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945年9月2日是日本法西斯簽署投降書的日子,仇恨過後更應深思

1945年9月2日是日本法西斯簽署投降書的日子,仇恨過後更應深思

作者:草木容

(日本投降)

1945年9月2日是日本法西斯正式簽署投降書的日子,當初的德意日「三國軸心」 ,日本不是國力最強的,但卻撐得最久,不得不讓人深思是什麼力量支撐著日本人負隅頑抗?

8月15日的天皇詔書名為《終戰詔書》,全文不見「投降」二字,有的只是為侵略辯護,為日本軍民的犧牲痛惜,甚至依然稱中國為「支那」!

其後在對中國的正式投降書中才以政府的名義用了投降二字,規避了天皇的責任,而天皇制度恰是軍國主義的象徵和精神堡壘。所以到今天,日本右翼勢力仍然蠢蠢欲動,其國家領導人也熱衷於逛靖國神社。

(終戰詔書)


(一)戰爭的實際操縱者

戰爭的進程看似操縱在政治家、軍事家手裡,其實真正的操縱者是其思想文化。大和文化浸入了每個日本人的靈魂,左右著他們的行為。 我們提及那場戰爭,深感恐懼、痛苦、憤恨……

但日本人似乎並不這麼看。他們覺得自己只是在遵從天皇號召在為國盡忠儘力,這是本分,並不存在什麼正義與成敗的問題。天皇號召為國拚命繼續戰鬥,他們就走上戰場,不論戰場有多殘酷;天皇號召停戰,他們就放下武器,不問為什麼,不認同者以自殺酬國,一切如此自然,如同一架按規運轉的機器。

(1945年9月2日上午,標誌著二戰結束的日本投降的簽字儀式,在停泊在東京灣的密蘇里號主甲板上舉行。)


(二)一個善於學習的民族

一直以來,我們總自負地認為在近代以前,中國是日本的師父,中國文化在深深地影響著日本,例如參照唐制的大化改新、佛教東傳等,但這只是我們的一廂情願,日本一直有其獨立的文化體系和精神系統。

日本人是一個善於學習的民族,學習的對象和內容廣泛,不論是敵人還是朋友,強國還是弱國,只要他們有可以借鑒的東西,就會很認真地區學習。

因此,日本學習中國文化不過是恰巧裡面有他們所需要的東西,且最重要的是借鑒而不照搬,內核永遠是自己的,如我們能從日本找到許多唐文化的影子,但你絕不能說那和中國一樣。又如近代的明治維新,以「和魂洋才」為宗旨,「才」來自世界,但「魂」始終是自己的。那麼日本的「魂」包含了哪些內容呢?

(日本投降)


(三)近乎苛刻的自我節制

在日本人眼中,什麼樣的東西最美?那必須是符合既定規範的。

日本皇室定的國花是菊花,不是我們印象中迎著秋風恣意傲放的那種,而是培養在花罐里、精細修剪和定型至每一個葉片乃至每一片花瓣、符合專門的審美要求的菊花!再比如日本人覺得絕美的藝妓,必經嚴格訓練多年,一舉一動一笑一顰都遵循精確的尺度。

作為普通人,從小孩時期就被要求過審慎和剋制的生活,並由此逐步養成終身習慣。倘若一個人不懂得按規則生活,就是「不自重」,就會遭到排斥與嘲笑,這又是日本人最不能容忍的。野原駒吉曾說:「颳去日本人表面的漆,你會看到一個海盜。」在日本,漆是一種真實的、值錢的產品,此話是要求人們珍惜和時刻維護這張皮。

(現代日本人培育的菊花)


(四)極端的自尊與自信

日本人極端自信。

首先是對本國制度的自信,具體表現為對天皇的絕對崇拜。在日本人心中,天皇就是神聖、正確的代名詞。天皇本來也不管具體事務,主要發佈道德、精神方面的敕令,不做事當然不會錯。所以中國古代王朝不斷改名換姓,日本天皇卻始終是那一家。那些厭倦戰爭的人也認為天皇是「愛好和平的陛下」,只不過是被東條他們騙了。

其次,日本認為自己的文化、社會規則是完美的,只有遵循這一切才會成為「自重」的人,受人尊敬的人。

最後,日本人對自己的終極未來充滿自信,自我犧牲是精神的最高境界。哪怕是最低賤的人,死後也會成神成佛,而不是鬼,因此所以死並不可怕,反倒是涅槃與升華。二戰中美軍曾驚嘆日本人好像不怕死,感覺他們拿根竹竿都會與敵人拚命到底。

