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產後進補小心3大飲食誤區!

產後進補小心3大飲食誤區!

我們都知道,媽媽們在生完寶寶後,由於失血過多、身體虛弱,因此家中長輩會做些十分具有「營養」的食物來為產婦進補。但是我們常常聽說的產婦進補方式真的正確的嗎?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產後進補需要避開的3大飲食誤區。


一、產後進補的3大飲食誤區

1.產後為下奶 立即補充營養湯

很多媽媽們生怕寶寶出生後挨餓,所以總希望自己能夠儘早產奶,來給自己寶寶足夠的營養。其實從寶寶出生到開始產奶,中間有一個環節,就是要讓乳腺管全部暢通。如果乳腺管沒有全部暢通,而新媽媽又喝了許多湯,那麼分泌出的乳汁就會被堵在乳腺管內,嚴重的還會引起新媽媽乳腺炎。

要想產後早產奶,一定要讓寶寶儘早吮吸新媽媽的乳頭,促進媽媽乳腺管的暢通,然後再喝些清淡少油的湯,如鯽魚豆腐湯、黃鱔湯等,也可食用少量催奶食物,如黑芝麻、鯽魚,對新媽媽儘早產奶都有很大幫助。

2.產後補身 多喝姜醋汁

民間關於產後喝薑汁、吃豬蹄姜醋的習慣,似乎早已是「約定俗成」。姜醋、薑汁、生薑炒菜炒飯、生薑煮湯、姜水洗澡洗頭等,月子里可謂「無姜不歡」。中醫認為,生薑性溫熱、辛,可疏風解表、散寒,促進惡露排出。但由於姜是辛溫之物,可促進血液循環,過多進食反而會增加血性惡露,使惡露排之不盡,影響子宮內膜修復,造成產後體弱,甚至引起貧血。所以,產後進食姜或姜製品應適時、適量、適度。所謂適時,即指當惡露顏色轉為淡黃或白色時,才是進食姜或姜製品的理想時機;適量是指隔天小半碗薑湯或一碗姜醋即可,同時強調不宜飲用濃薑汁。適度是指飲用時間不宜太長,一般持續十天左右就好。如果期間出現惡露突然增多或顏色轉為鮮紅,應酌情減量,或者暫停服用。

產後身體虛寒,適當吃些補益食品未嘗不可。對於補身食物的選擇,原則是在營養均衡、充足的基礎上,適當選用一些具有滋補功效的葯食兩用食品,如生薑、紅糖、芝麻、羊肉、黃鱔等溫性食物,但以上所選,均應講究時機和進食量,否則會適得其反。至於當歸、鹿茸、人蔘等補氣補血的補品是否能吃,什麼時候吃,宜根據各人體質,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3.蔬菜水果水氣大 月子期間應忌食

有些地方的老規矩認為「蔬菜水果水氣大」,產後吃了會傷身,會腰酸、患胃病、使身體虛弱等,因而「勒令」產婦在坐月子期間忌食蔬菜水果,但其結果卻是,產婦在分娩後大便秘結,痛苦不堪。

事實上,產婦在分娩過程中體力消耗大,腹部肌肉鬆弛,加上長時間卧床,運動量減少,致使排便肌無力,腸蠕動變慢,因而容易發生便秘。加之,產婦分娩後代謝機能旺盛,出汗量和尿量增多,如果多食補品又禁食蔬菜水果,由於得不到充足的膳食纖維,更會使大便乾燥、秘結而不易排出。

蔬菜和水果富含人體「三寶」,即維生素、礦物元素和膳食纖維,可促進胃腸功能恢復,增進食慾,促進糖分和蛋白質的吸收利用,特別是可以預防便秘。同時,適當進食蔬菜水果還有助於改善乳汁質量,促進嬰兒健康。


二、產後該如何進補才是正確的

1.有葷有素,粗細搭配

每種食物所含的營養成分是不同的,挑食、偏食的不良飲食習慣在月子里都要改掉,每天的食物品種要豐富,葷菜素菜搭配著吃,經常吃些粗糧、雜糧,這對改善便秘有好處。竹筍、菠菜等含植物酸,會影響鈣、鐵、鋅等微量元素的吸收;而麥片、麥芽、大麥茶會回奶,在月子里及整個哺乳期應避免食用。奶類及其製品含豐富的鈣質,可以預防骨質疏鬆、嬰兒佝僂病;動物內臟含豐富鐵質,可以預防貧血;紅色肉類、貝殼類含豐富的鋅,對孩子的智力發育也有好處。這些營養成分都可以通過母乳傳遞給嬰兒,在月子里及整個哺乳期應多吃各種有益的食物。

2.清淡少油,保證熱量

月子里卧床休息的時間比較多,所以食物應以高蛋白低脂肪為主,例如黑魚,鯽魚,蝦,黃鱔,鴿子,避免因脂肪攝入過多引起產後肥胖。為了食物容易消化,在烹調方法上多採用蒸、燉、燜、煮,不採用煎、炸的方法。有的產婦為了產後迅速恢復身材,在月子里就開始節食,這種做法是不對的,因為如果攝入的熱量不足,就會影響媽媽的泌乳量,寶寶的「口糧」就得不到保證,會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

3.產後補鈣

由於食物中的鈣含量不好確定,所以最好在醫生指導下補充鈣劑,這樣,便可清楚自己是否補足了鈣。每天的飲食要多選用豆類或豆製品,一般來講,攝取100克左右豆製品就可攝取到100毫克的鈣。同時,多選用乳酪、海米、芝麻或芝麻醬、西蘭花及羽衣甘藍等,保證鈣的攝取量至少達到800毫克。據我國飲食的習慣,建議產後每天喝奶至少250毫升,以補充乳汁中所需的300毫克優質鈣,也可適量飲用酸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眾道妙方 的精彩文章:

眾道妙方高端產後修復為您分析女性縮陰的重要性
眾道妙方溫馨提示:寶寶吃手問題,究竟是什麼原因

TAG:眾道妙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