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人死後國家很快就亡了,很「貪財」,但卻臨死前燒掉所有欠條
原標題:這個人死後國家很快就亡了,很「貪財」,但卻臨死前燒掉所有欠條
1920年,磁縣城南5公里處,當地村民在修公路時取土時,挖出了《蘭陵王高肅碑》。碑額篆陽文四行十六字:「齊故假黃鉞右師右慰公蘭陵忠武王碑」。碑文真實記載了蘭陵王高肅的生平經歷和立碑年份。字跡雖然駁落黯淡,但仍不失遒勁、古樸,因其史料及書法藝術價值,被稱為北碑第一品。自此,蘭陵王墓被發現了。
蘭陵王,名為高長恭,為北齊驍勇善戰的將領,同時,也是古代公認的美男。縱觀其一生,頗具傳奇色彩。神秘的出身、顯赫的家世、驍勇的本領、俊美的容顏,都無疑讓他成為眾人心中的傳奇人物。然而,這種傳奇卻在其盛年之時戛然而止,蘭陵王的含冤而死,成為他傳奇人生中的最後一抹絢爛。
「蘭陵王」此名,來源於高長恭封地蘭陵。他家世顯赫,乃是皇室之人,北齊開國皇帝高歡的兒子是蘭陵王的父親。但是,說到這裡,有一個蹊蹺的地方,那便是蘭陵王母親並不知是何人。北齊王朝內,皇子數人,任何人的生母無論身份如何,既然嫁入皇室,都會入冊記載,唯獨蘭陵王母親無從可查。
當時的古代雖男尊女卑,但是,既然選擇留存皇子,自然是得到朝廷認可,哪怕是個宮女、庶女,皇室也會封予名分,然而,蘭陵王從小生活在宮內,母親卻不知去向。更為奇怪的是,民間史獻也未對此記載,彷彿這段歷史特意隱去。
直至今日,此事依舊為謎,這便為蘭陵王的出身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蘭陵王為北齊征伐一生,戰功無數,其中,最為著名的一仗當為「邙山之戰」。
當時北周聯合突厥軍隊,大舉進攻北齊。在凌厲攻勢下,北齊軍隊節節潰敗。二十萬北周軍隊長驅直入,一直攻打到北齊重鎮洛陽。由於洛陽守軍誓死拼守,導致北周軍隊無法短時間將其攻陷。為爭取戰機,北周軍隊兵分兩路,一路留於此地,圍困洛陽城,另一路則繞過洛陽,進犯晉陽。
晉陽戰略地位重要,歷朝歷代都為兵家必爭之地。北周軍隊大舉來襲,晉陽守軍不敵,遂向北齊朝廷告急。北齊武成皇帝得知後,當即親征率軍馳援,蘭陵王也在隨行之列。雙方大軍晉陽會戰,殺的天昏地暗,後以北周軍隊潰敗結束,至此,晉陽得以保存。這次勝利來之不易,雙方都付出極大的代價,此次算蘭陵王首次上陣,歷史上並未對此有過多記錄。
真正令蘭陵王威名大震的則是接下來這場「洛陽保衛戰」。
晉陽反擊戰的勝利,對北齊全軍將士甚是鼓舞。晉陽雖然得以保住,但洛陽依舊在北周軍隊的重圍之中,時刻有淪陷的危險。為了馳援洛陽,武成皇帝立馬詔令段韶、斛律光、蘭陵王為帥,率領一千精騎,火速遲緩洛陽,抗擊北周軍隊。段韶和斛律光是北齊赫赫有名的將領,年輕的蘭陵王能夠與這二人共為統帥,可見,其軍事才華已得到北齊皇帝肯定。
三人在作戰人員配屬上,把一千精騎分為三路,蘭陵王率領500精騎為進攻主力,段韶、斛律光率領剩餘精騎,側翼掩護。兩位老將能夠把主力位置讓給蘭陵王,可見對其之器重,同時,也是對其實力的認可。北周軍隊原有二十萬,而後十萬人分路進犯晉陽,此地只有十萬人圍困洛陽。即便如此,想要解圍洛陽,對於蘭陵王等人來說,仍然是難如登天。
拿一千精騎擊敗十萬人,這聽起來好像不可能辦到。但武成皇帝既然敢派這一千人,定然是信心在胸,否則,他不會拿眾將生命當兒戲,即便他不在乎蘭陵王等人性命,也不會拿洛陽城作賭注。那麼,這一千精騎到底是怎樣一支部隊,能夠被北齊皇帝派出,對抗北周十萬大軍呢?
