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不只是頭孢!服用這8類藥物後,飲酒將可能致死……

不只是頭孢!服用這8類藥物後,飲酒將可能致死……

吃著葯、喝著酒,這可真是要命的事!

你可能不知道,有的葯和酒就是「相剋」,輕者加重肝臟負擔,重者可能引起肝臟壞死、昏迷,甚至死亡!今天就與醫護筆記,一起來看看這些服藥後的飲酒禁忌,希望大家能對自己的身體予以重視。


一定要記住下面這些葯,吃了就千萬別再喝酒!

不只是頭孢!服用這8類藥物後,飲酒將可能致死……

什麼是雙硫侖樣反應?

吃藥後喝酒引起的反應稱之為雙硫侖樣反應。雙硫侖本身是是一種戒酒藥物,雙硫侖在與乙醇聯用時可抑制肝臟中的乙醛脫氫酶,使乙醇在體內氧化為乙醛後,不能再繼續分解氧化,導致體內乙醛蓄積而產生一系列反應。

用藥後若飲酒,許多情況下會發生面部潮紅、眼結膜充血、視覺模糊、頭頸部血管劇烈搏動或搏動性頭痛、頭暈等反應,噁心、嘔吐、出汗、口乾、胸痛、心肌梗塞、急性心衰、呼吸困難、急性肝損傷,驚厥甚至死亡等。

不只是頭孢!服用這8類藥物後,飲酒將可能致死……

第一類:頭孢類+酒=毒藥

頭孢類抗生素加酒就等於毒藥,因為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進入體內先轉化成乙醛,繼而在酶作用下轉化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體外。

而頭孢類抗生素會抑制乙醛繼續轉化排出,乙醛積蓄過多可導致患者出現面部及全身皮膚潮紅、噁心、嘔吐、頭痛、頭暈、胸悶、心悸、視覺模糊、腹痛、腹瀉、氣急、出汗等癥狀,甚至出現血壓下降、呼吸困難、急性心衰、心肌梗死、休克等嚴重癥狀。

用藥者飲酒後5~10分鐘即可發病,反應持續30分鐘至幾個小時,嚴重者甚至會致命。

那麼,飲酒和吃藥,到底間隔多久才是安全的呢?一項調查分析顯示:飲酒後5天之內的人,吃頭孢類抗生素都可能發生雙硫侖樣反應。喝酒6天以後,再服藥,是安全的。當然,具體跟個人體質有關係。

第二類:安眠藥+酒=一條人命

地西泮、硝西泮、氯硝西泮、三唑侖、巴比妥類及水合氯醛等鎮靜催眠葯,有的本身就有一定的抑制呼吸、心跳的作用,而酒精也有相同作用,兩者合一可產生雙重刺激,使人反應遲鈍、昏睡,甚至昏迷不醒,呼吸及循環中樞也會受到抑制,出現呼吸變慢、血壓下降、休克甚至呼吸停止而死亡。


第三類:解熱鎮痛葯+酒=消化道出血

如阿司匹林、撲熱息痛等。這類葯本身有對胃黏膜有刺激和損傷作用,而酒精也傷胃,兩者雙管齊下,可導致胃炎、胃潰瘍、胃出血等。

不只是頭孢!服用這8類藥物後,飲酒將可能致死……

第四類:降壓藥+酒=低血壓休克

服用利血平、卡托普利、心痛定、硝苯地平、肼苯達嗪、地巴唑等降血壓葯期間如果喝酒,可能引起血管擴張,從而出現低血壓性休克,嚴重時可危及生命。

因為酒精具有擴張血管、抑制交感神經和心肌收縮力的作用,可增強降壓藥的效果,引起頭痛,甚至休克。部分降壓藥如復方降壓片、復方雙肼屈嗪與酒精合用也可能會使血壓急劇升高。


第五類:降糖葯+酒=低血糖休克

在使用優降糖、降糖靈、甲苯磺丁脲、格列苯脲、二甲雙胍、胰島素等降血糖葯期間,不能同時飲酒,因為酒精具有增強這些藥效的作用,兩者相遇,可引起頭昏、心慌、出冷汗、手發抖等低血糖反應,嚴重者可發生低血糖性休克,危及生命。


第六類:抗抑鬱葯+酒=加重病情、血壓上升

抗抑鬱葯和飲酒都會延緩中樞神經系統的運行節奏,影響到大腦的功能和思維能力,削弱警覺性。兩者結合在一起會讓人感到睏倦,降低人們的判斷能力、身體協調能力和反應時間,甚至還會導致抑鬱症的癥狀惡化。

對於服用單胺氧化酶抑製劑的抑鬱症患者來說,酒精還會與這類藥物發生交互作用,使得血壓上升,有一定危險性,因此醫生會建議這類患者完全避免飲酒。

不只是頭孢!服用這8類藥物後,飲酒將可能致死……


第七類:感冒藥+酒=肝衰竭

絕大多數感冒藥中都含有對乙醯氨基酚(又名撲熱息痛),用於治療感冒發燒及緩解疼痛。而對乙醯氨基酚在體內生物轉化過程中,會產生一種有毒的代謝物質,需要與體內的還原性谷胱甘肽等保護因子結合才能降低毒性。

過量飲酒時會消耗大量的體內的谷胱甘肽,致使對乙醯氨基酚生成的代謝物無法與谷胱甘肽結合,增加肝臟衰竭的風險。


第八類:抗過敏葯+酒=嗜睡昏迷

苯海拉明(如強太敏)、氯苯那敏(如撲爾敏)、賽更啶等與酒同服,可引起嗜睡、精神恍惚、昏迷。因此,服用第二代抗組胺藥物期間應忌酒,否則會明顯增加不良反應風險。

另外,駕駛車輛、從事高空作業等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工作的人都不宜服用。

當然,具體會出現什麼癥狀以及危害大小,也與服藥、飲酒的劑量有關。一旦出現問題,具體還請諮詢專業醫生。



本次服藥後飲酒禁忌知識,由醫護筆記製作整理,歡迎大家轉發、留言哦~

更多醫療、健康、護理資訊,歡迎關注頭條號:醫護筆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