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由點到面,一城一智——讓智慧城市在華為黑土地上播種收穫

由點到面,一城一智——讓智慧城市在華為黑土地上播種收穫

在2018(第四屆)中國智慧城市國際博覽會(以下簡稱「智博會」)上。華為以「新ICT,打造智慧城市神經系統」為主題,攜手智慧城市合作夥伴亮相本屆智博會,共同展示了創新領先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並分享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在智博會上,華為EBG中國區副總裁楊萍、華為EBG中國區智慧城市業務部總裁張延德以及軟通智慧科技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李進接受了包括至頂網在內的媒體採訪,分享了華為以及合作夥伴對智慧城市的最新理解。

以智慧為工具解決城市發展過程中的問題

智慧城市有兩個關鍵詞,一是智慧,二是城市。城市是承載智慧的基礎。因此今天所有的工具都是為了讓城市建設得更美好。那麼當我們談到智慧城市的時候,需要一些能「拿出手的東西」讓大家一目了然看到智慧城市具有其先進的優勢。比如解決交通擁堵的難題。

由點到面,一城一智——讓智慧城市在華為黑土地上播種收穫

華為EBG中國區副總裁楊萍

今天,隨著機動車的高速增長,幾乎所有的城市都面臨著交通擁堵的難題。交通擁堵可以說是今天所有城市居民面臨的痛楚。華為EBG中國區副總裁楊萍就講述了通過為智慧城市構建的智能交通來緩解和優化交通擁堵難題的解決方案。他介紹到,智博會舉辦的地方深圳,是全國車輛密度最高的地方,平均每公里510輛車,居全國之首,部分路段高峰時速僅為10.7Km/h,過去擁堵情況比較嚴重。而到了2018年第一季度,深圳逐步退出「堵城」之列,今年一季度全國城市擁堵排名第46,在一線城市中排名最低。這是因為深圳交通「過去是車看燈,讀秒數通行,現在是燈看車,讀車數放行。」從而實現了平均車速提升了15%。

取得這樣的成績,主要是從2017年開始,深圳市交警與華為合作,利用全球領先的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開展聯合創新。通過對道路交通數據的全量採集,感知路口最實時、最準確的路況信息,通過人工智慧演算法,實時調整交通信號燈的控制策略。在這其中,華為提供了很多先進的技術,例如可同時抓拍4車道車輛、200張人臉的人工智慧攝像機;專門用於智能分析,每天可處理上億張圖片的Atlas 人工智慧伺服器;上百種基於交通場景的人工智慧演算法等等。

以標準為基礎,華為聯合生態圈全面開展智慧城市建設

智慧交通建設是智慧城市構建過程中的一個典型案例。但是智慧城市的概念很大,包羅萬象,通過新的技術創新既要覆蓋智慧城市方方面面,同時每個城市又有不同的基因和個性化需求。所以,智慧城市既需要標準基礎,又需要展現「一城一策」的特色。

智慧城市這麼好大的工程不僅需要華為的力量,也需要合作夥伴的力量和整個智慧城市生態的建設。一方面需要華為和合作夥伴深度參與到智慧城市標準的建設過程中,另一方面需要華為和與合作夥伴構建每個城市的智慧特色。

標準是智慧城市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是引導我國各地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重要手段,是促進信息資源匯聚、共享和開發利用的基礎支撐,是推進我國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智能技術規模化應用的必要條件,也是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和保障。

由點到面,一城一智——讓智慧城市在華為黑土地上播種收穫

軟通智慧科技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李進

包括華為和軟通智慧等生態圈夥伴正在積极參与智慧城市標準工作。其中華為不僅是中國智慧城市標準化總體組、專家諮詢組的重要成員單位,更承接了 《中國新型智慧城市評價指標體系》 9項標準編寫工作。

