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的幸福,都抵不上一個無辜孩子臉上的一滴淚
原標題:全世界的幸福,都抵不上一個無辜孩子臉上的一滴淚
戰爭結束了……我等著,一天、兩天,沒有一個人來找我。媽媽沒來接我,而爸爸,我知道,他在軍隊里……他們在某次轟炸中失蹤了。鄰居們後來告訴我——他們兩個人去找我了。他們奔向了火車站……
我已經五十一歲了,有了自己的孩子。可我還是想媽媽。
——《我還是想你,媽媽》
S.A.阿列克謝耶維奇
前蘇聯衛國戰爭期間(1941-1945),數百萬蘇聯兒童死亡,本書是當時兒童倖存者的口述實錄。戰爭發生時,他們大部分還只是14歲以下的孩子,有一些甚至在戰火里出生。這本書就是孩子眼中戰爭的真實再現。
二戰中,無論大國之間是自衛反擊戰還是侵略戰,對親歷者都是無止無休、至死方休的折磨,失去聲音,失去戰友,失去親人,失去家園,甚至失去信仰。
還未來得及感受世界斑斕色彩的兒童,人生早早鋪上黑色的底片,他們的童年,是看見人間毀滅的童年。在戰爭里,屍體是常見的,世界除了轟炸與飢餓,一無所有。
4歲
一直覺得肚子餓,想吃東西。但是最希望的,還是有人能擁抱一下,說一些溫柔安撫的話。正在作戰,所有人都很痛苦。我走在街上……看到前面有一位媽媽,帶著自己的兩個孩子。一個孩子抱在懷裡,另一個孩子領著。
他們坐在長椅上,她把小的孩子放在自己的雙膝上。我站著,站著,看啊看。走上前去,對她說:「阿姨,請您把我也抱到大腿上吧。」她嚇呆了。我再一次請求她:「阿姨,求您了……」
4歲
炸彈轟響,我把頭扎到哥哥的懷裡說:「我想活!我想活!」我怕死,儘管我當時對死亡是什麼東西還一無所知。那又怎麼樣呢?......我的童年——是戰爭。
6歲
弟弟聞到了餡餅的香味,就昏迷了過去。我走進這戶人家,想給弟弟要一塊餡餅吃,因為他餓得都站不起來了。我也不能拉起他,力氣不夠。我在房子里一個人也沒有找到,還是忍不住,撕了一塊餅。我們坐著,等待主人回來,好讓人家知道,我們不是偷吃的。
主人回來了,她一個人住。她沒放我們走,她說:「現在你們就是我的孩子……」她剛剛說完這句話,我和弟弟就在桌子邊睡著了。我們住得很好。我們有了家。
很快這個村子就被燒毀了。所有人都被燒死了,包括我們的新阿姨。而我們倖存了下來,因為大清早我們就去采果子了……坐在小山丘上,我們看到了大火……一切都明白了……
我們不知道該往哪裡去?怎麼才能再找到一個阿姨?我們只喜歡這個阿姨。我們甚至已經商量好,要叫這個新阿姨媽媽。
12歲
「閉上眼睛,兒子,不要看……」父親要求我。我害怕地望著天空——天空因為飛機變成了黑色,而地上——到處躺滿了被打死的人。
飛機飛得很低……父親也倒下了,沒有爬起來。我坐在他身邊:「爸爸,你睜開眼睛……爸爸,你睜開眼睛……」
6歲
整條街道都被燒毀了。燒死了許多老爺爺和老奶奶,還有許多小孩子,因為他們沒有和大家一起逃跑,他們以為——敵人不會碰他們的。大火里任何人都活不了。
你正走著——地上躺著一具發黑的屍體,這說明,燒死的是一位老人;而你遠遠地看見一個小小的、粉紅色的東西,這說明,那死去的是一個孩子。他們全身粉紅地躺在木炭上……
戰爭就這樣,把血淋淋的人性之惡毫無保留展現給孩童——這些人間的天使。人性之美是有的,但是在戰爭里太珍貴了,到處是廢墟,到處是孤兒。
二戰過去了73年,人類在反省,在研究,在呼籲和平。可是戰爭還是沒有離開這個曾經死傷1.9億左右的地球。阿富汗戰爭、越南戰爭、朝鮮戰爭,以及自海灣戰爭以來在其他國家頻繁干預政治與軍事的情況下揭開了和平面紗的中東各國之間的戰爭、政府與反對派的戰爭、政府與恐怖組織之間的戰爭。
戰爭對每一個手無寸鐵的生民都是一個天大的錯誤,戰爭滋生仇恨,戰爭加深仇恨,戰爭使人發狂。你可知道。
在戰場上,一個戰友被炸了,士兵們可以屠了一個村。你可知道,被槍打中的人還能往前跑幾步,因為他想抓住從腦里蹦出來的白色的液體。你可知道,他們「為噴出的灑到臉上的有溫度的血而興奮不已」(《鋅皮娃娃兵》)。
戰爭殘酷在讓參戰雙方陷入不死不休的仇恨狀態中,無論你是軍還是民,像德國這樣把懺悔滲入到憲法與血液中的國家又是付出了多大的代價與勇氣。
我們應該畏懼戰爭,但往往逃避不了戰爭,和平不是乞求與退讓得來的。
《我還是想你,媽媽》的作者阿列克謝耶維奇,「她的復調書寫,是對我們時代的苦難和勇氣的紀念。每一頁,都是感人肺腑的故事。」
※當女球迷看世界盃的時候,她們在看什麼
※豆瓣8.6,這部國產懸疑小說憑什麼媲美東野圭吾?
TAG:咪咕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