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酷評|《蘇丹》為什麼跟《摔跤吧!爸爸》同貌不同命?

酷評|《蘇丹》為什麼跟《摔跤吧!爸爸》同貌不同命?

前天,印度電影《蘇丹》在國內上映了。

今年七月中旬,在西寧First青年電影節的創投會上,北京有一家影視公司來First找投資項目。我跟他們的負責人小A相鄰而坐,就聊了起來,道別後小A突然回過頭了說:

「下個月有一部國內上映的片子是我們公司引進的,你可以關注一下,叫《蘇丹》。」

《蘇丹》講的是一位本來做小生意的小鎮青年蘇丹,為愛成為一名摔跤手,雖是半路出家但所向無敵,一次意外,讓他遭遇事業和家庭的雙重打擊。最終,他迎來了人生的絕地反擊和情感救贖。

酷評|《蘇丹》為什麼跟《摔跤吧!爸爸》同貌不同命?

近期印度電影首次失利

事實上,小A告知之前,我就知道了《蘇丹》這部片子。我對它的市場表現並不樂觀。

除了與其在印度本國上映的時間相隔較遠外,還因為它可能是《摔跤吧!爸爸》大獲成功後的跟風之作,瞄準的是市場和票房,是一部「有的放矢,對症下藥」的電影。而這類導向的電影,票房和口碑往往都不太如意。

國內不乏先例。2013年,電影《致青春》取得票房成功後,立即引爆了青春片的跟風潮流。

酷評|《蘇丹》為什麼跟《摔跤吧!爸爸》同貌不同命?

隨後幾年,國內湧現大量同質化嚴重的青春片,疼痛與憂傷是恆定的表達,打架、墮胎、撕逼、出國是慣用的套路。其最終的口碑和票房,都難及前作。

不過,雖同為摔跤體育勵志片的《蘇丹》晚於《摔跤吧爸爸》登陸中國,事實上卻比《摔爸》早半年問世,《蘇丹》還創造了2016年的印度票房神話。

上映首日破7項票房紀錄,上映首周破35項票房紀錄,最終成為當年(自然年內)印度本土票房冠軍,以及同年印度電影海外市場票房冠軍。

酷評|《蘇丹》為什麼跟《摔跤吧!爸爸》同貌不同命?

雖然具備票房冠軍的基因,但在中國市場可能並不奏效。在《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小蘿莉和猴神大叔》《起跑線》等電影之後,印度電影於中國觀眾而言, 早已沒了「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新鮮感。

並且,這部影片跟《摔跤吧!爸爸》同為摔跤題材,中國觀眾可能會怕審美疲勞而繞道行之。

從實際的市場表現來看,《蘇丹》確實也不夠樂觀。

首映日,在排片率達到12.5%的情況下,只取得了586萬的票房成績。尤其糟糕的是,在沒有新片阻擊的次日,並且還是周六,它的排片一夜之間直跌至7.9%,降幅劇烈。

酷評|《蘇丹》為什麼跟《摔跤吧!爸爸》同貌不同命?

查詢近幾年在國內上映的印度片後可知, 除了《蘇丹》,近兩年每一部印度電影,在國內開畫後的排片率,要麼是穩步上升(尤其是《摔跤吧!爸爸》,排片從5月5日的13%漲到5月18日的31.7%,連漲13天之久);要麼是基本持平。沒有一部印度片如《蘇丹》般,無論票房和排片都極度遇冷。

酷評|《蘇丹》為什麼跟《摔跤吧!爸爸》同貌不同命?

拼的不是元素,拼的是內涵

《蘇丹》跟《摔跤吧!爸爸》明明很像。

酷評|《蘇丹》為什麼跟《摔跤吧!爸爸》同貌不同命?

除了都是摔跤題材,有熱血的動作元素,還都有印度全民級偶像傍身。

《摔跤吧!爸爸》有巨星阿米爾·汗,《蘇丹》也有薩爾曼·汗,後者是在國內斬獲2.8億票房的《小蘿莉與猴神大叔》的男主演。

出生於1965年的他,在印度是家喻戶曉的巨星,跟阿米爾·汗、沙魯克·汗並列印度三汗。

可為什麼「同貌不同命」?

酷評|《蘇丹》為什麼跟《摔跤吧!爸爸》同貌不同命?

誠然,《蘇丹》作為一部商業片,對得住這三個字——戲劇化的情節、尖銳的人物衝突、激烈的打鬥場面、寶萊塢傳統的歌舞場景,一應俱全。可以說,《蘇丹》基本滿足了觀眾走進影院,看一部商業片的心理預期。

但是,《蘇丹》的不足,比喻起來就是,它像一個資歷尚淺的手藝人,雖然深諳製作流程和技術,但卻尚且無法領悟與習得技術之外的智慧和經驗,使他的手工藝品固然是有鼻子有眼,卻總覺得差點意思,細一思量,才明白是缺了某種直擊人心的精氣神。

首先,《蘇丹》有很典型的好萊塢劇作基因。特別是對於看過編劇聖經《故事》一書的人而言,《蘇丹》看上去多少會有點像電影流水線作業出來的標準化產品。

酷評|《蘇丹》為什麼跟《摔跤吧!爸爸》同貌不同命?

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構造該片戲劇衝突的「設環」和「解環」,相當程式化。

比如,當身材松垮了的蘇丹想重回賽場,優秀的格鬥摔跤教練不接受他,原因是如今的他,看上去就像廢人,這是設環。

最終,蘇丹通過展示了殺手鐧「印度式擒抱」,展示了自己寶刀未老,實力尚存,於是教練決定接手蘇丹。這是解環。

酷評|《蘇丹》為什麼跟《摔跤吧!爸爸》同貌不同命?

