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監管一周年:為何ICO越發瘋狂?

監管一周年:為何ICO越發瘋狂?

金評媒報道 2017年9月4日,央行、網信辦等七部門聯合發布《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將ICO定性為未經批准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要求清理整頓ICO平台並組織清退ICO代幣。

在公告下發後的這一年時間裡,行業發展呈現出冰火兩重天的現象。根據普華永道報告,2018年上半年ICO數量達到了歷史新高。在2018年1月至5月間,註冊發行ICO的企業共有537家,籌集資金了超過137億美元。相比之下,2017年總共有552家發行ICO,籌募總額僅僅超過70億美元。與此同時,自去年以來,ICO募集到的平均資金也幾乎翻了一番,從1280萬美元增加到2550萬美元。另有平台統計數據顯示,到目前為止,已經有超過1000個ICO項目失敗。

挑戰牌照式監管

「為什麼代幣發行如此受到爭議,因為它將原本少數公司才享有的公開募資行為,變成了所有公司都可以做的事,甚至每一個人都可以發幣。這種模式幾乎挑戰了一切牌照式監管。」

在一位互金平台的創業者看來,數字代幣交易確實帶給政府一定衝擊,包括資金出境失控、稅務流失和洗錢反恐受到挑戰等等。這些問題刀刀砍向政府的錢袋子,只要政府不會消亡,就不會對這些問題坐視不理。

目前整個A股市場上,市值過萬億的公司,不是大型銀行就是石油公司。區塊鏈創造了新的金融邏輯,根據美國等多個國家的監管意見,發行數字代幣本質上是證券行為,接近直接融資模式。

作為一種創新的資金募集形式,ICO通過TOKEN(通證/令牌)對互聯網眾籌模式進行了重新改造。如果利用得好,則可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促進企業發展;如果被濫用,則可能導致欺詐、傳銷、非法集資等問題的出現,影響社會穩定。

「現在ICO模式已經走向了賭場模式。就是裡面有明顯的莊家,抽走了大部分的收入、傭金和利潤。很多項目只有空氣,所以政府監管,是很有必要的。」

據一位行業研究員的觀察:目前,一些自媒體大號存在虛假宣傳問題,誤導投資者投資虛擬貨幣,部分區塊鏈媒體甚至與虛擬貨幣發幣方聯手,利用股市操作手法,在某些虛擬貨幣上「坐莊」,對虛擬貨幣採取暴漲暴跌操作,俗稱「割韭菜」,部分虛擬貨幣投資者損失慘重。

在過去的兩周,一些列相關打擊措施密集開展。

2018年8月21日,「金色財經」、「幣世界資訊」、「深鏈財經」、「火幣資訊」、「TokenClub」、「每日幣讀」、「吳解區塊鏈」和「大炮評級」等多個區塊鏈媒體微信公眾號賬號被停用。消息稱,這次被封的公眾號只是一部分,下一步還會繼續有所動作,部分重點自媒體APP也會被納入整治範圍。

2018年8月22日,北京市朝陽區金融社會風險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通知要求,各商場、酒店,賓館、寫字樓等地不得承辦任何形式的虛擬貨幣推介宣講等活動。

2018年8月23日,接近整治辦人士表示,下一步相關部門將進一步採取針對性清理整頓措施:

一是對124家伺服器設在境外,但實質面向境內居民提供交易服務的虛擬貨幣交易平台網站採取必要管控措施,下一步將加強監測,實時封堵。

二是加強對新摸排的境內ICO及虛擬貨幣交易相關網站、公眾號等處置。

三是從支付結算端入手持續加強清理整頓力度。

2018年8月24日,銀保監會、中央網信辦、公安部、人民銀行和市場監管總局五部門,聯合發布《關於防範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對一些不法分子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行為進行警示。

警示稱,近期一些不法分子打著「金融創新」「區塊鏈」的旗號,通過發行所謂「虛擬貨幣」「虛擬資產」「數字資產」等方式吸收資金,侵害公眾合法權益。此類活動並非真正基於區塊鏈技術,而是炒作區塊鏈概念,行非法集資、傳銷、詐騙之實,實質是「借新還舊」的龐氏騙局,資金運轉難以長期維繫。

探索監管的邏輯

中國作為大國,對ICO這樣的金融創新保持警惕是合情合理的,因為大的經濟體對金融創新稍有不慎,就可能釀成災難。但是,怎麼監管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

有業內人士認為,傳統金融是嚴監管市場,監管機構和金融機構更像是上下級關係。但是,在代幣市場,政府只要改變思維,以參與者而非監管者的身份加入其中,是可以成為主導者之一的。

「在這個自由市場中,政府的優勢在體量無比龐大、資源無比豐富,完全具備了成為超級莊家的可能。論挖礦,誰的電力供給有政府豐富?論囤幣,誰的資金供給有政府雄厚?論信用,誰的背書會比政府牢靠?可以想像,如果一國政府能夠發行數字代幣,其價值和影響力是任何個人或者機構都無法比擬的。」

因此,通過參與市場來影響市場,類似於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影響市場的模式,將政府作為市場的參與者來發揮調控的作用,效果或許更為理想和可控。

也有觀點認為,這次火爆的炒代幣市場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大一次草根開始的金融投機機會。虛擬貨幣投資在中國的走紅,和中國大量流動性閑置有關,這些錢難以出境,在國內又很難找到投資機會,因此當ICO概念出現後,才一股腦地撲上去。

欺詐、傳銷這些不法活動,與是不是幣圈無關,而是與人性和國民的金融素養有關。對於絕大部分個人或機構而言,如果有一種途徑可以幫助其接近零成本、零風險、零責任地募集資金,甚至募集資金後可以不受約束隨心所欲地使用,很難保證不為所動。

「對於大部分中國老百姓而言,金融素養較為薄弱,且許多人持有一夜暴富的心態。種種因素疊加起來,導致假區塊鏈和以發加密數字貨幣之名,行欺詐、傳銷之實的現象屢有發生。」

此外,由於ICO項目天生具有全球性的特徵,跨境監管合作可能是一個重要趨勢。就目前而言,美國、新加坡和瑞士是全球三個最重要的ICO中心,這主要是源於他們監管的進步。

據悉,目前全球正在實施的三種不同監管方法:美國採用集中式管理,規定ICO發行的所有代幣都需要作為證券來交易。相反,歐洲的監管模式存在差異。例如,瑞士金融市場監督管理局(FINMA)將代幣分為三類:資產、支付手段和功能代幣(utility tokens),這些代幣不構成實際投資,但是允許買方直接購買ICO產品或服務。在亞洲,監管非常多樣化,從嚴格禁止ICO到積極推廣ICO項目。

(編輯:楊少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評媒 的精彩文章:

網貸平台「暗戰」維權者 僱人「卧底」維權群
「九鬥魚」爆雷前部分高管提現 實控人失聯或波及金控集團

TAG:金評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