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堪稱考古界的生存奇蹟,但仍有盜賊的光顧,好在保護得力
明十三陵堪稱考古界的生存奇蹟,但仍有盜賊的光顧,好在保護得力
文 | 韋爵爺
明代十三陵是明朝十三位皇帝的陵墓群,周邊還有許多妃子墓,從建造之處到最後,共經歷了二百三十年之久。其實明朝共有十六位皇帝,但是其中有兩位另葬別處,還有一位下落不明,所以剩下了如今的十三陵。可以說,在眾多皇家陵墓中,明十三陵是被保護的最完整的,除了定陵已經被考古挖掘了以外,其他陵墓基本保存完好,並沒有經歷過大肆的盜墓事件。慶幸的是,即使在日本人攻進北平之後,也沒有大肆破壞陵墓,簡直堪稱考古界的生存奇蹟!。
當然,明十三陵能被保留至今不被破壞,與各個時期對它的保護是分不開的,正如清代對十三陵也是派重兵把守、閑人勿進,到了民國時期,也把它作為重點保護對象保護起來。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聊民國時期對十三陵的保護情況。
民國建立後,對十三陵的保護極為重視,因為他們當時都是打著反對清晚期的腐朽統治恢復明朝的輝煌的旗子,而走上了民主救國的革命道路。於是民國政府每年派出的護陵者約有一百名,撥給明十三陵的保護經費就有七百大洋,除了給予經費保護,民國政府還出台了一系列相應的法律法規進行雙重保護。但是儘管如此,事實上還是存在著些許的偷盜現象,但都是附近村民小偷小摸的行為。
早期,最常見的偷盜現象就是把陵墓里的古樹、磚石等偷偷挖出來。其中有一件讓人寒心的事,那就是朱元璋直系後代朱煜勛作為當時的看陵守護者,居然監守自盜,擅自砍伐了滕王墓上的松柏樹。還有一起影響最嚴重的事,是一個當地的村民偷爬進了朱棣的長陵,將陵殿的上檐和斗棋的後尾全都鋸斷了,並且試圖將它們運送出去,結果被當時的警察及時抓了起來。但此時長陵已經遭到了破壞,如此珍貴的完整的古建築終究留下了一絲小小的遺憾。
面對這種情況,民國政府不得不加強對明十三陵的保護措施,於是他們實行了一套新措施,那就是取消 「陵戶」制度,也就是取消當地人守護陵墓的資格,於是這個自漢朝就出現的制度到此終結了。此後,便委任護陵警察來保護陵墓,而朱煜勛也被撤職了,但經他多次請示後,最後政府還是同意讓明朝後人守護先祖的陵墓。但是朱煜勛仍然沒有盡到保護職責,甚至還發生了土匪盜墓的事件,他本人未參與盜賣文物的非法活動,於是民國政府再次撤了他的職。
從此,明十三陵由昌平縣政府專門負責管理,由護陵警察巡視保護,這也標誌著古代陵墓的保護走上了現代化的道路。這才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明十三陵,隨著陵墓的開放,越來越多人前去參觀遊覽,都想親眼去見證這個輝煌的歷史朝代。
※1986年,一專家帶領學生挖掘三星堆遺址,其中一青銅器令眾人大笑
※武則天男寵薛懷義死後被葬於此,墓碑為何寫狄仁傑?真相至今成謎
TAG:刨根問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