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研究分享︳寫字樓的空間意義

研究分享︳寫字樓的空間意義

原標題:研究分享︳寫字樓的空間意義



摘要:當今都市中的寫字樓以特異的外形和對空間權力的佔有、支配更新了人們對傳統建築的觀念,成為獨特的人文景觀。寫字樓空間含蘊豐富,既是開放的、又有一套獨特排他的空間語彙。對寫字樓的命名體現著權力變革。寫字樓內部空間的封閉與開放、功 能的集約和分割看似矛盾,卻又融洽結合,具有多種解讀的可能性。寫字樓迅速佔據都市景觀的過程打斷了城市文化緩慢的步伐,更新了城市面貌,也參與了新都市文化的建構。


關鍵詞:寫字樓 空間研究 都市文


接待首次來北京的朋友,我喜歡驅車帶他們在東三環上兜風。這是當今北京最具現代感的景觀:寬闊的高架橋、繽紛的霓虹燈、清澈平靜的通惠河、修剪得當的綠地特別是那一棟棟奇形怪狀、各行其是的寫字樓,每一棟背後,都埋伏著一個彙集了財富、技術與虛榮的都市神話,令如今的北京人津津樂道,樂此不疲:其中的「老大哥「『京廣中心」高209米,自1990年投入使用後便獨霸ct北京之巔」稱號長達十餘年。長安街邊的「國貿中心」是京城頂級寫字樓的頭牌,其三期新樓又成為如今「京城第一高」。對面「銀泰中心」是時尚的代表,它頂端的環形大堂和「北京亮」酒吧成為時尚名流雲集的所在。南邊「建外SOHO」以新型房地產概念取勝,那一群簡潔的白色建築造就了地產明星潘石屹的傳奇。東JLgn,y央視大樓的名氣則不僅僅來自頗富爭議的造型,而是由於某年正月十五那場出乎意料的大火。


在北京這片土地上,長城、故宮、天安門等早已為人耳熟能詳,沒有了專門展示的必要,寫字樓區域則不然,驅車走一圈,就能把北京的「高層」盡收眼底。對國人來說,建築的高度歷來與身份有關,宮殿、王府、官邸的高度都有嚴格的規定和限制,大戶人家「高牆大院」,平民百姓低矮匍匐,「高度」令人羨慕、值得敬畏。雖然如今高樓大廈已成平凡景象,但類似「北京之巔」、「中國第一高」甚至「亞洲前三名高」的名頭依然能顯示出建築強大的財勢和豐厚的身家。


如今的北京是一座展示著空間奇蹟的都市:推土機輕而易舉地吞噬了沉寂的老城區,一座座寫字樓在廢墟上拔地而起。你完全找不到這些建築的支點,它們還沒來得及呈現與周邊格格不入的態勢,就已經沒有了周邊——一切都已經被寫字樓吞噬了。它們是斷裂的,完全改頭換面的城市建設使得斷裂的缺口和古老的根基都無處可尋。這些高大建築沒有過往,它們以奇蹟般的現代建設 速度迅速佔據了城市的地表,完全找不到緩慢生成的過程;同樣,你很難預知 它們的未來,因為它們在可與未來這一概念相聯繫之前,就已經被新的建築所 取代。一波波潮流的發展遺迹都排列在城市表面,每個建築都各行其是地呈現 著零散的語彙,它們是反主體、無中心的,完全體現出平面化、斷裂、時空壓縮的後現代觀感。


當代建築——偏向空間的媒介



在《傳播的偏向》①中,加拿大學者伊尼斯提出媒介具有「時間的偏向,,和「空


間的偏向」。偏向時間的媒介比較笨重,雖然不利於運輸和傳遞,卻具有時間上的持久性,如石碑、銘文等,可以代代傳承,方便知識的縱向傳遞;偏向空間的媒介比較輕巧,雖然易被銷毀,卻能在很短時間內大面積散發,方便知識空間橫向傳遞,印刷術普及後的報紙便是此例。


伊尼斯將建築看作偏向時間的媒介。的確,在技術尚不發達的時代,人類 建築歷經了一個緩慢而悠長的發展過程,每一個傾斜角度、每一道構架方式都 是一代代體驗和操作的結晶。雖然可能欠缺現代物理學的精確指導,但建築技 術卻在歷史的長河中日臻完美。歷史上的建築追求經典性、完美性,力圖在存 世的頂峰更上一層樓。然而,在當今信息傳遞極其便利的文化中,所有媒介都 開始偏向空間,工業化大規模複製使得傳統情景下需要多年曆練和沉積的手藝成為機器短短几秒的產物,石碑、銘文、金字塔被輕易地建造和複製,以蔭庇 子孫為目的的祖宗家業轉換為以擴張和消耗為目的的全球性投資,時間的偏向逐漸式微。


