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西行漫記:秦兵馬俑

西行漫記:秦兵馬俑

原標題:西行漫記:秦兵馬俑


提及中國,繞不開萬里長城、也繞不開兵馬俑;提及西安,也繞不開秦兵馬俑,游西安,必到兵馬俑。


無論是萬里長城,還是兵馬俑,又都繞不開有著千古一帝之稱的秦始皇,對於秦始皇的是非功過我們不去妄論,但就其兵馬俑的項目建設而論,秦始皇也不愧為千古一帝。

據《史記》記載:秦始皇從13歲即位時就開始營建陵園,由丞相李斯主持規劃設計,大將章邯監工,修築時間長達38年之久。



如今對外開放的兵馬俑只是其整個陵園建築中的冰山一角,然而就是這一角已經足以讓世人震撼不已,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考古隊隊長劉占成說:"8000兵馬俑如同復活的軍團一般,宿衛著秦始皇陵,雖是陶俑,但它們如真人一般大小,或身穿齊膝長衣,外披鎧甲,手持長兵器,或腰束革帶,腿紮裹腿,足登方口齊頭翹尖履,或黑髮,藍袍,綠臉,給人留下的不僅僅是雄糾糾的軍威,更多的是2200年前古人的生活實況。"


眾多的兵俑個性鮮明,不論是將軍俑、軍吏俑還是武士俑,個個製作精美,件件雕塑細膩。陶俑因官階、軍種的不同而身著不同的軍服和冠帽,甚至連面形、鬍鬚、髮髻和帶扣都有多種變化,讓人們看到了大致相同中的細小差別。那精心梳理的髮辮、那疏密有別的鞋底、那個性張揚的鬍鬚、那豐富多樣的帶鉤、那多種樣式的髮帶,讓我們感受到濃厚的生活氣息。秦俑的面貌,也有美、丑、胖、瘦、年輕、年老臉型的區別。


從秦俑面部可以看出喜、怒、哀、樂、驕、滑、幽等多種表情,表現了人物複雜的內心世界。環視陶俑,不難發現兵馬俑雕塑被讚譽為"千人千面"的原因。就數量最多的武士俑而言,以年齡區分,有稚氣未脫的少年,也有滿臉滄桑的老兵;以表情而言,有的面帶微笑,有得愁容滿臉;以民族劃分,既有中原人士,也有邊疆壯漢。秦俑在人物塑造上匠心獨運,又用多樣的手法比較突出的表現了不同人物的不同神態、體態和心態,讓人感到千篇一律中的千變萬化。


1978年,法國前總理希拉克參觀後說:"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蹟,秦俑的發現,可以說是八大奇蹟了。不看秦俑,不能算來過中國。"


面對這來自地下的8000兵團,不同的人卻有不同的感受:政治家想到的是"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的場面;軍事家看到的是"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與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的情景;史學家得到的是"項火燒不盡,猶留兵馬俑。無限古文物,華夏鼓雄風"的啟迪;哲學家思考的是"秦始皇帝可以死,而兵馬俑不死"的大命題;文學家吟誦的是"英雄事業昭前哲,看取秦皇漢武功"的萬丈豪情。


而兵馬俑讓我感興趣的則是:秦始皇為何要修築兵馬俑,是誰修築了兵馬俑?


關於修築兵馬俑的目的,至今大致有四種說法:"守衛京城的宿衛軍""秦始皇東巡衛隊的象徵""送葬的俑群""為表彰軍功所樹立的紀念碑"


據秦陵考古發掘表明,秦始皇陵園的整體布局是模擬他生前的宮城圖,三座坑位於陵外城東東門大道北側,似是駐紮在京城外守衛京師的宿衛軍。


但我寧願相信這是秦始皇"為表彰軍功所樹立的紀念碑",試想,如果沒有一支能征善戰的軍隊,秦始皇何以能夠在19年的時間之內統一中原?


據史載,秦始皇先後於秦始皇十七年(公元前230年)滅韓、十九年(公元前228年)滅趙、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滅魏、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滅楚、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滅燕、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滅齊。

當初的那些士兵甘願拚死沙場,絕不僅僅是為了有飯吃這麼簡單,一定有著比吃飯更偉大的理由。


秦國自商鞅變法始就有"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的激勵政策,據《漢書》記載:"商君為法於秦,戰斬一首賜爵一級,欲為官者五十石"。將卒在戰爭中斬敵人首級一個,授爵一級,可為五十石之官:斬敵首二個,授爵二級,可為百石之官。各級爵位均規定有占田宅、奴婢的數量標準和衣服等次。


經過了若干年的發展,軍功爵制發展為後來著名的二十級爵:一級曰公士,二級曰上造,第十九級曰關內侯,二十級曰徹侯。


重賞之下必有勇士,除了物質及官位的獎勵之外,秦始皇應該也告訴士兵們,立軍功者可以始終跟著皇帝享受帝王般的榮耀--死後可以與皇帝同葬!

正是靠著這種獎勵,秦國軍隊才能得以橫掃天下,成就了秦始皇,也締造了一段歷史傳奇!


據司馬遷的《史記》記載:"始皇初繼位,穿治酈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曾令洲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能夠率領七十萬的"農民工"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本身就是一個奇蹟,更何況還要完成那些栩栩如生的兵馬俑了!


兵馬俑以當時的真人真馬為模特,它的規模和巧奪天工的造型藝術空前絕後,秦兵馬俑的發現否定了中國古代的雕塑是南北朝隨佛教傳入形成的觀點,有力證實了秦代我國雕塑已成熟,並在我國雕塑史上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


據考察,兵馬俑的腹中有個糠皮內模袋作為主體支撐,糠皮是當時最佳填塞物,還有一點是二千多年前兵馬俑製作工藝流程很具科學性,從而使得兵馬俑從泥塑、晾乾、運送到焙燒,一氣呵成,顯示了當時中國人的智慧。


秦兵馬俑身上隱蔽處多有刻畫或戳印的文字,據一些專家研究,有些是陶匠的名字,有出自中央官制陶作坊的,也有出自地方陶作坊的。


金字塔的建造者不是一群奴隸,同樣,秦始皇陵的建造者--特別是那些兵馬俑的創作者,也絕對不僅僅是一群"農民工",至少也應是一群技術"工人"


總之,走進兵馬俑博物館,秦始皇還展示給我們一些領導藝術--如何激勵部署,以及一些管理之道--如何管理七十萬人的項目團隊。


"翻身不忘毛主席,致富不忘秦始皇",秦始皇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萬里長城與兵馬俑,還有更多值得我們去琢磨的"大道"尚在"挖掘"中!


牛恆剛:2012年7月19日於西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了了的天空 的精彩文章:

南昌印象:滕王閣之王勃(3)

TAG:了了的天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