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54個孩子相約自殺:死亡遊戲進入中國,可能就在你孩子手機里

54個孩子相約自殺:死亡遊戲進入中國,可能就在你孩子手機里

—免費聽課—

人生不是兒戲,但卻有一種遊戲,天天教唆你的孩子去自殺。

可怕的是,它很可能就在你孩子的手機里。

今年7月,成都一個12歲的小女孩,一反往常,連著幾天一到晚上,就跑進母親房間,吵著要一起睡。

她看起來很害怕,一直跟母親說:「媽媽,我心跳得好厲害,整天都跳得好厲害。」

母親覺得孩子不是生病了那麼簡單。追問之下,女兒才說出,兩年前她就一直在關注一款遊戲,這幾天她很害怕遊戲里的人找上門殺了她。

到底是什麼遊戲,讓小女孩覺得自己會被追殺?

這款遊戲叫「藍鯨」。僅僅在去年,全球就有幾百個青少年因為這款遊戲自殺身亡。

01

殺人的藍鯨

藍鯨遊戲,是俄羅斯的一款專門煽動青少年自殺的遊戲,又叫死亡遊戲。

百度百科這樣介紹:

「藍鯨,是一款俄羅斯死亡遊戲,遊戲的參與者在10-14歲之間,完全順從遊戲組織者的擺布與威脅,凡是參與的沒有人能夠活下來,已經有130名俄羅斯青少年自殺了,而且這個遊戲還在向世界擴張。」

藍鯨遊戲在社交網路上流傳,邀請年輕人參與某個特定的組織。

遊戲規則是,遊戲的管理者會要求每一個參與者按時完成列表中的所有關卡項目。這些項目都帶有某種特別的刺激性,比如:

每天凌晨4:20分起床,起來看恐怖電影,聽恐怖音樂,半夜爬上屋頂。

在自己的手臂、腿上用刀片自殘,並拍照或拍視頻發給上級管理者,以此進入下一個關卡。

在手臂上刻一隻鯨魚,並告訴自己是一條孤獨的藍鯨。在這期間,不準和任何人說話。

……

這對很多叛逆的青少年有著特別的吸引力。

在遊戲的過程中,藍鯨遊戲會逐漸摧毀你對生活的希望與嚮往,產生無盡的絕望。慢慢引導你自殘,最後自殺。

2017年7月,江西有一個16歲的少年徐某,趁著父母不在家,拿起了菜刀,斬斷了自己的陰莖。

父母發現時,徐某正倒在血泊中。醫生說,徐某是環形切除,切除得很徹底,陰莖再植成功的幾率很小。

手術室外,激動的父母向記者控訴,孩子之所以會有這麼偏激的行為,正是因為藍鯨遊戲。

有些青少年因為叛逆和好奇,加入藍鯨遊戲。但一旦進去,幾乎就難以脫身。

在參與遊戲之前,參與者必須把自己的真實信息,包括家庭住址、甚至是裸照等發給管理者。管理者則宣稱,一旦中途退出,全家都會被人肉,甚至被追殺,裸照會流傳到網路上。

這就是一條不歸路。

而這些青少年自殘、自殺的過程,甚至會被排成視頻,拿去交易。要想成為遊戲的管理者,也需要繳納一筆費用。

罪惡的背後,是對金錢無恥的貪婪。

這個遊戲,以正常人的思維,基本上會一笑置之,甚至嘲弄一番。

但它頗有幾分邪教的氣質。僅僅是2017年,俄羅斯就已經有130個青少年因此自殺身亡。

現在已經蔓延到了世界各國,包括中國。

2017年5月,四川某公安局接到了一個報案,一個男孩虛弱地說:「救救我,我參與了藍鯨遊戲。」

警方趕到時,報案的少年已經連續闖了12關,他的計劃是在最後一關(自殺)前,把自己的器官全部賣掉,換錢給父母報答養育之恩。

但就在越陷越深時,他想起了父母,想起了自己的朋友,才膽怯報警求救。警察發現他時,他已神情恍惚,眼光獃滯,手臂上傷痕纍纍。

據四川省公安廳網路安全保衛總隊公布的數據,2017年上半年,僅四川一省,警方就發現了52個藍鯨遊戲參與者,他們都是11~17歲的青少年,其中22個有自殘行為,另外還有兩個已經精神失常,送往精神病院救治。

其中很多人已經完成了砸車、搶錢、看恐怖電影、看虐殺動物視頻的關卡,正一步步走向自殺的深淵。(來源於《四川日報》)

02

藍鯨的邪惡與魔力到底在哪裡?

