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重走太陽嶺古道 餘韻猶存

重走太陽嶺古道 餘韻猶存

最近閱讀了一篇文章《尋訪太陽嶺古驛道》,萌生了前往探訪的念頭。到曹宅潘村後,沿潘石線一路到北山腳下,約行二十多公里,就來到太陽嶺腳下的源東鄉陽鄭村。

重走太陽嶺古道 餘韻猶存

陽鄭村是安靜的。如我們般的外來者鮮少,停靠路旁外地牌照的車輛也多是歸鄉團圓的務工者。在村民鄭伯的指點下,很容易就找到了古道的入口。

重走太陽嶺古道 餘韻猶存

陽鄭直通太陽嶺背,磴道綿延數里,是古道上最具特色的一段。古道均用青石板鋪成,縫隙里長滿了野草,空氣中散發著脈脈的芳香。古道行人很少,只有幾隻不知名的小鳥在枝頭鳴唱。

這才沒走幾步,竟有些喘,平時鍛煉得真是太少了。好在一路坡度較緩,也算是給我們這些「肥宅」一些安慰吧。

拾級而上,變幻的是移動的風景,不變的是那刻滿滄桑青青的石階,略帶光澤,像是在跟人們訴說它曾經的輝煌……

重走太陽嶺古道 餘韻猶存

古道的歷史,要往前追溯到東漢年間,據《浦江縣誌》載,該古道「建縣就有」,浦江是東漢興平二年(195年)建縣,至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

鄭伯告訴我們,古道當年相當繁華、行人絡繹,童生赴金華府考秀才,來往公文私信傳遞,民間百姓串門走親戚,都必經此道。解放初期,太陽嶺背上還開著餛飩攤、麵攤、茶店等四五家店面,供過往行人、挑夫落腳休憩,來來往往,時有數百人。

在戰爭年代,太陽嶺這一天然屏障,也曾為百姓的平安發揮過積極的作用。1942年5月21日,日軍佔領浦江縣城浦陽鎮,次日離城進犯金華,在太陽嶺一帶為國軍49軍105師堵擊,一部分日均驅馬澗犯蘭溪城,一部分則退回浦陽鎮,因此,太陽嶺一役有效阻止並拖延了日軍進犯金華城的步伐,是太陽嶺歷史上值得驕傲的一頁。

但是上世紀70年代,潘石公路建成通車後,就沒有人走這條道了,加上無人上山砍柴,草木越長越密,古道也就慢慢被淹沒了。

曲徑通幽是古道。上山後的路越發難行,一步一喘。走著走著,竟發現有一座飛雲亭,從遠山上俯瞰,飛雲亭有「萬綠叢中一點白」的點綴之美。可惜,飛雲亭雖在1982年修繕,但多年荒廢,已破敗不堪。

重走太陽嶺古道 餘韻猶存

在飛雲亭上方數十米處有一塊大石,石上有像是被牛踩過留下的印痕,故民間稱其為「牛腳印」。石頭泛著青苔,石上一牛一仙、一大一小兩個腳印傳說是仙女與神牛飛天蹬地所留。

過飛雲亭大約一公里,就到了臨近嶺腳村的桃林,踏過桃林盡頭的一座平頭橋,太陽嶺古道之行,也就走到了盡頭。

重走太陽嶺古道 餘韻猶存

不少古人對太陽嶺青睞有加。元代名人柳貫「南北兩嶺我中居,出入堡塞險且遇。」南宋錢奎《太陽嶺》詩云:「鳥影空中度,雷聲澗低聞。」

曹聚仁曾對太陽嶺古道還有這樣一段告白。他在《金華另一半》中:「南行金華,我總坐在太陽嶺背上,望最後一眼,從金華回來,一爬到嶺背,就伸著頭來找尋我們故鄉。」

的確,曾經背井離鄉的古老身影漸行漸遠,唯有那綿延數十里的石板路,靜靜地躺在那裡,用亘古不變的姿態迎接今日故地重遊的後人。

重走太陽嶺古道 餘韻猶存

在這條綿延數里的古驛道上,具備了幽洞、古井、廳堂、民居、老街、古樹、拱橋、清泉、小溪、驛道、關隘等十多種自然、人文景觀,是一道不可多得的原生態旅遊風景線。

斜陽古道有瘦馬。太陽嶺古道,它雖然仍然沉默著,但從這裡散發出來古商、古隘、古儒的餘韻,始終與天地共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