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這東西是火箭還是導彈,以色列的說法為啥不一樣?

這東西是火箭還是導彈,以色列的說法為啥不一樣?

原標題:這東西是火箭還是導彈,以色列的說法為啥不一樣?


來源:亞洲火車總站


最近,以色列宣布斥資數億 謝克爾(1謝克爾約合0.28美元)向以色列國營兵工廠(IMI)購買「地地戰術導彈」。以色列媒體稱,這次他們購買的就是之前越南曾經購買的ACCULAR制導火箭。


在制導火箭彈外銷的問題上,中國和以色列似乎有著不同的想法,所以中國會把垂直發射,具備精確制導能力的SY400、A-300這類東西都算作「制導火箭炮」,而以色列卻把ACCULAR這樣的火箭算成「戰術導彈」,甚至在出售給越南的時候,後者還宣稱其改進型EXTRA火箭彈為「反艦彈道導彈」——這證明國際軍火市場亟待廣告法監管……


以色列系列現代制導火箭彈的性能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為了省事兒我發個截圖。


這是一個比較早期的宣傳圖,ACCULAR火箭後來向下發展出了一個ACCULAR-122型,以色列自用稱為ROMAH型,口徑122毫米,18聯裝,戰鬥部20公斤,射程20-35公里,GPS制導型精度30米,激光制導10米。



以色列經常宣傳的10米精度是靠激光制導打出來的



越南裝備的ACCULAR和EXTRA火箭採用「窮鬼專用型」發射系統



以色列自用的160毫米ACCULAR和ACCULAR-122的對比



以色列山貓火箭炮發射車可以兼容160毫米、1122毫米和306毫米三種口徑的火箭彈


除了306毫米的EXTRA,以色列還發展了一種口徑達到370毫米的「捕食鷹」火箭,射程可以達到300公里



目前以陸軍已經裝備了122毫米ROMAH火箭彈,用於裝備在M270火箭炮上,同時他們也裝備了227毫米火箭的改進型,將其射程從原裝的35公里提高到了70公里


雖然性能上並不算什麼特別,以色列管這種東西叫「導彈」也無非就是為了討那些又窮又「好面兒」的國家歡心,但以色列的火箭炮發展史還是頗為有趣值得說幾句的。


大家都知道,以色列作為一個周邊皆敵的小國,一直是一個高度軍國主義的國家(不管你對以色列有啥意見,但這個描述,很客觀了),為了對付數量上具有絕對優勢的對手,以色列軍隊高度重視炮兵、空軍、裝甲兵的作用,因為這些作戰力量都是讓數量上不佔優勢的軍隊戰勝數量占絕對優勢對手的主要手段。



土庫曼購買的LAR-160火箭炮,可見EXTRA火箭彈為了適應這種BM-21的發射車,做的非常短



簡單地說,火箭炮這事兒吧……粗又長比短又粗厲害……

相比之下,與以色列作戰的敘利亞、埃及等國,不論他們實際上是不是認識到炮兵的價值,但蘇聯出於種種考慮,在給他們超過實際需要數量的坦克的同時,卻基本沒有給他們相應的火炮。因此在幾次中東戰爭中,敘利亞、埃及總是會在以軍面前吃虧——這尤其體現在第四次中東戰爭中,似然埃及和敘利亞分別從兩邊突破了以色列的築壘地域,但是以軍的所謂築壘地域本來就是鬆散的堅固據點構成的,沒有足夠的炮兵,無法一個一個摧毀這些堅固據點,結果「巴列夫防線」上很多據點都一直堅持到戰爭結束都未被佔領。


同樣,在野戰中,由於炮兵單位不足,埃、敘也無法按照蘇軍自己的戰術設想,先用壓倒優勢的炮兵消滅壓制敵方,導致基本主要是靠坦克強行衝擊以軍性能、訓練佔優勢的坦克機動防禦和擁有大量反坦克武器的步兵防線。


雖然以色列很早就認識到了火箭炮這種「窮人的大炮」的重要價值,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對於火箭炮武器就不怎麼上心,與蘇軍形成鮮明對比。部分的原因可能是美國擁有龐大的工業體系,身管火炮和彈藥的數量就已經足夠強大。



ACCULAR火箭炮的適裝性不錯,悍馬都可以帶


因此以色列軍隊直到1973年前都沒有裝備火箭炮武器。


以色列過於依賴身管炮兵也有問題,以色列在第四次中東戰爭迅速幾乎把其庫存的大口徑炮彈打光,後來是靠美軍的緊急空運,才避免了空有大炮沒有炮彈的窘境。


那麼,美國軍工體系的空白之處就是以色列的入手點了——火箭炮。


1965年,以色列在六日戰爭中繳獲了蘇制BM-24火箭炮,對於這種武器以色列頗感興趣。他們隨後開始研製自己的類似武器。


IMI花了近10年時間,研製出了一種直徑290毫米,射程從10公里增加到25公里,戰鬥部重量達到600公斤的新型遠程火箭彈。

正如二戰中制約火箭炮產量的主要因素是美製大卡車援助數量,對於以色列來說,限制其裝備這種生產簡單的火箭炮武器的主要因素也是底盤——畢竟這種火箭炮非常沉重,用普通車輛根本扛不動。


解決辦法呢,也很以色列,就是把它裝在退役的老坦克上。


於是以色列先把火箭炮裝在了M4坦克上,後來又隨著60年代主力裝備「百人隊長」坦克的退役,在70年代後開始生產性能更好的,具備定向管的新型發射車。



以色列從BM-24火箭炮



發展出MAR-290……(注意以色列這時候就把這玩意兒叫地地導彈……)


MAR-290火箭炮在1982年參加了進攻黎巴嫩戰爭。


不過以色列也沒有停留在這種相對「原始」的火箭上。


80年代,以色列在新的戰爭中又有了新的繳獲,這就是BM-21「冰雹」——現在大家知道朝鮮的122毫米火箭炮的仿製原型就是以色列提供的。

以色列當然也對BM-21這種代表20世紀70年代技術水平的火箭炮系統十分感興趣,在1990年,他們對BM-21進行充分研究並在此基礎上全新研製的LAR-160火箭炮出現了。以色列後來將這種火箭炮銷售到了17個國家。


而後來的ACCULAR火箭炮和EXTRA火箭,也都是可以用LAR-160火箭炮的發射車來兼容發射的。


這也就是為什麼ACCULAREXTRA等這些火箭比蘇聯,後來中國繼續開發的BM-30這些一開始就確定用重型車輛攜帶和發射的火箭要短一大截,因此射程也短一截的原因了。因為要「削足適履」,讓這些火箭彈能裝上相對短的發射車。



從早期的M4坦克底盤,發展到後來用「百人隊長」坦克底盤裝載,帶自動裝填系統的火箭炮,以色列在MAR-290上完成了火箭炮技術的「原始積累」


當然,後來隨著美國人向以色列提供M270,以色列終於解決了無法自造重型火箭炮系統合適底盤的問題,這也就是今天ACCULAR上M270的一個基礎。


以色列的火箭炮發展史其實不長,但卻很有特點,堪稱工業體系不全,技術水平一般的小國靈活發展適合自身先進武器的一個典範。尤其是它還是目前除了中國外,國際市場上出售的僅有的價格低廉,性能還不錯的火箭炮系統——相比之下,俄羅斯火箭炮有點跟不上時代步伐,而美國的同類系統太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裝備參考 的精彩文章:

美軍打造「超級戰士」
美國戰略倉庫: 備用坦克連成片

TAG:裝備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