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從商鞅到李斯,真正的法家精神是否被扭曲,秦始皇看中法家哪一點

從商鞅到李斯,真正的法家精神是否被扭曲,秦始皇看中法家哪一點

原標題:從商鞅到李斯,真正的法家精神是否被扭曲,秦始皇看中法家哪一點


兩千年前,中原大地戰火不滅,各個諸侯大國為爭得天下霸主,而不斷的想盡一切辦法強大自己的國力,於是各路諸侯王開始招納賢才,為的就是想著自己在追尋權力與地位的路途中能少一點磨難,多一點幫手。畢竟當時的社會也是呈現出弱肉強食的局面,因此不乏出現一些有想法的人想要因此一展大志,向至高無上的位置發起攻勢。


而當時的秦惠王也不例外,當時的秦國只不過是個西邊的小國家,被東方的很多中原諸侯國所看不起,很多的中原國君聚會的時候,根本就不通知秦國。而秦惠王卻是一個很有抱負的君主,他的內心中有著強烈的要將秦國變得強盛的想法,他也不甘於成為一個碌碌平庸的君主,有著一顆燃起熊熊大火的內心。



而這個時候,時為法家的商鞅出現了,他注意到了秦惠王。而這時其實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的故事,那就是秦惠王並沒有一眼就看中商鞅,而商鞅也故意沒有在第一時間為秦惠王講改革的事。商鞅實際上和秦惠王面談了三次,第一次商鞅為秦惠王講述仁道,告訴秦惠王要用「仁」來治理國家,秦惠王沒有理他;第二次商鞅為秦惠王講述王道,告訴他要用君主的慈愛來教化百姓,秦惠王也沒有理他;而第三次面對已經有些不耐煩的秦惠王時,商鞅終於說出自己的真正想法,那便是來自法家的「霸道」,秦惠王這次終於用認真的眼光來看商鞅,然後便開始重用他。


的確,無論是仁道還是王道,用聖賢之術來治理國家終究是太慢了。秦惠王想要的是那種能夠立竿見影的治國之術,畢竟他是個心懷大志之人,怎甘心如此漫無目的走下去,因此他下定決心要讓他自己的有生之年,看到秦國一步步的強大,並是在他的帶領之下,可見其必想盡一切可能的法子,干一番大的、可被後人評說的事業。他要在史書中留下非凡的一頁,這也就是他在聽了商鞅的「霸道」之後,選擇立刻重用商鞅的原因。而商鞅告訴秦惠王的法家之「霸道」,就是使法律成為君主掌握百姓的策略。



商鞅認為,國家如果要治理好,要靠三點,一是靠嚴格的法度,二是靠堅實的信用,三是靠絕對的權力。法度,必須要由君主和臣子共同掌握;信用,必須要君主和臣子共同來建立和遵守;權力,則必須是由君主單獨控制。商鞅說,如果治理國家沒有這三件「法寶」,那麼君主和臣子就會任意的捨棄法度來辦事,而這樣國家就會難免出現混亂。所以,只有首先將法度給明確下來,無論是君主還是臣民,都必須遵守法度,這樣國家就會治理好,國力也會因為各方面的按部就班而不斷強盛。



商鞅的法家精神,要求君主在任何情況下,對喜愛的人不能夠偏袒,對討厭或者憎恨的人不能夠傷害,一切的做法都要依照法度,一切以「法」為準。這是商鞅的理念,也是他一生專註的東西,但放到如今也是政治上的最高境界,歷史上從來沒有哪個君主能做到,即使是很少的人能做到這種境界,那他最終也是落得個默默無聞得局面,甚至被世人當作傻子。


所以說商鞅的法家精神是最純粹,最完善,也是最理想的,可以這麼說,封建的君主帝王是不可能遵守商鞅的這種法家思想的,這也是商鞅必須死的原因。而值得尋味的是商鞅在死前表現得很從容,他說他可以死,但是法不可滅。可見他對自己的態度和精神都給予最高的肯定,不然他也不會勵志為了國家的法度盡心儘力,這也表明其心智頗為值得讚譽,畢竟他的一生都致力於國家的建設。


而後來的秦始皇也是採用的法家學說來治理國家的,但是此時的法家精神早已被扭曲。從歷代秦國君主的授意下,到後來的李斯這裡,商鞅的法家精神早就被斷章而取義,用著自己為君主服務的學說,將法家的東西給徹底偷梁換柱了。總的來說,李斯在「法治」上侃侃而談,但是商鞅的精神是以法來治國,而李斯的精神是以君來治法。秦始皇其實之所以看好法家,並不是因為其法治很好,而是因為秦始皇可以用法度來獨裁,這可就需要很大的智慧了,不得不在這一方面佩服秦始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條尋秦記 的精彩文章:

章邯如何讓一支囚徒變成一支精銳的部隊的?
趙高是怎樣把持秦朝的國政的?

TAG:一條尋秦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