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母子分離焦慮:每分離一次,都成熟三分

母子分離焦慮:每分離一次,都成熟三分


點擊音頻,即可聆聽


本期主播 | 楊槍槍

 



《延禧攻略》播到後期,被討論最多的角色之一,應該就是容妃了。





張嘉倪-容妃-《延禧攻略》




張嘉倪憑容妃這個反派角色,又火了一把,大家才反應過來,二十歲一戲成名的紫菱

如今出落

成了氣質優雅的容妃。




而生活中的張嘉倪,前一段時間剛順利誕下二胎,還說:1+1=4,那份為人母的幸福隔著屏幕都讓人覺得甜。






她會經常在微博曬孩子的照片,哭了、笑了、玩了,做了什麼。而通過她丈夫的微博可以看到,有時候因為工作她要與孩子分開時,母子倆有多難受。







而張嘉倪在採訪中也說,當時生產後復出,在劇組除了超負荷的工作,另一個壓力就是長時間見不到孩子,只能拿出孩子的照片不停地看。




有時候,不能陪伴孩子,她會不放心,會內疚。







天下的媽媽都一樣,都不捨得跟孩子分開,恨不得時時刻刻陪在孩子身邊,不錯過他成長的任何瞬間。一旦分開,最難熬的就是對孩子的想念。




也許,每個媽媽要面臨的很大一個課題就是

「母子分離」

。這不,馬上要開學了,又有媽媽捨不得孩子去上學了。


01


媽媽,比想像中脆弱






心理學家弗洛姆就說,

「母愛的真正本質在於照顧孩子的成長,這也就意味著讓孩子離開自己」。




而這真的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媽媽是超人2》里,馬雅舒送女兒米雅第一次去上幼兒園,前一天在家裡各種收拾和準備,女兒還沒什麼,她早就難過到不行。




第二天,全家出動把女兒送到幼兒園,孩子躲在媽媽身後,馬雅舒又一邊重複著「不要害怕」,一邊抹眼淚。




米雅第二次入園時,雖然還是有情緒,但可以獨自走向老師,可即便這樣,馬雅舒還是傷心難過到哭。



為此,觀眾紛紛吐槽馬雅舒就是母愛的反面教材,女兒去上幼兒園,她哭的比女兒還要多。




雖然馬雅舒這種做法的確不利於孩子適應環境,但就像她說的那樣

「根本忍不住」

。其實,

媽媽很多時候像無所不能的超人,但卻是最脆弱的人。




朋友小敏也有過這樣的經歷,送兒子上幼兒園,孩子撕心裂肺地哭,要麼抱著她的腿不放,要麼乾脆躺在地上打滾兒。







那段時間每天早上在公司見到小敏,都是梨花帶雨的模樣,她說

每天都要和兒子演一場「哭戲」,兒子哭著進教室,她哭著進公司。




到了公司,小敏也是各種各種跟老師打聽。從老師拍回來的視頻里,無一例外地看到孩子玩得不亦樂乎。這本是她期待的樣子,可她卻又悻悻地說:「他好像很快就能把我忘了」。




媽媽就是這樣矛盾的人,明明盼望著孩子很好地適應生活,但心裡又渴望著被孩子依賴的幸福。




孩子面對分離時,會哭會鬧,但在不斷探索里,TA慢慢學會了和外界一切相處。而媽媽,卻總是翻看著孩子小時候的照片暗自感嘆,甚至希望孩子長得再慢一些。




所以,分離焦慮背後,

孩子要比想像中堅強,反而是媽媽比想像中脆弱。


02


給孩子一個成長的心理緩衝期






與媽媽的焦慮不同,

孩子的分離焦慮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減少。

從發展心理學上看,

3歲到7歲的幼兒期和7歲到12歲的童年期,是分離焦慮的「重災區」。





他們因為年齡較小,所以每當分離,需要在這份掙扎里積蓄面對的力量。




我在遊樂場見過一個小朋友,媽媽把她和奶奶送去玩海洋球,可到了現場,孩子死活不讓媽媽走,好說歹說,就是不讓。




眼看就要遲到,只好讓奶奶抱著她在球堆里,媽媽硬是走了,可孩子又是扔球又是打奶奶,邊喊媽媽邊哭。




可過了一會兒,看到其他小朋友從滑梯上滑下來,她也好奇,四處張望。終於在奶奶的鼓勵下,她也滑了一下,就這樣,慢慢地跟其他小朋友一起跑上跑下。




孩子的焦慮是一個適應的過程,

每當面對陌生環境和人群,TA會疑惑,離開媽媽,自己能不能行?外人會不會喜歡自己?這是孩子成長必經的一個過程。







依戀理論之父

約翰·鮑爾比

將分離焦慮分為三個階段:






