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六次南巡,為什麼康熙廣受歡迎,而乾隆卻罵聲不斷?
作者:王澤
在民間的逸聞傳說之中,似乎關於乾隆下江南風流故事俯拾皆是,而關於康熙「南巡」的故事卻是少之又少。其實,這祖孫二人都有過六下「江南」的經歷,而且康、乾祖孫二人口號也都是「巡視河工,咨訪吏治」。雖然經歷都差不多,但結果卻大相徑庭,康熙收穫的是滿滿的點贊,乾隆皇帝卻是一片罵聲。
其實謾罵和讚美從來都不是無中生有的,對於「南巡」這件事祖孫二人的口號雖然無異,但是目的卻大不相同,「干」大事是康熙南巡的主要目的,而對於乾隆的南巡卻只是為「玩」。
一、「干」字當先獲好評
康熙的南巡就是以「干」字作為行動綱領,也正是幹了兩件大事讓他的南巡才獲譽不斷。
這其一就是「治河」。在康熙居住宮殿的柱子上,刻著一行字,這行字是他要亟待解決和決心干好的三件事,分別是「治河、興農、三藩」。而在南巡之前三藩的問題已然解決清楚,在康熙的眼中「治河」成為了擺在眼前的難題。
在順治到康熙年間黃河決堤達到八十多次,而這條河承載著著清廷每年大約四百萬擔漕糧的北運任務。這個問題已經涉及到了清廷的錢糧供應,所以康熙二十三年他第一次南巡,一到目的地便親臨一線搞調研,了解「河勢之洶湧漶漫,河岸之遠近高下」。當他看到百姓的房屋被毀後,立馬召集官吏「浚水通流,拯此一方民命」。
在之後的幾次南巡中,「治河」更是成為了康熙迫不及待想要解決的一項難題。第三次南巡時他甚至「不避水險,各處周覽」,並且又提出了疏通河身,修堤建壩,利用水流的力量來衝擊於沙的治理辦法。通過種種舉措,黃河治理頗見成效。
等到他第五次在巡查時,不禁發出了「下河兩岸大熟,亦前所未有也」的慨嘆。經過治理,黃河在康熙一朝雖然偶有河道決堤出現,終究沒有危機到清廷的政權,百姓也沒有因為水患揭竿奮起。
百姓吃飽飯自然不罵皇帝,但是那幫熟讀四書五經的儒家弟子的揶揄是很厲害的,康熙皇帝很清楚河道決定了大清朝的財政賦稅固然重要,但是知識分子是決定這個政權穩定與否的重要因素。
所以,康熙南巡乾的第二件大事,就是團結籠絡江南的士大夫。由於江南得天獨後人文環境,使得這裡的思想和文化在當時較為開化。但是由於清朝初期多爾袞「剃髮、易服、佔地」,「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等等暴虐之舉對中原百姓都是巨大的傷害以及,後來的「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等一幕幕歷史悲劇,使得江南地區反清鬥爭也最為激烈。
由於這些士大夫的不合作,致使滿漢之間的民族矛盾和文化衝突日益嚴重。康熙即位以後深知對付知識分子,心理的馴化遠比武力管用的多。
所以康熙南巡途徑山東,特地的拜謁孔廟,並且對孔子行三拜九叩的大禮以示恭謹。拜大禹,拜明太祖陵,第四次南巡時,對當時江南地區的大學者胡渭又是賜扇、賜饌、賜匾,並且還通過提高江南地區學子的升學率,來增加他們入朝為官的機會。
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讓康熙皇帝成為了廣大知識分子的知音,使得大部分的知識分子都死心的依附於清朝,消除了反抗情緒。
康熙皇帝的南巡,通過一個「干」字就擴大了當時清朝統治者的社會基礎,也成就了其一代王業。清人這樣論及康熙南巡:「江南父老至今尤能言之」,無論說他是作秀也好,實幹也罷,在當時清人之中確實是獲譽不斷。而同為南巡的乾隆口碑極差卻又是為何呢?
二、一個「玩」字罵不斷
在清朝的歷史上乾隆也是一個頗有影響的封建帝王,他一生都很崇拜他的祖父康熙,在他的帝王生涯中他都極力效仿他的祖父。南巡這件事自然也要學習,但細論起來乾隆卻只學了個形式。
康熙的南巡是為了干實事,治河道,收人才,件件有益,雖說乾隆也曾視察河道,整頓吏治,但這都是表面文章,「眺覽山川之佳秀,民物之豐美」這才是乾隆主要想乾的事。
隨著清帝國的逐漸穩定,清朝可以算是達到了太平年景,作為帝國鼎盛時期的太平之君,乾隆皇帝游山水成癮,驕奢鋪張無度。
乾隆不是像康熙那樣隨即「南巡」,他首次南巡時光準備工作就足足做了兩年。因為他出遊的地方一是都要大修行宮,從北京到杭州,兩年之內沿途建造了行宮近三十個。而且這些行宮必須「陳設古玩並應用什物器皿及花盆景類」,極盡奢華。
二是要造船,因為乾隆「南巡」需要大小船隻一千多艘。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太監侍衛以及皇帝的家眷都要跟著出來,據載光乾隆一人乘坐御舟就有五艘之多,而且個個有名,它們被稱為安福艫、翔鳳艇、湖船、撲拉船,製作工藝都極其精美。
據《南巡盛典》記載,當乾隆所到之處地方官員都要出境迎接,並且還要準備美食佳肴以便皇帝取用。更可笑的是,不僅要給皇帝準備食物,官員還要組織當地的獵戶捕捉麻雀,圍獵兔子,用來供給他的寵物食用。
對於那些把乾隆伺候開心的官員,他下令「各按其本身職銜加頂戴一級」,這實是給了下屬一個變相的暗示。果然此風一開各地爭相效仿,相互比闊。但是要比就要花銀子,銀子的來源勢必要出在百姓身上,官員勒索,百姓自然怨情沸騰,私下罵兩聲皇帝也是很正常。
乾隆南巡的後遺症很快便出現了,「民財日以竭,民風日以奢」,就是當時的社會局面。也正是由於乾隆的「玩」,使得清王朝很快的從盛世局面跌落下來,各種潛伏的社會危機接連出現,玩嗨了自己,卻也玩壞了江山。
不過,乾隆臨死之時倒是對南巡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他說「六次南巡,勞民傷財,作無益害有益」。也算是活了個明白。
康熙皇帝幹勁十足的南巡將大清朝由弱變強,由亂變治,打開了大清的盛世局面,百姓能吃飽穿暖自然要叫好,乾隆用天下財力供一人來享樂,讓大清由治而亂,百姓受苦自然要發泄,挨罵也是必然。
※蔡志忠:沒有我,就沒有台灣漫畫的今天
※余英時:120年過去了,這才是戊戌變法失敗的真實原因!
TAG:水煮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