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竹編:遺產保護與經濟發展有機統一
竹子有著多元的自然和社會功能。竹子不僅可以為改善生計提供支持,同時也為世界遺產地的保護和文化傳承發揮獨特作用。而在赤水,竹子的這一優勢功能得到了完美體現。
8月28日,由國際竹藤組織(INBAR)和中國丹霞赤水世界自然遺產管理局共同執行的「世界遺產地可持續生計項目——赤水竹編培訓班」在貴州省赤水市順利開班。來自赤水當地的52位學員將在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大師盧華英等5位授課老師的指導下,進行為期15天的竹編初級課程培訓。
世界遺產地可持續生計項目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處於2017年在《中國世界遺產地保護管理》三期項目框架內啟動,旨在將創意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結合,幫助世界遺產地當地及周邊的社區發展生態友好、可持續的生計。貴州赤水作為中國丹霞系列遺產的組成部分,是該項目的試點之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處與國際竹藤組織合作,開展竹編培訓,支持當地的竹藝匠人研發竹製創意文化手工藝品,並培養青年人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和社區帶頭人,以期重塑赤水竹編產品市場格局,增強社區的發展能力。
作為中國十大竹鄉之一,赤水有竹林面積130多萬畝。赤水是中國丹霞世界自然遺產地,遺產保護和經濟發展存在一定矛盾。那麼,該如何破解這一矛盾?
而赤水市則通過充分發揮竹資源優勢,發展竹編手工藝產業,實現了遺產保護和經濟發展的有機統一,在保障當地居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同時,還有效保護了當地的自然風貌。
據了解,2014年,赤水竹編被列入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赤水竹編產品已經從竹筐、竹簍等傳統的竹生活生產用品,發展到平面竹編書畫藝術品。
赤水市大同鎮天橋村婦女唐小容是當地竹編手工藝產業的帶頭人,她受項目邀請,擔任本次培訓的指導老師。深有感觸的唐小容表示竹編可以推動婦女靈活就業,讓在家帶娃或操持家務的農村婦女也有掙錢的機會和平台。
「讓更多的人來學習竹編,和她一起壯大竹編手工藝產業。」這是唐小容的心愿和夢想。
鏈接:
世界遺產地可持續生計項目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處於2017年在《中國世界遺產地保護管理》三期項目框架內啟動,旨在將創意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結合,幫助世界遺產地當地及周邊的社區發展生態友好、可持續的生計。
作為該項目試點之一、中國丹霞系列遺產組成部分的貴州省赤水,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處與國際竹藤組織合作開展的竹編培訓,支持當地的竹藝匠人研發竹製創意文化手工藝品,並培養青年人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和社區帶頭人,以期重塑赤水竹編產品市場格局,增強社區的發展能力。而INBAR,則在全球範圍內致力於利用竹藤資源推動農村社區的可持續發展,助力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第一大目標:消除貧困。
※研究稱智人適應多種生態環境的能力超強
※全國鐵路今起調圖 加長版「復興號」將開跑
TAG:科普百分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