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黑洞如何發育?增肥靠吃「剩飯」!
體型嬌小的嬰兒黑洞如何生長?根據《天體物理學快報》公布的一項研究,它們可能靠吃星系中央超大質量黑洞的「剩飯」不斷壯大身軀。研究指出這些黑洞很容易被活躍星系核的旋轉物質盤捕獲。在逐漸靠近旋轉盤時,它們靠吸食沿途物質增肥,在質量達到20個太陽後對撞合併。
被緻密氣體-塵埃盤環繞的星系中央超大質量黑洞
2017年,三名美國物理學家因在探測引力波過程中扮演的角色,共享諾貝爾物理學獎。引力波是由宇宙內一些最猛烈事件導致的時空漣漪。此次探測到的引力波信號來自於黑洞對撞。
迄今為止,科學家已經6次探測到引力波信號,其中有5次來自於恆星級黑洞的合併,1次來自於中子星合併。在造就這些引力波的恆星級黑洞中,絕大多數的質量達到太陽的20倍。這讓天文學家陷入困惑之中,因為恆星級黑洞的質量通常在太陽的10到15倍之間。黑洞由大質量恆星塌陷形成。
引力波是時空結構泛起的漣漪
由兩個緻密天體合併導致,例如黑洞或者中子星。這種漣漪的傳播速度達到光速
合併前,這些質量較小的黑洞如何「增肥」?過去,科學家就懷疑這些黑洞的身軀超過普通恆星級同類,因為它們的前身是缺乏金屬或者氫和氦以外元素的巨恆星。貧金屬恆星產生的太陽風較弱,塌陷成黑洞時能夠保住絕大多數物質。
恆星級黑洞的「增肥」方式或許不止一種且與低金屬「飲食」無關。論文中,科學家概述了恆星級黑洞的一種生長途徑:吸食星系中央超大質量黑洞周圍的物質。這種新機制有助於科學家預測新的引力波來源。
黑洞吸食伴星的氣體
天文學家知道大部分大型星系的中央存在超大質量黑洞。在這些怪獸級黑洞中,很多基本上處於休眠狀態,無論是吸食的物質還是放射的光線都少得可憐。不過,某些超大質量黑洞被一個緻密的氣體-塵埃盤環繞。在旋向黑洞時,盤內的物質聚集在一起。這個旋轉盤產生驚人摩擦,導致盤內物質放射出明亮的光芒。在所謂的活躍星系核,這種輻射盤異常明亮。
銀河系中央潛伏著一個超大質量黑洞
無數恆星棲身於盤外,很多最終塌陷成恆星級黑洞。根據這項新研究,附近的恆星級黑洞很容易成對落入活躍星系核的物質盤。在螺旋靠近這個盤時,它們吸食沿途的物質,質量從7個太陽增肥到20個太陽,而後對撞合併。根據黑洞合併產生的引力波信號,兩個合併黑洞的質量在20個太陽左右。不過,它們最初的質量並不大。
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用於探測引力波
通過這種方式增肥時,恆星級黑洞的所處環境還會導致它們的旋轉軸同步,就像兩個一前一後旋轉的陀螺。根據這項新研究,在兩個黑洞最終合併時,這個系統會以引力波的形式釋放大約10%的能量。如果兩個黑洞對撞合併時的方向隨機,所釋放的引力波能量只有前者的三分之一。這意味著當前的技術能夠探測到這種合併,例如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
天鵝座X-1黑洞藝術概念圖,正在吸食藍星的物質
這些黑洞可能釋放大量X射線、伽瑪射線或者無線電波,提供與引力波信號對應的電磁信號,進而幫助科學家揭示隱藏特徵的重要細節。2017年,天文學家觀測到兩顆中子星合併產生的引力波和伽瑪射線。卡內基天文台的天文學家喬什·希蒙當時表示:「有些東西你能夠藉助引力波發現,但卻永遠無法藉助電磁波看到,反之亦然。將二者結合有助於我們進一步洞察這些極端天體。」
半人馬座A,內部潛伏著一個特大質量黑洞
LIGO天文台的觀測發現或許可以用這種新的黑洞生長機制解釋,當然也可用貧金屬恆星解釋,又或者二者皆有可能。目前,科學家尚無法得出一個確切答案。LIGO和它的姊妹探測器「處女座」正按計划進行升級,2019年初將再次啟動。重裝上陣後,天文學家將搜尋能夠與電磁觀測結果匹配的引力波。這些多信使觀測可能成為未來天文學研究的關鍵,值得科學家密切關注。
※眼前的一切真實嗎?
※22億前高級文明曾統治地球,科技超人類,最後離開了地球
TAG:宇宙解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