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文房四寶簡單當工具
原標題:別把文房四寶簡單當工具
|
|
顧問團隊排名不分先後
潘 鶴 呂伯濤 劉斯奮 許欽松 陳永鏘 單小英
盧延光 樓 鋼 黎 明 方 土 雷 敏 許鴻飛「筆有凌雲意縱橫」,古代文人時時借筆抒發情意,因而關於毛筆的雅稱也多不勝數。但毛筆的起源說隨著考古的深入,脈絡逐漸清晰。上世紀80年代,陝西臨潼姜寨村發掘出一座距今5000多年的墓葬,出土文物中有凹形石硯、研杵、染色物和陶制水杯等。從彩陶的紋飾花紋可辨認出毛筆描繪的痕迹,證實了在五六千年前,已有了毛筆或類似毛筆的筆。
說到墨,漢時有田真制墨之說。魏明帝時,武都太守韋誕(字仲將)之墨,人稱「仲將之墨,一點如漆」。紙的發明,是中國繪畫底子變革的重要開端。生紙的盛行,也表明了文人畫注重書寫筆法及墨色的運用已成畫法主流。
而在中國文房瑰寶中,以硯的歷史為最早。在五六千年前,即有所謂「研磨器」。漢代的硯,往往還附帶一塊研石,就像搗葯的杵,被稱為「研杵」。這說明當時墨錠製作工藝尚未成熟,不能用手捏著墨直接在硯上磨,需用研石將墨塊碾碎磨細。東漢之後,隨著制墨工藝進步,墨錠可直接用手捏著磨,就不需研石了。宋代則已普遍使用,明、清兩代品種繁多。古代漢族文人對硯十分重視,不僅終日相隨,而且死後還用之殉葬。宋代米芾對一方山形硯台愛不釋手,還專門為它寫了《研山銘》,連續三年抱著硯山入睡,真是痴迷到一定境界了。
書房之物也多不勝數,但經過千年沉澱,「筆、墨、紙、硯」卻成為了「文房四寶」。現今多數人對這四寶的認識,也許還在工具層面。實際上,自古家學,往往就通過此四寶完成。無論是筆的柔軟,紙的潔白清凈,還是墨的「五色氤氳」,硯的堅硬靜默,無不彰顯為人之道。家學傳承,也許不僅僅是通過筆與墨碰上紙留下痕迹的內容,而更多的是,通過這樣的互相配合,道出的人生哲理。
正籍開學季,雖然這裡說的「文房四寶」也許在生活中已經不常用,但裡面所體現出的哲理教養思想,不應該被電子產品所隔斷。(收藏周刊編輯部)
統籌:李世雲 采編:潘瑋倩 陳福香 梁志欽 曾貴真
※金地·壹粵府專屬直升機航線啟航
※沒眼看呀!那些在家健身的人 後來都練成這樣了
TAG:新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