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強國路線圖:火星、新火箭、海上發射多個亮點披露
短短兩三年的時間之內,商業航天的創業潮風起雲湧,太空似乎已經觸手可及,但無論是中美兩國,還是俄歐日等傳統的航天強國,以 ESA、JAXA 等政府航天機構和空客集團、洛克希德·馬丁和三菱重工等地位特殊的軍工巨頭依然佔據著人類征服宇宙的前沿,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對全球範圍內的航天活動有著不可不了解的重要影響。
8 月 30 日,中國兩大航天領軍企業之一的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召開了第七次工作會議。除了總結集團公司在過往取得的成就之外,關於未來若干年的多個項目規劃也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因為其中大多代表著中國航天計劃的未來,對航天路線走向有著近乎主導的決定性作用。
未來 3 年,多個重要項目
空間站:全面開展「天宮」載人空間站建設,與之配套的「天舟」貨運飛船和新一代載人飛船的研製工作也早已展開;
月球:實施嫦娥四號月球背面著陸巡視探測和嫦娥五號採樣返回,全面完成探月工程任務目標,力爭開展無人月球科研站基本型建設;
火星:實施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工程,開展無人火星環繞和著陸巡視探測;
小行星:啟動無人小行星採樣返回和主帶彗星探測任務;
北斗導航衛星:全面建成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對地觀測:全面建成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
空間基礎設施:建成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骨幹框架,構建商業遙感衛星星座、全球低軌移動通信試驗系統和高通量寬頻通信衛星系統,發展空間科學和新技術試驗系列衛星,全面提升空間信息綜合服務能力和空間飛行器智能化水平等;
新火箭:實現長征六號甲、長征七號甲、長征八號等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以及火箭一子級亞軌道重複使用運載器首飛,初步建成以長征五號為代表的新一代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型譜,開展常規推進劑運載火箭替換工作;
海上發射:今年年底完成固體運載火箭海上發射,預計將採用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起飛重量120 噸;
重型火箭:完成重型運載火箭立項並啟動研製。如果按照該集團此前透露的長征九號重型火箭的規劃,長征九號重型運載火箭方案設計的推力超過 3000 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 100 噸以上,地月轉移軌道運載能力 50 噸以上,比肩登月專用的「土星五號」和 NASA 正在研製的「太空發射系統」,計劃於 2028 年至 2030 年期間首飛;
圖丨美國幾款重型運載火箭
營收:營業收入目標調整為 3200 億元到 3500 億元;
利潤:利潤總額保持在 260 億元以上;
世界企業排行:進入世界 500 強前300 強、世界軍工 100 強前 8 強;
發射次數:要增加型號任務,運載火箭發射次數從 110 次調增到 130 次以上,航天器出廠數量從 150 顆調增到 170 顆。
過去 6 年,成果斐然
發射次數:過去 6 年,航天科技集團共實施 113 次宇航發射任務,將 219 顆航天器送入太空;
載人航天:完成載人航天「三步走」戰略的第二步。根據 1992 年 9 月中央決策實施載人航天工程並確定了中國載人航天「三步走」的發展戰略,其中包括第一步,發射載人飛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並開展空間應用實驗,第二步,突破航天員出艙活動技術、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發射空間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第三步,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月球:嫦娥三號落月探測和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成功實施;
北斗導航衛星:北斗二號區域衛星導航系統全面建成,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面建設;
對地觀測:部分高解析度對地觀測衛星投入使用;
新火箭:長征五號、六號、七號、十一號等新一代運載火箭完成首飛;
空間基礎設施:以海洋、風雲、資源系列衛星為代表的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商業出口:出口 7 顆衛星並完成在軌交付;
營收:營業收入從 1233 億元增長到2315 億元,年均增速 13.4%;
利潤:利潤由 100.7 億元增長到196.3 億元,年均增速 14.3%;
資產規模:資產規模從 2580 億元增長到 4106 億元。
航天強國建設路線圖
第一階段,從 2020 年到 2030年,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航天企業集團,支撐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推動中國躋身世界航天強國前列;
第二階段,從 2030年到 2045 年,在全面建成高質量發展的世界一流航天企業集團基礎上,有效支撐世界一流軍隊建設,推動中國全面建成世界航天強國。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