當城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變換著面貌,建築的外觀、功能比持久性更令人 關注。而時尚的易變更強勢地主宰著建築理念,在功能未必落後、外觀尚未破 舊之前,許多現存建築已經被更新換代的時尚需求淹沒。當今建築不再追求成 為經典,而更期待創新和與眾不同。人們把現有的空間切割成無數小塊,將現存的建築推倒再建設,甚至將歷史遺迹整棟搬遷、異地複製——建築的遷移輕而易舉。我們的時代完全由空間統攝,不僅僅是以往的三維空間,虛擬空間的增加更助長了空間的力量。一切都是空間化的,即便是寫字樓這樣在物理上難以隨意移動的建築,也通過信息和數字的方式得以延伸,將整個世界籠罩其中。當代建築已日漸偏離時間,而成為偏向空間的介。


建築任何時候都不是單一的,它與設計者的理念、使用者的理想、外在的 結構、內里的材質以及顯在形態的觀感與內在使用的功能等共同構成。歷史上 的時間和空間是相對的概念,在偏向時間的延續之後逐漸過渡到注重空間的擴 張。寫字樓可以被看作時間與空間綜合的產物,它的外形以及在城市文化中的位置,給人以新異特出的印象,每棟「世界第一高樓」都不是也不可能是永占第一,只是為了最大程度地擴大空間影響力;而作為經濟事件發生的場所,當代人創造財富的環境,寫字樓內里卻蘊涵著積極進取、注重效率、服從和一致的嚴謹態度,這種態度使它作為一種綜合文化體系具有時間上的延續性。

寫字樓空間的多意性


一隻蝴蝶在亞馬遜河流域輕輕扇動翅膀,可能會在密西西比河流域掀起一場風暴——這是美國氣象學家洛倫芝(Lorenz)於1960年代提出的「蝴蝶效應」說,意指一件看來非常細小的事情,可能通過一系列演化而在看似不相干的領域引起巨大影響。當代世界是開放和關聯的。各專業的滲透、學科的交融、政 治經濟文化領域的互相影響導致任何變化都可能引起蝴蝶效應。如果把社會上蝴蝶效應產生的過程看作一個反應鏈,這個鏈條上大多數節點都在寫字樓里。作為互聯世界裡的一份子,寫字樓處於高度信息化水平之下,它是開放的,同時又具有不可替代的排他性,二者共同賦予寫字樓空間多重意義。


寫字樓的開放性從外觀上表現為玻璃幕牆的大面積應用、廣泛追求通透的 觀感以及模糊民族界限、地區差異的世界型語彙。玻璃幕牆和屋頂絕不僅僅是 建築外觀的改變,它可以說是建築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變遷的標記;或者封 閉的民族國家從偏安一隅、自給自足到被世界潮流挾裹的一個無奈又必然的歷程見證。第一座全用玻璃的建築物出現在1851年倫敦的首屆萬國博覽會上㈨。



在維多利亞時代笨重堅實的建築風格中,這件被稱為水晶宮(Crystalpalace)的作品以晶瑩剔透、光彩奪目的全新風格脫穎而出。在建築技術上,它開啟了現代玻璃帷幕大廈的前驅;從歷史時段上看,它的出現也極富意義。古代建築大 多呈封閉保守的態勢,中國曆來以含而不露為美,當門一道影壁將內里與外界 完全隔開,建築選址也要有所遮攔,把自己掩護在山谷中。西方建築雖然喜歡 突出自我,地處險要,卻同樣堡壘森嚴。那些窗戶狹小的磚石建築中,幽暗寒冷的環境和普遍存在的密室將神秘性發揮到了極致。水晶宮的通透是一個轉向,它象徵著從封閉保守的地方性到開放和互通有無。從這以後,建築從堅固耐用向美觀時尚轉變,世界原本各具特色的地方都踏上了全球一體化的進程。


