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米爾高原這群歐羅巴人為何自稱「漢日天種」?
原標題:帕米爾高原這群歐羅巴人為何自稱「漢日天種」?
作者 | 蓮悅
首發 | 《財經國家周刊》
聯繫微信號:youhistory1
塔什庫爾干位於新疆西南部的帕米爾高原上,是我國最西陲的小城。
漢時,塔什庫爾干為西域三十六國中的蒲犁國;到了唐代,唐政府在此設蔥嶺守捉。公元644年,也即唐貞觀十八年,西行求法的高僧玄奘踏上歸國之路,途經塔什庫爾干時,這裡是一個名叫朅盤陁的西域小國。
《大唐西域記》記錄了朅盤陁國的建國傳說:很久以前,朅盤陁國還是蔥嶺中的無人荒川。波斯國王迎娶中國公主的隊伍路經此地,遇到戰亂,交通中斷,使團便將公主安置在懸崖峭壁之上,下面警衛晝夜巡守。
三個月後,戰亂平息,使團準備啟程時卻發現公主懷孕了。儘管有侍女解圍說,這是神而不是人乾的,因為每天中午都有一個偉岸男子從太陽中騎馬而來與公主幽會。但對於這支隊伍的每一個人而言,無論繼續前往波斯還是返回漢地,都是死罪。所以,大家乾脆就地築城建國。後公主誕下一男孩,長大後英明神武,威德遐被,直讓周邊諸國紛紛臣服。
這就是朅盤陁國。《大唐西域記》中記錄的該國梵語名為那提婆瞿呾羅,意為中國與日天之神的後代,用漢語來說,即為「漢日天種」。
差不多1500年前,玄奘求法歸國所過之朅盤陁國真如他們的建國傳說所錄,有漢人的血統,其王族更像中國人嗎?
根據史料記錄,朅盤陁國大約存在於北魏至唐開元年間,也即公元4世紀末至7世紀初。在這段時間,中國經歷了南北朝的戰亂和隋唐的統一。這也是一個和親頻繁的時代。
在中國的土地上,自先秦時期,國與國之間便有通婚、聯姻的記錄。而西漢王朝自建國之初,始用和親政策維持與北方勁敵匈奴之間的和平。漢武帝時代,雖然用武力征討替代了對匈奴的和親政策,但為了經營西域,仍然致力於與西域大國烏孫的和親。東漢建國後,鮮有和親記錄,但到東漢末年,因為國力衰微,而鮮卑強盛,所以,漢桓帝主動遣使到鮮卑向其首領檀石槐乞求和親,反遭拒絕。
當歷史演進到魏晉南北朝時期,因為整個中華大地處於大分裂、大動蕩之中,各種政權之間戰爭不斷,作為促進和平和加強自身實力的重要手段——和親在此期間愈加頻繁。
鮮卑和匈奴之間,後秦與北魏,北魏與前燕,西秦與前秦、南涼,北涼與北魏……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割據政權之間和親不斷。北魏統一中國北方之後,更效仿西漢王朝,用和親政策籠絡自己的北方勁敵柔然。
至隋唐時期,華夏大地終於走向統一,隋王朝和唐王朝也將和親作為羈縻周邊民族國家的重要政治手段。處於華夏文明巔峰時期的唐王朝,其和親記錄也是歷朝歷代最多的。唐和吐谷渾、西域、突厥、吐蕃、鐵勒、契丹、奚、回紇、南詔等都有和親記錄。
然而,在如此眾多的和親記錄中,我們並沒有發現中國公主遠嫁波斯的相關記錄。
在朅盤陁國存在期間的波斯,應該是指被稱作波斯第二帝國的薩珊王朝,其國祚自公元224年至651年。
薩珊王朝是古波斯文化發展巔峰時期,影響力遍及歐洲、非洲,甚至印度、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薩珊王朝和中國交往頻繁,《魏書·西域傳》中即有波斯遣使朝覲北魏天子的記錄。但是,裡面依舊沒有兩國互通婚姻的隻言片語。
就中原王朝而言,波斯儘管強大,卻實在太過遙遠,完全在王朝需要用和親政策加以羈縻的範疇之外。
從人種來說,根據考古發現,新疆地區先秦時期主要是歐羅巴人種各個支系生活的地方,到了漢代以後,蒙古人種才開始西進。今天,塔什庫爾干也是歐羅巴血統的塔吉克人聚居地。
朅盤陁國的建國傳說僅止於傳說,卻仍能向今天的我們傳遞一個觀念:從漢代開始向西域世界傳播的漢文明無疑是當時最先進的文明之一,對漢文化的崇敬和學習應該是西域各族人民的共同追求。所以,朅盤陁國才會自詡為「漢日天種」。
從秦漢至盛唐,正是中華文明的上升期,那個時候的中國總體而言,是開明和自信的,尚且願意接納有價值、有營養的思想和文化。這樣,來自遙遠印度次大陸的佛教才能被歷代統治者所接納,被漢文化吸收,並在唐代被推向巔峰。
當這個古老的國度以開放的心態面對世界,世界回饋她的,則是一個錦繡繁華的——盛唐。
TAG:蓮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