智慧城市有些剛性的需求,比如智慧政務是剛性需求,智慧環保是剛性需求,甚至南方的城市智慧水務也是剛性需求,這些需求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屬於標準構建。對此,楊萍表示,在中國不同區縣在智慧城市構建過程中迫切需要解決的業務不同。有些地方是城市污染、有些地方是農業、有些地方是安全、維穩等等之類的。這些問題導向推動或者說帶動整個城市一定的數字化轉型具有特殊性。

有了標準,再結合不同城市的具體需求來推進智慧城市的構建。這就需要整個生態合作夥伴共同參與。華為智慧城市生態圈現有30家成員,包括資金、總集、運營、業務應用合作夥伴。目前,華為聯合生態圈合作夥伴推出共24類100多種聯合解決方案,覆蓋智慧城市方方面面。與華為在解決方案層面合作的夥伴有1100多家,在投融資、集成、運營、銷售與服務層面的合作夥伴有5600多家。目前還在不斷的吸收新的合作夥伴。

比如華為與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合作,為海水稻項目提供先進的ICT技術。通過在稻田的地下地表部署很多感測器,來感知土壤溫度、光照、鹽鹼度以及農作物的生長態勢,再通過人工智慧等技術和專家診斷系統,就可以實現精確的施肥和用藥,土壤質量的監測,病蟲害防治以及自動測產。該項目實現節水30%、節肥40%,同時經濟收益提升20%。中國有15億畝鹽鹼地,如果我們能夠在這15億畝的鹽鹼地當中,通過這些技術手段改造出1億畝的耕田,那麼所產生的糧食相當於我們湖南省一年的這個糧食總產量,可以多養活8000萬的人口。

而在益陽農業人口佔比高達80%,農林牧漁GDP佔比僅為28.5%。益陽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互聯網等新ICT技術,使得農產品增產10%~20%,減少化肥農藥10%~30%,老百姓綜合收益提升6%~30%。益陽農業從「一茶一漁一平台」開始,逐步打造「一縣一特」農業產業升級,探索一條靠新ICT技術、靠「綠水青山」帶動益陽整體發展的新道路。

由點到面,一城一智——讓智慧城市在華為黑土地上播種收穫

華為EBG中國區智慧城市業務部總裁張延德

華為的定位要做智慧城市的神經系統

在智慧城市的構建中,華為的定位是做智慧城市的神經系統的建設者。這個神經系統就是華為提供的ICT基礎設施的軟體和硬體平台,同時這個平台是基於「雲、管、端」協同的平台。張延德認為,城市神經系統的本質是雲計算、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慧這些技術與城市場景深度融合,包括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

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就是指的是 「平台+生態」戰略,華為聚焦中樞神經系統ICT基礎設施建設,聯合周圍的神經系統包括生態夥伴共同為客戶提供新型智慧城市整體解決方案。

在這個框架當中,華為會提供「沃土」數字平台,它可以實現物聯網統籌、大數據統籌、GIS一張圖統籌、視頻雲統籌以及融合通信統籌這5大城市基礎數字資源的統籌。通過這5大統籌使智慧城市的各類基礎資源得以共享使用,並以最高效率向生態合作夥伴開放,共同服務於城市的治理與創新。同時通過「沃土」數字平台的建設,華為聚合併使能了大量合作夥伴,可以提供智慧城市建設所需要的頂層設計、集成、運營和業務應用等各個方面的能力,全方位地滿足智慧城市的建設需求。這是我們智慧城市的基本戰略定位。

華為希望通過神經系統的打造讓城市真正具有生命力,具有自我演進的功能;希望通過大數據更新、城市ICT的建設,讓城市具有思考和決策的能力;希望通過物聯網、城市通信網的建設,能夠實現整體聯接,讓每個神經末梢或者神經末梢的每個物體可以進行聯繫和對話。

在智慧城市領域,華為聚焦ICT基礎設施,希望通過開放能力聚合合作夥伴,大力推動智慧城市生態圈的良性發展,共同為客戶提供新型智慧城市整體解決方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至頂網 的精彩文章:

Salesforce將愛因斯坦機器人添加到旗下的客戶服務雲平台
每天成千上萬的圖片,怎麼學?

TAG:至頂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