  • 第一階段:反抗階段。




這個階段,

孩子會大哭,甚至又打又鬧

;作為照顧的人,只需要

安靜地抱著TA就好,讓TA將情緒慢慢發泄出來。






  • 第二階段:失望階段。




TA已經確定媽媽離開了,還是會斷斷續續地哭泣,但發泄行為會減少,甚至自己一個人發獃。這個階段,身邊照顧的人可以給孩子一些好玩的玩具,也可以引導其他小朋友和TA玩,

讓TA感受到被喜歡。






  • 經歷了前兩個階段,就來到第三階段:超脫階段。




TA開始依賴現在照顧的人,也可以去自由活動,能和其他人一起快樂玩耍,但是如果爸爸媽媽再出現,TA還是會難過。




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能夠適應陌生了,雖然內心還伴有恐懼,當爸爸媽媽再次出現時,多給孩子一些鼓勵,聽TA講述一下正在玩的內容就好。




其實,孩子的分離焦慮就是TA的一個心理緩衝期,

當TA渡過了這三個階段,就會增加一份安全感和力量。

作為媽媽,最好不要去打斷這個接受的過程,而是相信孩子有能力面對。


03


母愛,終將走向成熟





曾有人說,

媽媽的包辦,就是對孩子成長下的詛咒。

說到包辦,還是要說馬雅舒和女兒米雅的「分離」。她試圖將一切都給女兒準備好,所以,上學的前一天忙前忙後。





看到孩子不願意到老師身邊,她一再重複「不要害怕」。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本來沒有害怕的意識,只是不願意和媽媽分開。

但在媽媽的重複下,她會告訴身邊的人,她不願意和媽媽分開是因為「害怕」。




所以,作為媽媽,我們不得不把屬於TA的那份成長權交給TA,給孩子一份更成熟有力的愛,我們可以試著這樣做:






  • 首先,接納自己和孩子的情緒。




不要因為有情緒,就定義孩子不行,在不指責、不溺愛中陪伴孩子順利渡過「分離焦慮」的階段。






  • 其次,調整自己的語言和行為,給孩子更多安全感。




跟孩子對話時,

多用一些積極正向的語言

,比如「你一定會和小朋友相處很好」之類。







還有就是和孩子遵守約定

,比如說哪個時間打電話,哪個時間接TA幹什麼。一定要做到,如果實在做不到,真實的和孩子商量,讓TA來決定備選方案,這樣,

孩子才更有安全感和自信去探索。






  • 最後,態度溫和,但要立場堅定。




哪怕孩子哭鬧到讓人心疼,也要狠狠心讓TA接受,因為這是分離的正常反應。




不要訓斥和比較

,比如不要說「人家誰誰比你小都可以」,「你每次都這樣,晚上說的好好的,白天就變」,等等。




有時候,是媽媽離開孩子,但長大後,每個孩子都會離開媽媽。

孩子終究會長大,母愛終將走向成熟,我們都要準備好面對必然的分離。




簡單來說,

成熟的母愛,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長,懂得放手,然後讓孩去探索、去試錯,你陪孩子走過人生的這一段路,便已經值得。




作者:微奢糖


一個愛折騰的85後天蠍女,應用心理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工作8年,辭職讀研,專註於將心理學更好地應用於生活。公眾號:糖糖心理社(weshe99)




主播 | 楊槍槍,電視台主持人,公眾號:小楊說事兒


插圖 | 電影《母親》




今日話題





親愛的朋友,你經歷過親子分離的焦慮嗎?你是怎麼走出這種焦慮的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跟我們分享你的想法和故事。







只有一次的人生 應該這樣過


遇見 · 線下體驗營 | 2018北京場




德芬老師親自設計


邀請你正式加入



「遇見未知的自己 · 線下深度體驗營」


像若凌一樣


改變命運





【體驗營價格】


原價3980元


拼團價:1980




報名方式


1.掃碼下方二維碼,儘快鎖定席位







2.點擊

下方

「閱讀原文」

,遇

見未知的自己




喜歡,就點個贊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德芬空間 的精彩文章:

「我要的幸福,就是一覺睡到大天亮」
久坐傷身,誰來為你撐腰?

TAG:張德芬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