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何稱中國人和東亞人為蒙古人種,而非漢族人種?

為何稱中國人和東亞人為蒙古人種,而非漢族人種?

1775年德國生理和解剖學家弗雷德里奇·布魯門巴赫教授提出"人種"生物概念,1785年出版的康德著《什麼是人種》的哲學化以及達爾文進化論的深入人心。歐洲學者把人種分為四類,即白種人(歐羅巴人種),黃種人(蒙古人種),黑種人(尼格羅人種),棕種人(澳大利亞人種)。

白種人之所以被稱之為高加索人種,是因為世界上白種人的發源地就是在今天的俄羅斯南部的大高加索地區。

而黑人被稱為尼格羅人種源自西班牙Negro一詞,本意為黑色,後指代黑種人。

蒙古人種,又稱黃色人種,是世界四大人種之一,約佔世界人口的37%,中國被劃分為此類人種。所謂的黑白黃三大人種劃分,並無科學道理,而是作為西方的一種政治概念登上歷史舞台的。

在古代中西方友好,西方人認為中國人和歐洲人一樣都是令人自豪白色人種。但是進入17世紀,由於清朝限制歐洲人在中國傳教,歐洲人對中國非常不滿,對中國人膚色的描述也不再有白色,而開始用黃色、棕色等標註。

從18世紀開始,中國人,包括東亞人的皮膚逐漸被統一稱為「黃色」,其肇始者德國科學家對人種的分類。當時他們把世界人種主要分為兩類,一種是白色人種,另一種是黃色人種,黃色人種的英文名為Mongolism,即蒙古人種。原因是中世紀時期,蒙古人給歐洲帶來了巨大的陰影,使得他們用這個名詞來命名黃種人,意味著對黃種人的歧視。中國、日本都被劃分到黃色人種。

在「黃種人」和「蒙古人種」被創造出來後,兩個概念迅速結合在一起,並普遍被歐洲認可和引用。同時,歐洲人把匈奴人、蒙古人西侵歐洲的歷史記憶相聯繫,發展出流行一時的「黃禍論」。

近代歐洲人對「黃禍」的恐懼,主要針對日本人和中國人。加重西方人對「黃禍」的恐慌的事件有兩個,一是中國1900年的義和團事件,使在華歐洲人受到很大震動;二是1905年日俄戰爭,黃種之日本戰勝白種之俄國,讓西方各國大為震驚。

這種含有歧視意義的人種分類,卻先後被中國和日本認可。

至於西方人所宣傳的「黃禍」,晚清知識分子則將之視為中國巨大潛力的表現。梁啟超解釋說,「西人深畏中國人,向有黃禍之語互相警勵也」;鄒容《革命軍》中,判斷,未來必有一場「黃白種戰」,而中國人要同日本人聯合起來,才能戰勝白種人。

日本人之前並不認可黃種人的分類,不屑於和中國人列為一個種族。但是後來,日本開始侵略朝鮮和中國,為了滿足侵略需求,日本人打出了「黃種人」牌,大肆宣傳中日蒙朝都同為黃種人,應該合作共榮。

從「黃種人」「蒙古人種」概念出現以來,對中國人的觀念產生了極大影響。現在,大多數中國人以黃種人自居,唱著《龍的傳人》中「黑眼睛黑頭髮黃皮膚」的歌詞。其實,西方人劃分膚色的本意是種族歧視。

當代學術界已充分證明,以膚色劃分人種的方法,既充滿種族偏見,又缺乏信實的學理支撐。我們不應該繼續使用「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這類偽科學概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談古今歷史 的精彩文章:

漢人是否真的偷了大清江山?乾隆出生之謎
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樂極生悲的案例?

TAG:趣談古今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