寫字樓空間的開放性既體現在它的外在空間,更體現在它內在的物理空間 和人文空間。全球化是開放的一個步驟,寫字樓就是這種開放的集中體現。對於一座合格的智能化5A寫字樓來說,到處都能看到全球化痕迹:三菱(日本)、西門子(德國)的電梯,思科(美國)、華為(中國)、北電(加拿大)的通信設備,海爾(中國)、LG(韓國)、大金(日本)的空調——不管它根基扎在哪一國的土壤中,樓內的設備選購都完全向全世界的先進位造者開放。寫字樓 管理也同樣向具有全球經驗的物業公司開放招標,以恰當的價格和服務為選擇 的最終依據。越來越多的外企入駐寫字樓,透明的寫字樓象徵著透明的運作和 公開的制度,本土企業學習美國、歐洲、日本的先進管理經驗和制度,而國外 企業也在積極進行本土化,雙方從試探到契合的過程需要開放的態度和充分的 溝通。以通透的玻璃幕牆為發端,寫字樓的開放程度越來越大,開放成為一種 從外向內一以貫之的態度。寫字樓沒有地方色彩和地域限制,全球化的設計和 建築團隊給了它們以一種全球化的開放風格。寫字樓通體亮麗,剔透閃爍的不僅僅是外部裝潢等硬體觀感,更是一種經濟語言的全球通行和融會。


二十世紀90年代,寫字樓初在北京現身之時,因襲了傳統辦公樓管理嚴密、戒備森嚴的作風。所謂「客戶至上」是樓內的客戶,外來者一律處於下風。保安或前台小姐高高在上,對來訪者進行盤問甚至要求出示證件。但隨著租用流程的順暢、客戶更新速度的加快、商務活動的頻繁、快遞外賣的增加,這種 不夠開放的、以樓內為尊的態度很快就被淘汰了。所有人都是客戶,外來者作 為樓內企業的潛在客戶,更是馬虎不得。前台完全從主動問訊的管理者姿態轉 換為協助應答的服務人員。另一方面,銀行、商店、餐廳、咖啡、便利店等公 眾場所在寫字樓內落戶,也使寫字樓被動開放了起來。這雖然使派發廣告者穿 梭自如,但這種文化的開放態勢的確減少了工作流程上的障礙,為高效發展提 供了便利。寫字樓空間的開放性使之區別於傳統的辦公樓,它不再有進入的限 制,抹殺了層級的不平等。其中的面積佔有與租賃者的經濟實力等量齊觀,基本實現了一視同仁,向所有公眾開放。任誰只需有一定額度的金錢,就能夠擁有相當範圍的空間。


但開放與平等並不意味著泯然眾人,寫字樓空間的排他性也同樣普遍。個 性張揚的外建築形態不必說了,其內在功能的排他性更是在表面人性化的掩飾下凜然不可侵犯,使寫字樓人也無形中擁有了某種身份和權力。


日常生活中有許多排他的空間已為人們司空見慣。行政機構的院牆、衚衕口的「禁行」標、辦公室的「非公勿入」、甚至洗手間門上的性別指示,都劃分出專屬的、排他的空間。寫字樓也是這樣一個自成一體的體系。這種排他性極其嚴密,利用人們思維的慣性把某些地方隱藏起來。寫字樓工作人員甚至管理人員來說,接觸的空間只是樓宇的-d,部分。即便是設計施工人員,由於專業劃分也只負責自己的領域,了解整棟樓宇空間的只有極少數的總成人員。獨特的建築話語造成了空間的隱晦和割裂,而設計者的巧妙用心更使寫字樓有了迷宮 般的性質。越是先進、智能的寫字樓,越容易讓人迷路。這樣的建築與其說是 為使用者服務,不如說是為了表達設計者的才智,以環境暗示、路線設計製造 出一套專門的話語秩序,對使用者進行考驗和捉弄。多數普通人會有寫字樓內 迷路的經歷,哪怕是自己天天上班的寫字樓里,都有一些陌生空間,使人一踏 入便不知道置身何處。地道、逃生出口、步行梯、裙樓與主樓之間的過渡通道等就屬此類。由於功能需要,它們不能被鎖閉,但入口常常設置在隱秘的地方,只有不熟悉者才會迷路誤入其中。一旦進入,想要迅速通過就成了不可能的務。在寫字樓里很容易失去方位,各個空間自成一體,走廊里也鮮有人來 往。寫字樓走廊通常全封閉,採光好有窗戶的空間留給辦公區,過道里目力所及凈是統一光潔的石材。在這看不到整體,尋不到特徵的局部中,難免生出「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感嘆。牆壁上的逃生圖是寫字樓唯一公開揭示自己內部秘密的方式。圖紙是整個空間的微縮,它試圖幫助人們建立起全局感,找到自己的位置。微縮化、二維化過程通過圖紙揭開空間神秘的外衣。圖紙是權屬的標誌,早在人類著手繪製第一份世界地圖時,就「開闢了把空間看成是對私人開放的道路 1579年,英國各郡地圖的出版使英國人得以有效地在視覺上和概念上擁有他們生活於其中的自然地理上的王國」①。地圖強化了在民族忠誠的框架內個人和地方的聯繫,讓他們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宣傳圖、效果圖、外觀圖、樓層平面圖之於寫字樓就像地圖之於國家一樣,它們構築起人們對共同空間的形 象認知,加強了其歸屬感。以圖紙向內部人員展示空間所有權,以特殊出入口 和默認路線讓外部人員感受到不易掌握的界面,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使得寫字樓空間在開放的同時下意味深長地暗示了主客體的區別。


