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歷史中關於船的偉大發明——水密艙壁技術

中國歷史中關於船的偉大發明——水密艙壁技術

船舵是中國的偉大發明之一,這個發明為很多國家解決的航海的難題,但是關於船還有另外一項發明,這個發明就是水密艙壁技術,這個技術在東晉的時候還有一個名字「八槽艦」

中國歷史中關於船的偉大發明——水密艙壁技術

這個技術在東晉時期的名字為什麼叫做「八槽艦」呢?原因是最開始的時候船利用水密艙壁技術將船體分解成了八個船艙,這樣就算其中的一個船艙漏水了,也不會影響船的行進,並這個技術最開始的應用是起源於一次起義。

孫恩是東晉時期五斗米教的首領,這個起義和近代的太平天國、東漢末年的長角有些類似,都是以宗教的名義發展起來的起義,孫恩手下有一個名叫盧循的人,是他發明了這個「八槽艦」的,兩個人起義的地點在一個海島上,所以經常會後水上作戰,於是盧循就發明了這麼一個船,但是最終起義失敗,陣營中的兩個知名的人物盧循和孫恩跳海自殺了。到了後來孫恩成為了當時海盜的代名詞,兩個人也因為叛亂被史料中列為賊寇,沒有記載盧循的這一功績,但是在《義熙起居注》中有這樣的記載「盧循新作八槽艦九枚,起四層,高十餘丈。」在《宋書.武帝紀》也記載「循即日發巴陵,與道覆連旗而下,別有八槽艦九枚,起四層,高十二丈。」

中國歷史中關於船的偉大發明——水密艙壁技術

這一技術雖然說是盧循發明的,但是後世有人則認為,這是盧循改良後的結果,原因是在公元前16世紀的商朝甲骨文的「舟」字的幾種寫法看出這個字象徵的船,但是這時的舟字的裡面的橫線代表的是什麼有人就琢磨不清了,有的人就認為這就是象徵著當時的水密艙壁技術。還有一些西方的學者認為,水密艙壁技術源自於中國人對竹子的觀察,因為竹子的每一節的中間都有一個隔斷,其中一個美國的科技名史學者就說:「建造船底艙壁的想法是很自然的,中國人是從觀察竹竿的結構獲得這個靈感的,竹竿節的隔膜把竹子分隔成好多節空竹筒。由於歐洲沒有竹子,因此歐洲人沒有這方面的靈感。」這一說法也得到了很多老外的認可。

中國歷史中關於船的偉大發明——水密艙壁技術

這一技術有很多的優點,其一是在一個船艙漏水之後,不會讓影響到其他船艙的使用,第二點是船的內部多了很多的支撐點,增加了船體的強度,第三點是為船體提供了堅固的橫向結構,讓桅杆可以與船體可艙壁緊密連接,這一技術在後來也為我國的船採用多桅多帆提供了可能。

中國歷史中關於船的偉大發明——水密艙壁技術

這項被中國人使用了上千年的技術到了十八世紀的時候才逐漸的被歐洲人所效仿,當時歐洲最先設計出水密艙壁技術的是英國的海軍工程師塞繆爾.本瑟姆,他曾經受到英國海軍大臣的命令,設計並建造了這一在當時歐洲非常新性的航海船,後來這項技術成就了英國在後倆的海戰中被稱為日不落帝國的稱號。

中國歷史中關於船的偉大發明——水密艙壁技術

現在因為水上的船大多數都是金屬製品,木製船隻越來越少了,這項技術也成為了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並且在2010年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議上成功的被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國歷史中關於船的偉大發明——水密艙壁技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端的自己 的精彩文章:

戰國時期最小謀士,十二歲遊說趙國,獲得五座城池
秦朝和隋朝歷史中存在的時間不長,但是為後來的發展做了巨大貢獻

TAG:雲端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