其實,藍鯨的遊戲管理者,從沒有追殺過中途退出的參與者。

那只是嚇唬人的。

它一直在做的是引誘、煽動青少年去自殺

藍鯨之所以會選取青少年作為對象。是因為青少年正處於叛逆期,標新立異是共同的特點。藍鯨宣揚的「自殺不可怕」「自殺勇敢」「自殺浪漫」等觀點,正好迎合了青少年這一特徵。

當然不僅僅如此。藍鯨還有一套理論,堪比一些邪教的教義。

比如,它解釋為什麼叫藍鯨。

因為藍鯨生活在蔚藍的深海,是一種孤獨,靜謐,神聖的動物。它們有集體自殺的習性,因為體積龐大,死後屍體還能為周圍的生物提供養分上百年,因此還有個美麗的名字叫「鯨落」。這被宣稱是「藍鯨留給大海最後的溫柔」。

這些聽起來很美、很動人的解釋,對青少年造成了相當的迷惑。

為此,藍鯨遊戲甚至還聲稱:「人生中最美好的事情都是以字母『S』開頭的,Saturday(周六)、sex(性)、和suicide(自殺)。」

給青少年貼上孤獨、與眾不同的標籤,再美化死亡,宣揚「自殺浪漫」,鼓動青少年自殺,營造一種互相取暖的感覺。這是藍鯨的第一步。

再比如,為什麼要每天4:20這個時間點起床?

藍鯨遊戲的設計者,本來是一個心理學的高材生,他太知道,要控制一個人,首先就要剝奪他的睡眠。

長期缺乏睡眠的人,首先受到影響的,是大腦控制情緒的區域。缺覺會讓負面情緒更難排解,加重抑鬱、焦慮。

而4:20分,正是人體最需要深度睡眠的時候,也是人一天之中,精神最脆弱,最容易自殺的時刻。

在4:20分起床,聽恐怖音樂、看恐怖電影,是在進一步摧遊戲參與戰者的心理防線,加重抑鬱情緒,強化悲觀的念頭。

可見,這是一個經過精心設計的,無比陰險與惡毒的遊戲。

又比如,為什麼不讓遊戲參與者跟他人交流?

這是為了加重參與者與社會的隔離感,讓他們越來越孤獨,到最後相信自己是一條深海里孤獨的藍鯨,讓自殺、自殘這件事,變得更神聖,也更自然而然。

遊戲的設計者,會重複和參與者說:「你這個廢物」,「你就是個垃圾」,「你長得好醜」等等,讓參與者陷於自卑的情緒中,加重虛無感、低價值感,直至陷入一種無法自拔的絕望。

俄國就有一個10歲的小女孩,玩到一半想退出,管理者就一直跟她說:「你太無趣了,父母也不會理解你,生活不可能變好。只有死亡才會告訴你答案。」

最後,小女孩選擇了自殺。

這是一款名副其實地反人類的遊戲遊戲的設計者是名副其實的魔鬼

對一個正常人來說,沒有誰不懼怕死亡,不熱愛自己的生命。但藍鯨到底做了什麼,會讓人一步一步走向死亡?我們一一來進行揭露。

美國心理學家托馬斯·喬伊納的自殺人際關係理論中說,人自殺需要滿足三個要素:

受挫的歸屬感。青少年本來意志就還處於相對薄弱的時期。藍鯨遊戲通過一遍一遍給遊戲參與者洗腦,摧毀遊戲者對生活的希望,陷入絕望,同時讓參與者與社會的隔閡來強化這種挫敗感,最後用「藍鯨」這一帶有教義性質的意向,來增強參與者的歸屬感。

知覺到的累贅感。藍鯨遊戲選擇參與者,並不是在社會上普遍撒網。它一般是在各大社交網站上,尋找那些經常發布消極言論,表達出自己想死,覺得自己活著就是累贅的人。也就是說,它從一開始,就是針對那些覺得活著沒意思,負面情緒比較濃的人。