寫字樓一期待闡釋的意義空間


寫字樓空間的開放與當代都市文化息息相關,為人們開啟了充分解讀和闡釋的途徑;而排他性又使這一空間自成一體、與眾不同,具有獨特的吸引力。從寫字樓空間的權力性、封閉性、功能性等幾方面解讀其意義,可看到獨特的建築空間語彙在當代都市文化建構中的作用和地位,也可挖掘出諸多當代都市問題的根源。


(一)空間的權力性


開放的寫字樓在外觀上為公眾擁有,而排他的內部空間只有部分人掌握。這種對立統一反映出了寫字樓空間的一大特點:空間的權力性,即場域爭奪和符號身份。


當代空間權力地位的衰落在「廣場」概念的轉變中體現。對國人而言,「廣場」一度有著特殊意義和十足分量,能夠不加定語直接說「廣場」而為人們心領神會、不產生歧義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天安門。它是全中國的中心,有著心臟一樣的重要性。「廣場」因「天安門」而成為全中國人的認知共識,新中國的城市廣場大都以天安門廣場為原形:它應該是一個城市的中心開闊地帶,位於政府機關附近,是群眾集會的場所,也是政治運動中標誌性的「陣地」。隨著中國社會政治色彩的淡化和經濟比重的增加,城市主題從激昂的政治轉向和諧的生活休閑領域,一些沿海新興城市廣場的開發啟動了廣場概念的第一次轉變:從一個 嚴肅宏大的象徵性中心過渡為公共休息、娛樂、輕鬆閑適的所在。廣場從生死攸關的城市「心臟」轉變為司呼吸之職的城市之肺,市民們到這裡來透口氣、喝杯茶、散步聊天談戀愛,擺脫一天的繁忙。而隨著寫字樓的逐漸興盛,五花八門的名稱多了起來,當人們僅憑「東方廣場」、「時代廣場」、「豐聯廣場」、「中環廣場」等名稱就試圖在繁華的北京市中心尋找一塊塊空地時恐怕會失望。他們看到的不是心目中的「廣場」,而是一座又一座的寫字樓!這些樓間的距離雖然不小,但充其量也就是個綠地,有的還兼作地上停車場,無論如何也難與以往的「廣場」概念聯繫起來。這些號稱「廣場」的寫字樓徹底顛覆了「廣場」的經典形象,改變了語意,把一個有強烈政治暗示和民族歷史情結的名詞轉化為一個建築單位,一個綜合功能的寫字樓,一個日常消費娛樂的所在。


「廣場」指代對象的變化反映了城市主題中場域力量轉變與寫字樓的關聯,而寫字樓本身也體現著不同力量的此起彼伏,在外觀顯現和內部衝突過程中,上演著場域爭奪戰。每一棟寫字樓都是權力場的集中地,經濟、文化等因素互動制衡。從外觀上看,作為設計師的獨特表達、城市的個性語彙,寫字樓強調張揚、新穎,散發著一種不落窠臼的後現代氣息。而作為經濟實體的聚集地、媒體事件的發生地,寫字樓又要注重產出,強調效率,崇尚的是資本積累和財富的增長,這與現代社會發端的創業精神合拍。寫字樓內也一樣存在爭奪。創新是發展的源泉,創意產業強調個人的力量和靈感,需要旁逸斜出、各顯神通 的文化氛圍;另一方面,服從是執行的動力,要整體協作、循規蹈矩,才能達到經濟效益最大化。


各種權力之間的較量是一種場域力量的暗中爭奪,而以符號標示的象徵性 權屬則比較明嘹。樓宇的冠名是符號身份的顯現。冠名意味著這個名稱將作為 城市、國家乃至世界網路上的一個節點,與具有歷史、政治、文化意味的其他 建築一同在地圖上平起平坐。這對於冠名者來說無疑是增加了無形的榮譽。當 然,與無形威儀相伴而來的,是令人乍舌的樓宇冠名權,從當今世界第一高樓「哈利法塔」的命名就可以看出端倪。這座總高828米的全球最高樓從2004年開始建設,它耗資200億美元,內部設有豪華酒店、辦公區、公寓、圖書館、健身房甚至清真寺,建設初衷是希望它能夠成為迪拜的象徵,吸引全世界的目光,因此它被稱為「迪拜塔」。然而,大樓尚未建好,迪拜房地產泡沫就驟然破裂,這座城市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經濟危機。當迪拜接受了阿布扎比100億美元的貸款後,曾經的「迪拜塔」倉促更名為「哈利法塔』"_『『哈利法」正是阿布扎比酋長的名字。從「迪拜塔」到「哈利法塔」,與世界最貴樓宇冠名權代價相伴而來的,是空間權力和榮譽的轉讓。


