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官誤國:八百年前的海外軍事基地被他們以節儉之名廢棄 大明也就此沒落
原標題:文官誤國:八百年前的海外軍事基地被他們以節儉之名廢棄 大明也就此沒落
拜某本暢銷書所賜,我們都以為鄭和倒在了第七次下西洋的征途中,魂歸故里身留異鄉。那煽情的描寫忍不住讓人感嘆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但是隨著南京牛首山鄭和墓的發掘和其他文物的出土,我們才知道,鄭和根本就沒有長眠他鄉,而是回來後還鑄造了一口銅鐘,上面的銘文明確寫著:「大明宣德六年歲次辛亥仲夏吉日,太監鄭和……發心鑄造銅鐘一口。」說明鄭和不但在第七次下西洋平安歸來,而且還老驥伏櫪壯心不已,期盼著再次揚帆遠航呢。
首先我們來說考古發掘,這一點已經引起了轟動:南京牛首山鄭和墓是衣冠冢不假,但是牛首山弘覺寺舍利塔地宮確實是鄭和長眠之處。這一點大家都知道,就不說了。持鄭和病逝於古里(原大明屬國,鄭和的海外補給、軍事基地,國王為朱棣冊封)之說的人忘了看一看正確年代了:某書說鄭和第七次下西洋是在宣德六年,但是《明史卷三百四列傳第一百九十二宦官一》明確寫著:「宣德五年六月,和、景弘復奉命歷忽魯謨斯等十七國而還。」「自宣德以還,遠方時有至者,要不如永樂時,而和亦老且死。」這時候某些人理解錯了三個字,以為「老且死」,是老了而且死了。但是精通古文的讀者諸君知道,這三個字的真實意思是「老得快要死了」!
糾纏鄭和是殉職於海上還是壽終與故土沒啥意思,真正有意思的是鄭和開創了最早的海外軍事基地,那個地方扼守印度洋要衝,名字叫古里。八百年前鄭和第一次下西洋,就把古里建成了大明,也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海外軍事基地。鄭和那由超級戰艦和補給艦組成的龐大艦隊,此後就把那裡當做了補充淡水、糧食的中轉站和繼續西進的落腳點。
據《明史》記載,在永樂大帝靖難成功的第一年,古里(當時還沒有資格稱國)的朝貢使臣就出發前往大明都城南京,這一走就是三年。朱棣熱情接見了古里國使者,並親口冊封沙米的喜(人名,很怪,當時的稱號是「其酋」,也就是個沒名沒號的部落首領)為國王,這樣就有了古里國,而且還成了大明海外藩屬國中的老大哥:「(永樂)十三年偕柯枝……諸國入貢;十四年又偕爪哇等十六國入貢;十七年偕滿剌加十七國來貢;十九年偕忽魯謨斯等國入貢;二十一年復偕忽魯謨斯等國,遣使千二百人入貢……以古里大國,序其使者於首。」
這段史料說得很明白了,因為古里國王很恭順,總是為大明做宣傳,還經常領著一幫小弟來朝貢,於是永樂大帝就用排座次的形式,認可了古里藩屬國長子的地位。古里國王能夠帶著那麼一大幫子異姓兄弟來朝拜君父,大多數時候都是搭鄭和的順風船。所以當鄭和提出在古里建立軍事基地的時候,其國王心裡簡直樂開了花:「這是君父的厚愛,作為藩屬長子,我臉上有光彩!」於是印度洋周邊諸國「聞風向化者,爭恐後也。」
但是這個好好的一個海外軍事基地,就被文官們以「節儉」的名義廢棄了,理由是船隊戰船的打造和航行都要靡費大量物資,每次下西洋都要帶去大量金銀,會回來的卻只是一些無用的象牙、香料、犀角,不但要解散船隊,還要「斬鄭和以謝天下」。這些上書反對鄭和遠洋的近視眼們,還包括很多被後世廣為稱頌的「賢臣」,據說鄭和的航海圖也被某個忠臣燒掉了。於是鄭和被剝奪了一切職權,在家裡慢慢變老憂鬱等死——鄭和被某些人寫成了死於征途(不是說那位暢銷書作家,而是明朝文人),為自己的短視辯護:鄭和之後再無鄭和,想開疆拓土也沒人可派。
明朝從宣宗朱瞻基開始,大家就都關起門來一心研究孔孟之道聖賢之書,連太監也開始學習讀書認字,並為後來的宦官誤國埋下了伏筆,同時徹底關上了與世界交流的大門。但即使經常抹黑明朝的《明史》,在抹黑鄭和這段歷史的時候也說:「所取無名寶物,不可勝計,而中國耗廢亦不貲。」其實這話顛倒一下順序就對了:「中國耗廢不貲,而所取無名寶物,亦不可勝計。」大明朝並沒有做虧本買賣。
那麼大明第一個海外軍事基地是什麼時候廢棄的呢?這咱們就得說也是明英宗朱祁鎮造的孽了。明英宗剛一即位的時候,古里國的使臣還在大明都城住著呢,可是朱祁鎮一上任就把他打發回去了:「命附爪哇貢舟西還。」而朱祁鎮趕走古里國使者的後果是:「自是不復至。」
旁觀者清,藩屬國也知道這個朱祁鎮就沒有一代雄主的霸氣,不但瓦剌來打,就是藩屬國也看清了他紙老虎的真面目。人家都跟你不來往了,軍事基地自然也就廢棄了。即使古里國不說啥,但是鄭和建的那個軍事基地,蒿草都長過一人高了,傻子也能看出大明王朝正在走下坡路……
※朱元璋被羞辱馬皇后偷笑:記吃不記打的東西,你忘了在婺州差點挨刀子了?
TAG:半壺老酒半支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