾乎遍布整個希臘半島,給發達的古希臘文明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壞,從此由盛轉衰。
在修昔底德看來,伯羅奔尼撒戰爭是不可避免的,雅典帝國的勢力的急劇增長引起了斯巴達的恐懼,然後斯巴達向雅典宣戰,戰爭就爆發了。這一著名的論斷被後人引申概括為 「修昔底德陷阱」,即同時相遇的兩個大國,必定會有一戰。
修昔底德不止一次的在書中強調,雅典實力的膨脹引起了斯巴達和其他弱小城邦的恐懼,為了制止雅典發展的勢頭,斯巴達向雅典宣戰了。簡單來說,由於雅典的擴張,引起鄰邦的猜忌,使得戰爭不可避免。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子嗎?戰爭真的不可避免嗎?兩個強國相遇就一定會爆發戰爭嗎?我們仔細看看當時古希臘世界的政治軍事形勢,就會發現,戰爭並非不可避免。所謂「戰爭的必然性」實際上是一個偽命題,是一個「陷阱」,是修昔底德一個人的觀點。
在古希臘,戰爭是城邦之間的常態,誘因也是多種多樣,保衛自己的城邦、搶奪對方的土地和訓練自己的士兵都可以促使一個城邦發動戰爭。其中,心理因素(比如斯巴達恐懼雅典的實力)只是一個很小的因素,或許根本不是主要因素。
希波戰爭時,以雅典為首的提洛同盟和以斯巴達為首的伯羅奔尼撒同盟都曾是領導希臘各邦抗擊波斯入侵的核心力量。提洛同盟成立於公元前477年,入盟各邦約定共同抗擊波斯人,雅典是同盟的統帥。戰爭結束後,雖然一些盟邦不再願意受雅典的領導,但雅典繼續利用強大的海上勢力控制著同盟。於是,名義上的同盟變成了雅典帝國。伯羅奔尼撒同盟早在公元前6世紀就成立了,在希波戰爭爆發前,該同盟始終是一個鬆散的組織。希波戰爭爆發後,伯羅奔尼撒同盟與提洛同盟一道擔負起抵抗波斯入侵的重任,並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打敗波斯後,兩大同盟失去了共同的敵人,二者之間的合作便越來越少,各自發展著自身的實力。
希波戰爭後,斯巴達面臨的最大威脅並不是雅典,而是人口數量10倍於公民的「國有奴隸」希洛人。伯羅奔尼撒同盟的主要力量是用來管理希洛人的,但希洛人的威脅卻始終沒能解除,他們時刻都在準備著暴動。終於在公元前465年的斯巴達大地震後,希洛人發生了暴動。
暴動給斯巴達帶來了比地震更大的破壞,以致於斯巴達不得不向雅典帝國求救,關鍵是雅典也伸出了援手,並沒有落井下石。就這一點而言,伯羅奔尼撒戰爭並非不可避免,「修昔底德陷阱」說法過於單一和絕對了。
再看雅典。戰後的雅典發展成了不可一世的海上帝國,且國內一直存在著兩個不同的派系。以狄米斯托克利為首的一派主張雅典向外擴張,以克蒙為首的一派主張與斯巴達保持友好關係。公元前445年,雅典與斯巴達簽定了「三十年和平協議」,雙方都保證「保持和平現狀」,即雅典承認斯巴達在伯羅奔尼撒同盟中的領導地位,斯巴達則承認雅典帝國的存在。這個條約也可以說明伯羅奔尼撒戰爭並非不可避免,修昔底德的「戰爭必然論」是站不住腳的,「修昔底德陷阱」也只是後人的臆想。
還有一個理由可以否認「修昔底德陷阱」,那就是「神的力量」。我們必須知道,希波戰爭前後,希臘人民一直擁有濃重的神靈觀念,他們對於神明抱有挺大的敬畏之心,而城邦體制又決定了公民在國家事務中具有一定的發言權。神的旨意一直是反對戰爭、追求和平的。因此,希臘人在神靈觀念的約束下,應該不會貿然發動戰爭,這也證明了 「修昔底德陷阱」的悖論。
但事實是,接近30年之久的伯羅奔尼撒戰爭確實發生了,修昔底德通過反覆考量,得出了「戰爭必然性」的結論,後人將其概括為「修昔底德陷阱」。那麼問題來了,那場戰爭是怎麼發生的呢?真的不可避免嗎?由此就能得出「兩大強國相遇非得發生戰爭」的結論嗎?真的不能和平相處嗎?
事實上,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之前,雅典帝國在偉大的演說家伯里克利的鼓吹下,就已經佔領了屬於伯羅奔尼撒同盟的領土,而這觸到了斯巴達的底線,斯巴達被迫宣戰。因此,準確的說應該是,伯里克利的個人野心促成了雅典帝國的向外擴張,斯巴達開始是一忍再忍,最終在領土被侵略後,才奮起反抗的。雅典才是戰爭的罪魁禍首,斯巴達頂多算是反侵略。這就進一步證明了,「修昔底德陷阱」是片面、錯誤的,伯羅奔尼撒戰爭是可以避免的,前提是雅典克制擴張野心,斯巴達採取其他手段制止雅典的野心。兩大強國相遇也並非一定會爆發戰爭,只要雙發秉持合作共贏的態度,是可以和平相處的。
「修昔底德陷阱」是現代人對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原因的膚淺解讀,這種結論可以警示強國切勿輕易發動戰爭,但千萬不能被認為是歷史的規律。現代國家間的關係和古希臘時期有很大的區別,簡單套用「修昔底德陷阱」會容易讓大國領導人做出戰略誤判,造成極其可怕的戰爭後果。
就比如今天的中國和美國,雙方都是超級大國,如果按照「修昔底德陷阱」的意思,雙方之間必有一戰,這是大錯特錯的。雙方一旦爆發戰爭,必將是毀滅世界的核大戰,這是全人類都不願看到的。我國是愛好和平的國家,美國雖然愛管閑事,但也不想輕易發動對大國的戰爭。兩國應該加強經濟合作、政治磋商,本著為人民謀福祉、為世界謀和平的意願,推動社會的進步。外國政客應消除「中國威脅論」,用事實反對「修昔底德陷阱」。如此這樣,大國間才能和平相處,世界才會更加美好。
作者:
承宣布政使司,魚羊秘史簽約作者。
版權聲明:
本文由「魚羊秘史」原創製作,並享有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朋友圈。
※他沒有特殊能力,也沒有奇幻裝備,卻無法阻止他成為一騎當千的超級英雄,演繹真實版的「抗日奇俠傳」
※艷稱千古的「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背後一段美麗的愛情故事
TAG:魚羊史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