類似的設環和解環,就像一枚枚棋子,被均勻有序地組織與布局起來,構成了整部電影的起起落落。

不可否認,大多數商業片難逃這樣的劇作套路。

但是,不得不說,這種套路帶來的觀影效果是規規矩矩,一板一眼的。

彷彿編劇創作的手,不是被靈感和情思所指引,是被某種機械化工具所帶領。

這種標準化的創作手法,失去的不僅是故事的靈性,還有它的寫實感和可信度。

另外,蘇丹半路出家成為一名摔跤手,憑藉著天賦秉異,一路所向無敵,成為了一名奧運冠軍。這樣開掛式的闖關殺敵模式,是編劇金手指大開的結果。

酷評|《蘇丹》為什麼跟《摔跤吧!爸爸》同貌不同命?

《摔跤吧!爸爸》講的是勵志的故事,卻不讓人覺得腳不著地。

因為它以一種更加寫實的風格呈現,無論劇情的發展,還是人物的情感,都循序漸進,有理有據,容易給人代入感和沉浸式體驗。在潤物細無聲中,觀眾才會被編織進影像之夢中,實現共情。

對《蘇丹》,觀眾可能會下意識地把它當成一部虛構的「爽文」,而體育題材的核心,往往是勵志。但「虛構感」特別容易消解勵志感,阻礙代入感。

最終, 《蘇丹》豆瓣評分為7.3分,遠遜於《摔跤吧!爸爸》的9.1分。

其次,俗話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體育的勵志與愛情,從劇作上,肯定是想讓這兩個主題相輔相成,互相推進。

酷評|《蘇丹》為什麼跟《摔跤吧!爸爸》同貌不同命?

實際上,勵志和愛情,如果處理不好,很容易成為彼此的附庸,彼此的工具性存在,反倒兩者都落得不痛不癢。

在《蘇丹》中,對女主角阿爾法一見鍾情,是蘇丹成為摔跤手的動力。最終,蹉跎度日的蘇丹重返摔跤場,是為了贏得阿爾法的原諒,為了回歸家庭。

也就是說,純粹的體育競技精神是缺位的,這讓它的勵志感大打折扣。

同時,在刻畫兩人的愛情上,影片做得很不到位——頻繁出現的歌舞場景,成了兩人的愛情升級的註腳,這種「快進式、概念式」的情感敘事方式,是缺少血肉和肌理的。

總而言之,電影中的勵志和愛情,既兼容得不夠好,也因為「東一榔頭西一棒子」,而爆發力欠缺。

比如,相似的體育題材經典電影《百萬寶貝》《憤怒的公牛》,都是「一根筋走到底」,往往是沒有愛情元素的。

酷評|《蘇丹》為什麼跟《摔跤吧!爸爸》同貌不同命?

嚴肅的體育題材電影,愛情弄不好可能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因為愛情可能喧賓奪主,以及消解勵志感。

反觀《摔跤吧!爸爸》,它的主題也相當集中:那就是基於消除性別偏見的體育勵志片。體育帶出的自強精神和對性別成見的破除,融合一體,達到了1+1大於2的情感衝擊力。

主題「不燃」,註定泥牛入海

最後,作為一部引進片,《蘇丹》的主題,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它的市場表現。

《蘇丹》是一部多主題電影。開始,它講的是男追女的愛情喜劇,如蘇丹說「就好像醫生娶醫生,摔跤手自然也娶摔跤手」,蘇丹為俘獲芳心,成為了摔跤手。

酷評|《蘇丹》為什麼跟《摔跤吧!爸爸》同貌不同命?

然後,它又講原諒與救贖。阿爾法因為蘇丹的自負與迷失,遭受了巨大的情感傷害(為了不劇透就不說具體情節了),蘇丹企圖通過在摔跤事業上重整旗鼓,贏得自我的救贖,家庭的回歸。

最後,它講的是賽場上,運動的敵人只有一個,那就是自己;運動員不能瞻前顧後,而要勇往直前。所以,身負重傷的蘇丹毅然回到了賽場。

酷評|《蘇丹》為什麼跟《摔跤吧!爸爸》同貌不同命?

說實話,這一層主題的呈現,相當「即興」,有可能是為了高潮的煽情,而刻意為之。

總的來說,《蘇丹》的多重主題,讓它有些紊亂和分散,著力點不集中,結果導致故事比較溫吞。

更深層次的主題「失策」,使這個多重主題的故事,沒有《摔跤吧!爸爸》的主題「來得燃」。特別是《蘇丹》的愛情線,好比白開水,無色無味。而原諒與救贖,也因鋪陳不夠而欠缺張力。

酷評|《蘇丹》為什麼跟《摔跤吧!爸爸》同貌不同命?

唯有「為自己而戰,為尊嚴而戰」較有共鳴價值和力量,也就是燃點,覆蓋的觀眾情感面更為寬廣,只是這部分也有點「草草開場,草草收場」的意思。

雖然如此,《蘇丹》作為一部商業片,它在技術層面是妥妥拿80分以上的。並且,它比大多數國產商業片更見匠心,更見功夫。

如果,它在整體風格和主題的表達上,更具寫實感、普世性、縱深度,它的市場表現可能更好。畢竟,閱片量上來了的中國的觀眾,已今非昔比。

酷評|《蘇丹》為什麼跟《摔跤吧!爸爸》同貌不同命?

【文/阿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