通過歷史記載,可以了解到這支軍隊為「甲騎具裝」,意思為裝備先進,武裝齊全,連同戰馬都身披鎧甲,算是北齊最為精銳的重裝騎兵。雖為重裝,但這支精騎卻擁有極高的機動性與靈活性,衝鋒起來,勢不可擋,猶如鋼鐵猛獸。且這些士兵皆都是殺伐果斷之人,作戰經驗豐富,勇猛無比,可以一敵十。如此精銳,在加上蘭陵人等人指揮,倒是可以與十萬人一戰。
一行千人星夜馳援,連續趕路五日,終於從太原抵達洛陽城外。蘭陵王選擇於邙山之地駐紮,伺機埋伏。待軍隊休息完畢後,北齊士兵在授意下,故意引起北周軍隊注意,並以言語辱罵,吸引北周軍隊前往邙山設伏地。北周軍隊中計,好不容易翻山越嶺到達邙山,已經精疲力盡。正在北周軍隊坐地修整時,突然從上方殺出無數北齊精騎,借著地勢衝殺而下。
當時北齊士兵都是騎兵,而北周士兵皆為步兵,爬山耗費了大量體力,北周士兵早已沒有反抗的力氣。北齊軍隊策馬從高處順勢殺到,揮動長刀劈翻一個又一個北周士兵。如此聲勢下,北周軍隊開始潰散,向著洛陽城方向逃去。逃跑途中,因墜山墜河而死的北周士兵,不計其數,屍體更是遍布山野。之後,山上的北周潰軍很快與洛陽城外的軍隊匯合,再次形成威脅。
邙山設伏,雖然大捷,但僅殺死了北周少量主力,並未對其造成實質性威脅,此刻的處境仍然是敵眾我寡。但蘭陵人並沒有氣餒,率領五百精騎殺下邙山,奔著洛陽城外的北周軍隊而去。僅片刻,雙方便短兵相接,蘭陵王率領五百鐵騎,先後在敵陣中兩次殺進殺出,浴血奮戰,斬殺無數敵人。
然而,雙方兵力實在過於懸殊,蘭陵王雖勇,但終會力竭,為保存有生力量,他只好且戰且退,最後,被逼到洛陽城下。守城的北齊士兵見來者頭戴面具,不知是敵是友,未敢開門。眼見北周大軍步步緊逼而來,蘭陵王準備與對方一絕死戰,猛地甩下面具,露出一張絕美的容顏。城樓上的北齊士兵看清後,頓時驚呼,這是他們的蘭陵王啊。
當下,守城將領下令支援,頃刻間萬箭齊發,北周軍隊始料未及,驚慌一片。蘭陵王趁此反擊,北周軍隊頓時被殺的丟盔棄甲,狼狽潰散。可見,此人確實勇猛無敵。
義俠趙五本是洛陽胡太守的殺手,幾次奉命暗殺高長恭未逞。一次,他到京城給胡太守的堂兄胡國舅送信,得知他們暗中勾結敵將陷害高長恭的真情和陰謀殺害蘭陵王的計劃,便暗中潛往伏地。當伏兵衝出,他飛刀殺死用弓箭瞄準高長恭的射手,從空中抽走奉旨官懷中的鎮國寶劍,殺敗伏兵,將鎮國寶劍交還高長恭。高長恭敬佩他深明大義,不記前嫌,收為義子。
蘭陵王雖然愛兵如子、作戰驍勇,但並不是完美之人,他有一個貪財的缺點,以至於家門口行賄的人絡繹不絕。這點無疑成為蘭陵王的污點,因為此事,民間百姓對其議論不斷,聲望逐漸受損。儘管如此,蘭陵王的部下卻不願相信,其中,相願便曾直言問道:「按照你現在的地位,已經算的上足夠富有,為何還要去接受賄賂呢?」
蘭陵王聞此,並沒有言語。相願繼續道:「我猜你是怕功高震主,促使皇帝對你下手,所以,才故意用此事來抹黑自己。但你這樣做,實在是太冒險,皇帝如果想要殺你,反而會抓住你收受賄賂的把柄,進行問罪。」蘭陵王當即慌亂,忙問接下來應該怎麼辦。相願只是輕嘆,稱:「目前最好的辦法唯有隱起鋒芒,擇時辭官,隱居田園,讓皇帝排除掉你的威脅。」
