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紅:早篩早診早治 別讓丙肝成為「隱匿的健康殺手」
新華網成都8月31日電(袁馨晨)「丙型肝炎是一個全球性的公共衛生問題,在中國的流行現狀也不容忽視。」近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感染性疾病中心主任唐紅在接受新華網採訪時表示,我國約有1000萬的丙肝患者,由於具有高隱匿率、高慢性化率等特點,丙肝常被稱為「隱匿的健康殺手」。
丙肝具有「三高」「三低」特點
丙肝是一種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可經血液、母嬰和性傳播。唐紅表示,雖然我國有1000萬左右的丙肝患者,但由於該病具有「三高三低」的特點,公眾普遍對丙肝的知曉和重視程度不足。
她指出,丙肝的「三高」體現在隱匿率高、漏診率高和慢性化率高。丙肝感染者在早期往往沒有明顯的臨床表現,一些人是在接受體檢或者術前檢查時才發現得病,還有部分病人直到出現肝硬化甚至肝癌時,才得知自己患有丙肝。
在感染丙肝病毒後,大約80%的患者會發展為慢性肝炎,如果不接受規範治療,丙肝患者進展為肝硬化、肝癌的風險很大。對此,唐紅表示,無論是從疾病對患者健康的危害,還是從對家庭和社會造成的經濟負擔來考慮,丙肝都是不容忽視和亟待解決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之一。然而,當前公眾普遍存在對丙肝的認知率低、就診率低和治療率低的情況,如何進一步提高公眾和基層醫務工作者對於丙肝早篩、早診、早治的意識,還面臨著很大的困難和挑戰。
實現丙肝早篩早治仍需克服多重挑戰
丙肝病毒是一個相對「年輕」的病毒,直到1989年才被正式發現和命名。在之後近30年里,隨著醫學研究的不懈探索,現在丙肝已經實現臨床治癒。唐紅解釋,所謂「臨床治癒」就是指清除體內的丙肝病毒,讓疾病發展得到控制,這也是醫務工作者在臨床治療丙肝時的主要目標。
對於早期丙肝患者,一旦清除體內病毒,病人就不會發展到肝硬化、肝癌;對於已經發生肝硬化的丙肝患者,清除體內丙肝病毒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控制病情進展,比如避免代償期肝硬化向失代償期肝硬化(也就是肝硬化晚期)發展,以免嚴重危及生命健康。唐紅提醒,對於已經出現肝硬化的患者,即使清除了體內的丙肝病毒,也需要定期隨訪,及時監測疾病進展。
《中國病毒性肝炎防治規劃(2017-2020年)》指出,當前我國丙肝等病毒性肝炎防控形勢依然嚴峻。長期積累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基數較大,急性病毒性肝炎時有發生,傳播風險依然存在。在唐紅看來,單純實現丙肝的臨床治癒還不夠,只有不斷提高丙肝篩查率、就診率和治療率,才能築牢丙肝防控防線,鞏固當前防治成果,同時不斷降低疫情流行水平。
「要做到丙肝的早篩查、早治療,首先要進一步提高公眾對疾病的知曉率,提醒高危人群要進行篩查。其次,醫務人員,特別是基層醫務人員,要掌握好丙肝的發病特點和診治流程,及時、準確地診斷,還要建立很好的轉診機制,讓患者在專科醫生處得到合理施治。第三,儘管我們現在有了很好的丙肝抗病毒治療藥物,如何提高治療覆蓋率、實現規範治療,也是一大挑戰。」唐紅說,實現規範診療需要結合病人基線病毒載量、肝功,腎功,是否合併用藥等個體情況,為其選擇安全、有效、適宜的治療方案,並按照國內外指南和規範的要求開展規範化的臨床治療。
泛基因型藥物有助提高丙肝治療覆蓋率
丙肝病毒主要分為6種基因型,我國有超過一半的丙肝患者屬於1b型,而在不同地區,丙肝病毒基因型的分布也不盡相同。唐紅舉例,四川丙肝患者的病毒基因型以1b型為主,佔60%左右。而在與之毗鄰的重慶,超過半數丙肝患者的病毒基因型為3型。
過去,由於丙肝病毒基因型複雜,給診斷、治療帶來了一些困難。「目前治療丙肝的直接抗病毒(DAA)藥物,從基因型上看可以分為兩類。一種是基因特異型藥物,即只對某個或某幾個基因型有效;另一種是泛基因型藥物,對於1-6型基因都有效或者對基因型混合型患者有效。泛基因型藥物的出現為丙肝治療提供了更為簡化的方案,在提高治療覆蓋率上也更具優勢。」唐紅說。
如今,中國正在朝著消滅病毒性肝炎的目標大步邁進。在唐紅看來,這是一項系統工程。「首先,要做好病毒性肝炎的早期篩查、早期診斷、規範化治療,讓丙肝患者能夠得到臨床治癒。在規範化治療中,也包括給病人使用安全、有效、方便的藥物,提高治療率。其次,建議通過醫保報銷、社會救助等方式,不斷提高創新藥物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只要政府部門、醫療機構、媒體、企業和社會各界攜起手來,共同努力,我想『天下無丙肝』這個目標終將實現。」
國際日報-第一手商業資訊最精華文藝娛樂。
傳播中國資訊,推介中國品牌,服務于海內外華人華僑和中國大陸所有同胞,歡迎關注國際日報微信公眾平台訂閱號。
微信號:InternationalDaily
二維碼:
官網: http://www.chinesetoday.com
※柬警方闢謠:5中國男子持槍搶銀行落網是假新聞
※美聯儲警告貿易爭端升級將威脅美國經濟
TAG:美國國際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