習得的自殺能力。哪怕有自殺傾向,很多人同樣也怕痛,怕死。藍鯨就設計了一連串的自虐、自殘事件,從凌晨起床看恐怖片到用刀片在手上自殘,讓參與者通過不間斷的自殘,逐漸克服對死亡的恐懼。

正如托馬斯·喬伊納所說的:「任何使人們習慣疼痛、受傷或者死亡的經驗,都有可能使他們越來越無所畏懼。」讓參與者們習慣疼痛和受傷,目的就在於然讓他們最後義無反顧地選擇自殺。

藍鯨正是這樣一步一步,將青少年帶到了死亡的邊緣。

03

藍鯨姐妹版再現

2016年,在俄國總統普京的親自督戰下,遊戲的創建者菲利普·布德金被捕。他只有21歲,但符合了所有高智商犯罪份子的特徵:孤僻、高智商、心理學高手、反人類。

審訊時,他面帶微笑地說:

「我只是在幫社會清除垃圾。」

那些死於藍鯨遊戲的小孩,都死得很高興的。」

他們不過是一些生物垃圾,他們對社會沒有任何價值,沒有人在乎她們死了會有什麼後果。」

遺憾的是,藍鯨遊戲並沒有隨著開發者的入獄而結束。它還在向全世界蔓延,甚至出現了升級版——MOMO。

MOMO始於國外一款聊天軟體。有網友發起了一項挑戰,先鼓動你打電話給一個陌生號碼,一旦你打給這個號碼,就會有一隻可怕的姑獲鳥,跳出來跟你聊天。

而姑獲鳥,本身就是恐怖與死亡的化身。寓意是難產而死的孕婦化作的妖怪,專在晚間活動,拐走別的小孩。披上羽毛是姑獲鳥,卸下羽毛是女人。

2016年日本藝術家創作了一件姑獲鳥的雕塑,因為形象可怕,一問世就被國外一些人拿來散播靈異類的謠言,後來,就發展為赤裸裸地恐嚇。

MOMO和你聊天,會一上來就發一些血腥、恐怖的視頻,造成恐慌。隨後,它就會泄漏一些你的個人信息,並聲稱已經操控了你的手機。並以此為威脅,讓你去自殺。

目前已經證實,在阿根廷有一個12歲的小女孩,在MOMO的威脅下,自殺了。

網路傳言,MOMO或已滲入QQ。

雖然MOMO是否已經傳入中國還沒有確切消息,但國內包括公安部在內的多家官媒,已經就「MOMO」這個新版死亡遊戲,向家長們發出了警告。

無論是藍鯨,還是MOMO,遊戲的設計者,要下手的,都是我們的孩子。

04

死亡遊戲可怕,父母更要反思

一個參與藍鯨遊戲的女孩在接受採訪時說,她「想尋找的其實不是死亡,而是關注和溫暖」。

孤僻,缺乏溫暖、關注和愛,是參與藍鯨遊戲孩子的普遍特點。

事實上,一個孩子,身上傷痕纍纍,每天精神恍惚,卻能持續一個多月甚至更長時間不被發現,他有多被忽視,可想而知。

父母們需要格外警醒和反思。

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是死亡遊戲有可趁之機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

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研究所曾公布一個數據,每5個中學生中,就有1個考慮過自殺。和上世紀相比,青少年的自殺率提高了60%。

很多家長常說:「今天這些在蜜罐里長大的孩子,真是不知道什麼叫苦。」

這是一種認知的誤區。

沒有體會過物質的匱乏,不代表孩子沒有嘗到苦頭。相反,社會越發達,物質越豐富,孩子要承擔的壓力,也比父輩祖輩多得多。

香港的自殺預防服務中心,幾乎每隔一小時,就有學生打進熱線,抱怨學業壓力大,流露出自殺的想法。

浙江警方也曾在藍鯨遊戲聊天群中,拯救出了一個12歲因學習壓力過大而加入遊戲的女孩。

所以父母們有空就多陪陪孩子吧。你不陪,總會有別的東西陪著他。

END

國學文化天地

作詩詞寫書法 參悟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學文化天地 的精彩文章:

這6種門店風水最敗財,做生意一定要注意
2018年9月3日 星期一 戊戌年 七月廿四

TAG:國學文化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