蘭陵王認真聽從,在之後的作戰中,他消極應對,基本躲在軍隊後方,不會隨意出戰。為了能夠快速辭官,蘭陵王不僅打仗不出力,而且,生病也不去治,想等病情加重再順勢請辭。然而,一切還不待他盤算好,殺身之禍便先行到來。
有一次,後主高緯召見蘭陵王,誇讚他作戰勇猛,經常深入敵後,讓其以後一定要注意安全。蘭陵王直接回道:「這是我的家事。」正是這一句話,為其埋下了禍根。這一番話本是君主對臣子的關切,可是,由於蘭陵王的口誤,造成了君臣矛盾出現,實屬不該。
後主高緯聽了這話,自然會亂加揣測。本身蘭陵王在朝中威望及戰功極高,且手握重兵,北齊皇帝一直對其忌憚不已。如今蘭陵王口誤說出這話,更加使得後主高緯危機感驟增。為了能夠早日除掉蘭陵王這個威脅,後主高緯派王妃鄭氏賜毒酒給蘭陵王。
蘭陵人接到毒酒後,怒火中燒,斥聲道:「我一生為國家抗擊外敵,戰功無數,對朝廷忠心耿耿,哪裡對不起陛下?」 鄭氏道:「不如你向陛下解釋一下。」不諳政治的鄭氏,根本不懂高緯的用意,以為蘭陵王是被冤枉的。
蘭陵王苦笑,他心裡明白,高緯就是想要我的命,無論怎麼解釋都會難逃一死。一年前,同為北齊重臣的斛律光,被高緯引誘宮中,被人設計勒死。如果他進宮理論,指不定會被亂七八糟的手段害死,與其窩囊死於他人之手,倒不如自己更為尊嚴的死去。
他對鄭氏道:「陛下又哪裡會聽我解釋,既然想要我命,我給便是。」當即,他將杯中毒酒一飲而盡,一代傳奇名將,就此身殞。後主高緯的昏庸,使得北齊禦敵大將缺失,造成了北齊的滅亡。蘭陵王被殺,北齊軍中再無大將,北周軍隊一路橫推,攻下北齊皇宮,至此,北齊宣告覆滅。
蘭陵王死前,有一個耐人尋味的舉動,那就是將「千金責券,盡燔之」。由此觀之,他實在不是貪婪的人。與後主宮中宮女「一裙直萬匹,鏡台直千金」的奢華相比,與後主為皇后建寺「窮極工巧,勞費億計」的排場相比,他「貪殘」千金的野心也實在是太小了。
他能把這些「責券」統統燒掉,預示著他想讓自己和別人都不再受累,統統都得以解脫。《北史》對其評價道:「文襄諸子,咸有風骨。雖文雅之道,有謝間、平,然武藝英姿,多堪禦侮。縱咸陽賜劍,殲覆有徵,若使蘭陵獲全,未可量也。而終見誅翦,以至土崩,可為太息者矣。」
可以說,蘭陵王是最早流傳於北方的一個悲劇英雄,後來,在隋唐時期以歌舞藝術的形式將蘭陵王的形象高度升華。而此時,正值日本大批遣唐使來華,所以,他們也將中國的各項流行文化藝術原封不動的帶回去日本。因此,如今日本仍然有上古保存下來的《蘭陵王入陣曲》,據說,就是唐朝傳入日本的原版的保留,自此,蘭陵王也成為了日本的一位家喻戶曉的傳奇英雄。
參考資料:
『《北齊書·卷十一·列傳第三》、《北史·卷五十二·列傳第四十》、《日本的蘭陵王》』
※一種外來動物,來到中國後混的比老虎都好,現今很多人家門口都有
※秦始皇陵如果打開,秦始皇屍體還會完好無損嗎?答案讓人詫異
TAG:指點江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