(日本投降)


(五)絕對服從是「忠」的最佳闡釋

日本借鑒了儒家文化,但主要拿去了「忠」並加以發揚。

在日本,忠是行為最高的規則,也是人之間的最高情義,任何情況、任何人都不得例外。如果農民不堪承受領主無端增加的重稅,怎麼辦呢?絕不是發動一次起義或戰爭去推翻什麼,而是選出代表向更高級的領主請願,不論結果裁定農民的要求是否合理,請願代表都將自殺謝罪,因為他違背了對自己主子的忠!

在忠字面前,生命是微不足道的。所以在戰場上,日本兵戰鬥力令人驚詫,他們感恩天皇「恩賜」的一衣一飯,忠於天皇命令,拼盡最後一滴血,投降率極低且大多是「被動投降」傷員(如北緬戰役中投降與陣亡的比例是1:120,最大國模的投降是霍蘭迪亞戰役1:5,二而西方國家軍隊的投降率與陣亡率大約是4:1)。且即便是「被動投降」,也是「丟臉」,在日本也再難抬起頭來。


(六)每個人都有義務維護自己的位置

每個人都應該按照自己的身份,遵循並維護社會規則,這也是人的最高情義和義務。

要真正地理解日本人的這種精神,應該細讀日本的民族史詩故事《四十七士》。

四十七位武士為受辱的主人復仇,獻出了自己的一切,包括名聲、親人、正義,對主子盡復仇義務是維護自己身份的必須要求;由於復仇過程中沒有遵守公開復仇規則和冒犯了國法,完成任務後他們全都剖腹自盡,這也是對社會規則的遵循。

因此他們成為英雄,贏得了世人的尊敬,並寫入了小學課本。沒有人去質疑規則本身是否合理,也沒有人問自己值不值,只有義無反顧的遵循。當天皇的敕令、政府的命令頒下來時,日本民眾也不會有絲毫懷疑,因為天皇永遠正確,政府是天皇意識的執行者是亘古不變的規則,服從精神早已是深入他們的骨髓。

(大公報用前所未有的特大字型大小報道「日本投降矣!」)


(七)雙重人格的矛盾與衝突

如此自製、自律、守規則的日本人,為什麼到了中國的國土就變成了魔鬼呢?

日本有句話:「人在旅途無羞恥」。

一位男人,在家裡是受人尊敬的父親,代表著權威與正義,但在休閑場所卻完全可能放浪形骸,做出令人訝異的行為。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看,恰由於在家裡與正式場合,精神處處受到壓抑而無處釋放,因此一旦來到新的環境,失去了監督與羈絆,更容易變得殘暴甚至變態。這就能理解為什麼彬彬有禮的日本人和喪盡天良的日本兵原本是同一人。

(日本自衛隊女兵)


(八)法西斯火苗熄滅了嗎?

任何外國勢力,包括戰後初期佔領日本的美國,也不能用軟或硬的方式讓日本人接受某種生活方式或思想觀念,因為每個國家的現狀都有其深刻的歷史淵源。日本將在世界上為自己尋求一個什麼樣的位置、扮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呢?

2016年3月29日起開始實施的新安保法案使日本軍隊開赴境外作戰有了法律依據,而對此法案提出「違憲」的抗議層出不窮。

日本有成為和平之國的內在可能性,也有重新炫耀他們的「巨大能量」的可能性。我們能做的,不是憤青式的揍扁日的簡單魯莽,因為如果你反對暴力,就不能仿效暴力的行事方式,正義並非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我們應該做的是,努力不要去喚醒他們的好戰熱情,以基於人格尊重的國際法規則去制約、去澆滅戰爭的火苗。

最後,以伏契克的一句話送給世界:

「善良的人們,你們要警惕!」

(日本海上自衛隊號稱亞洲第一海軍)

【作者簡介】草木容,一名普通中學歷史教師,愛讀書,愛運動,偶爾寫點感想。

《紅樓夢》里林黛玉進賈府時候,王夫人到底有多緊張?

中國三國時期日本人是怎麼生活的?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讀悅讀 的精彩文章:

曹雪芹給香菱取三次名,有何深意?
多爾袞給李自成寫過求和信?

TAG:閱讀悅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