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口述歷史·許明恥 年幼逢難,被迫學戲,如今的他只有感恩

口述歷史·許明恥 年幼逢難,被迫學戲,如今的他只有感恩

您的瀏覽器不支持此視頻格式

封面新聞見習記者 徐語楊 攝像 黃芯瑜 王洪斌

/人物檔案/

許明恥,1946年生於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川劇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國家一級演員,四川藝術職業學院教授。工丑角,師承陳全波、王國仁等著名川劇丑角名家。代表劇目《邱旺告貧》《裁衣》《花子罵相》等。在榮獲文化部「文華大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的川劇《死水微瀾》中飾演顧天成一角,並獲「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最佳配角獎」。

1946年,抗戰勝利後不久。作為大後方,重慶百廢待興,民眾歡欣鼓舞。許家迎來了他們的第二個兒子,為了牢記中華民族遭遇的災難和恥辱,父親為他取名「明恥」,以此銘記歷史。

「我的父親是個教書先生,他身上有股文人氣,希望我不忘國恥。」許明恥回憶起他的家庭。

父親愛聽戲,尤其愛京劇,家裡的京劇唱片成日沒有斷過。許明恥耳濡目染,從小就能跟著父親哼一兩句。幾十年過去,現在他聊起幼時聽過的京劇,尚能張口唱來。

許明恥十分聰慧,進小學後,由於貪玩好耍,據他自己所說就是「讀望天書」,但是若被老師突然抽問回答問題,卻能對答如流,信手拈來。由此雖調皮,進入中學卻獲得了為數不多的保送名額。

本來一切順理成章,讀中學、考大學,作為教師的父親也許為他擬定了一條再普通不過的人生,從未想過自己今後幾十年會與戲劇扯上關聯。哪知1958年,突生變故,家庭逢難,支離破碎。母親帶著哥哥離家而走,遭受詰難的父親難保自身,只能忍痛將許明恥送往成都姑媽家。

12歲的許明恥離開重慶來到成都,本以為能順遂,好歹安安分分把書念下去。但由於歷史原因,原本不稀罕的讀書卻成了個大問題。再加上當時姑媽家也生活困難,方才年滿12歲的許明恥感受到了生活乃至人生的巨大壓力。

恰逢那年整個西南川劇界都在謀求改革,為了挽救川劇,計劃在成都辦一個新型的實驗學校,開設科班以代替過去舊式的劇團帶班模式。1959年,已經正式成立的四川省川劇學校對外招生,並承諾給學戲的學生一定經濟補貼。

在經濟困難和學業受阻的雙重壓力下,許明恥決心來川劇學校報考,沒曾想老師皆認為他頗有天賦,予以錄用

許明恥家中無人學戲,家人得知他竟然放棄學業,進入劇院,頗為吃驚,紛紛驚嘆「許明恥此生完了」。

然而許明恥卻用幾十年的光陰證明了自己不僅沒完,還獲得了許多成就。在川劇丑角藝術邊緣化的今天,許明恥尚能與藍光臨、曉艇等各大川劇名角比肩而立。提起川劇丑角,許明恥已是繞不開的重要人物。

「年幼逢難,被迫學戲,現在的您如何作想呢?」採訪時記者問道。

許明恥收起一貫的笑容,十分鄭重地說道,「當年學戲確實是一個被迫的選擇,經濟困難,也讀不了書,但是現在我並不後悔。歷史給了我生活上一些取捨,但是這個取捨給了我豐富多彩的生活和現在的成就。我進入戲劇行業很偶然,但是如今的我回望曾經,只有感謝。」

【下期預告】

許明恥工丑角,師承陳全波、王國仁等著名川劇丑角名家

他幼時逢難,從家鄉重慶來到成都,迫於生計學習川劇,遇見已是癌症晚期的恩師王國仁。他繼承了王氏絕學,後又一直跟隨陳全波學習,在丑角行當里闖出一番天地。起伏波折,他在破廟裡與龐統古今對話,寬慰人生。

從演員走向講台,他進行了角色的轉換,執教三十餘年,學生遍布全川、全國甚至全球。他到德國、美國教授川劇,備受讚譽。面對目前丑角邊緣化的問題,他深感無奈,卻又竭力挽救於萬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封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客貨分道 9月1日起雅西高速交通特管區正式運行
紐西蘭11月起取消旅客出境登記卡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