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的鐵絲網鋪設完了還會回收再利用嗎?
原標題:二戰時的鐵絲網鋪設完了還會回收再利用嗎?
樓主「黃山上的一棵樹」:二戰的時間,當戰鬥任務完成後,陣地前沿部署的帶刺鐵絲網是直接丟棄,還是回收等下次使用。
Gressxp:能回收當然要回收 畢竟這也是用途廣泛的重要物資。
黃山上的一棵樹:這個除了防禦,還有什麼其它用途?
hncshyj03:還有原本的用途:圈羊。
lzgadsl:能回收就回收,誰知道軍需部門啥時候把下一批鐵絲網送來。
ghostlancer:舉個冷門例子:美軍在太平洋戰場,發現過日軍把鐵絲網拿來作電話線替代品,絕緣體是啤酒瓶……
煞破狼:我記得瓜島機場工地上繳獲的日軍小卡車,施工機械,甚至還有一部冷飲機,海軍陸戰隊們都沒浪費……
南山賊:好像是空氣壓縮機吧。
裝甲師:還有不少糧食和鹹魚?
墨染梅花:剛上瓜島的時候,海軍陸戰隊們還把鬼子倒進糞坑的大米也繳了,缺乏補給的時候就靠這批大米撐過來了。
湯姆槍:然後這些大米混著蟲子煮成一坨飯不像飯粥不像粥的東西,炊事班大爺還說把它當肉吃吧。
茗夜雨:海軍陸戰隊果然不是人,靠吃屎就能活......
80年代的大胖子:這就不錯了,大松博文在緬甸時被打的斷糧,最後是靠淘屎(患腹瀉的日軍士兵不消化)里的米才活下來的。真。屎中求活。
趙無延:這名字是霓虹女排那個主教練?
80年代的大胖子:是的,好像因為這事大松性情大變才有了以後的故事。
qarc:哪看到的段子?倒是薩蘇寫駐印軍反攻的時候提到本子吃過這樣的大米~淘一淘就生嚼。
rottenweed:KMT從MD那裡搞到了多少帶刺鐵絲網?從老戰鬥片起,就是遍地的掛罐頭盒的鐵絲網。
黃山上的一棵樹:這東西回收和彙集都比較麻煩,耗費人力多啊。
胖胖瓜:軍隊閑下來最不缺的就是人力吧?
黃山上的一棵樹:戰時前線基本沒有閑下來的時間。勝利了,你不能讓威武之師去干這種雜活。轉進了,大部分裝備都比那幾根鐵絲值得攜帶。
jkkkjkski1:1、鐵絲網不是精巧東西。有些時候不值得珍惜。
8號鍍鎳為例,直徑4mm.每100米卷重10kg左右。蛇形帶刺鐵絲網,這東西捲起來和一般鐵絲大概體積,拉開後是這樣的。
攔阻人員鐵絲網的1m纏距就是10幾20cm。也就是說1公里長,半噸重需要卡車來拉的的鐵絲網就能布設前沿陣地或者只有其長度1/10 ,1/5的據點外圍。
所以鐵絲網這東西,肯定是步兵預設陣地,或者有閑暇加固前沿陣地和外圍據點時才布置的。
2、會被流彈射斷,炮彈炸斷,人員剪斷的防禦措施。估計沒人會高估他的作用和存在價值。
這東西能起到的就是對滲透人員的警戒作用,以及對火力壓制下徒手人員的阻攔作用。
敵人進攻我方防禦時敵人會去破壞它。我方轉入進攻,敵人轉入 防禦時,我方會把自己架設的鐵絲網再破壞一遍。有些時候,想要保留鐵絲網還是放棄鐵絲網都不是單方面能夠選擇的。
最後這些鐵絲網會變成難以回收的長短不一的鐵絲,就算你想為難前線人員去回收這些不值錢的破爛。估計除了用來恢復已有受破壞鐵絲網,加固現有防禦工事外也沒什麼其他值得回收的利用價值了。
3、那麼是不是鐵絲網完全沒有回收價值呢?
對於有一定工業基礎國家來說,舊鐵絲網破壞的還沒新鐵絲網生產的快。而在敝國這種窮人戰場,被抗日根據地破壞的數以百公里計的鐵絲網和電線線路,那些被列入戰利品的電話線鐵絲網肯定在什麼地方派上過用場。
黃山上的一棵樹:這種扁片的鐵絲網大概什麼時間普及的,二戰時的主流還是鐵絲頭的網吧?
jkkkjkski1:扁片工藝沒什麼複雜的,這種扁片看上去就是鋼絲用機器鍛壓上去的。
刺絲滾籠:1)刺絲滾籠採用刀片刺繩繞圈後相鄰兩圈每隔120度用刺絲連接卡固定,張開後形成蛇腹網狀,閉合後刀片刺繩卷徑為1250px,張開後每交叉圈安裝間距500px,直徑不小於1125px。(2)刀片刺繩由沖切鋼板採用機械軋在鋼絲上成型,刀刺寬度22mm,刀刃垂直間距15mm,刀刺縱向間距34mm,芯絲直徑為2.5mm。刀片厚度0.5mm的Q195鋼板網沖切製作。芯絲由HPB300Φ6.5mm高線鋼絲冷拔加工。(3)刺絲滾籠由刺絲連接卡扣與固定在支架上的縱向拉筋相連接。縱向拉筋與支架的連接採用Φ2.5mm的冷拔鍍鋅鋼絲繞2圈後擰緊固定。支架設置在跨度3m防護柵欄的立柱和跨中位置,其中跨度進設置與立柱上部,支架與防護柵欄採用支架抱箍連接,對於已經安裝金屬網片的防護柵欄。刺絲滾籠直接採用Φ2.5mm的冷拔鍍鋅鋼絲或刺絲連接卡扣固定於金屬網橫片和金屬絲上。
技術上肯定不超過二戰水平,可是很多戰時圖片上都是直銷卷刺網,這個加工難度和成本和壓出刀片孰高孰低就不好說了。卷刺網之所以存在肯定跟加工難度和成本有關。
※連蘇聯空軍也只有7.62機槍!二戰早期戰機火力為何如此薄弱?
※二戰時汽車廠造的坦克與正規坦克廠有何不同?現代還能這麼玩嗎?
TAG:看北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