如今的北京城市建設總體呈現出追求新奇、講究地標的特色。寫字樓有如「國際貿易中心」、「環球貿易中心」、「財富中心」者,是完全開放的純粹寫字樓。名稱突出國際化趨勢,聚焦經濟賣點,號稱「中心」以吸引更多的企業租戶聚集。而「中紡大廈」、「中服大廈」、「保利大廈」等,則明晃晃地報上自家姓名,「大廈」的稱呼也突出了獨一無二的氣勢。這種把標籤貼上腦門的做法雖然有些類似某些人買名牌一定要配有顯眼LOGO的行徑,但獨門獨戶顯示出了業主財大氣粗的實力。其實,名稱只是樓宇的產權歸屬而非用途,這些財力雄厚的大企業不一定需要使用下屬寫字樓全部空間,有的則純粹將建設寫字樓作為 投資,樓宇中不乏向公眾開放租賃的空間。寫字樓大堂里一般立著水牌,通過它,樓內企業名稱和樓層一目了然。這種做法與為整棟寫字樓冠名異曲同工。水牌上的公司名稱既起到了指示作用,也說明下列空間的歸屬,不相干者敬請規避。



寫字樓的樓頂和外立面廣告,是象徵性權屬的又一類型。沒有獨棟冠名寫 字樓的企業,通過樓頂廣告或外立麵條幅、標牌等來取得象徵性權屬。它也將權屬的「象徵性」發揮到了極致——不管是不是寫字樓的客戶,在該樓內是否占有一席之地,在樓房外懸掛了廣告,整棟寫字樓就都成為其形象的一部分。在 樓宇廣告中,位於北京城市主幹道三環東北角的京信大廈可謂最具優勢,大廈 正對主路的外牆整個是一面巨大的電子廣告屏幕,所有駛至三元橋附近的車輛都難逃被其「廣告」一番的命運。

與空間的租賃、象徵性權屬的廣泛認可同時出現的,是空間身份的產生。 在寫字樓里,身份與場所相關。寫字樓的內部空間有一種標誌化的權威屬性。職能部門、管理部門各有各的空間,在本部門的空間內具有權威性;到了別的部門,則需尊重其他部門的權力。這是企業順暢運作的要求。一般來說,職位越高,擁有的空間越大,不過,寫字樓「前台小姐」卻例外。作為寫字樓的形象代言人,前台小姐往往擁有一個比普通工位寬闊得多的大檯面。因為前台小姐是寫字樓的資本,她們的相貌是否青春靚麗、氣質是否優雅得體、服裝是否高檔整潔、甚至擁有的空間是否豪華寬敞,都是業主的炫耀性消費。凡伯倫在《有閑階級論》中提到:門客、妻兒、僕役等協助有閑紳士消費他們過剩的財富,形成代理消費。這些人的消費是屬於主人的,由此增進的榮譽也是對主人生效的,他們的消費體現主人或保護人的投資。①寫字樓豪華寬敞的前台是內部業主空間權力的炫耀性顯現。


(二)空間的封閉性


封閉空間分三種:一種是主動封閉,即人們由於社會規範、禮儀等原因主動規避的空間;一種是被動封閉,即出於建築、場所的正常運作、管理等考慮 閉鎖起來,不允許公眾進入的空間。這兩種封閉無論出於社會傳統、習俗,還 是樓宇安全考慮,都屬於強制封閉,具有較為清晰可辯的界限,一旦逾越會冒 犯公序良俗;還有一種是象徵性封閉,它沒有明顯的物理分隔或社會規範,卻存在象徵權威。


寫字樓的辦公室是主動封閉的空間。在公開租賃的寫字樓里,一棟分租或 一層共用都很常見。想保持辦公環境,做到不被打擾也不打擾他人,需要辦公 人員主動規避干擾。在這裡人們行動目的明確,除非有工作往來,絕少去同樓其他公司。((LADY格調》雜誌社位於北京東四十條美惠大廈,由於業務需要,不時有高挑時尚美女進出,引逗得旁邊IT公司里的年輕小夥子們,tl,猿意馬。雖然頻頻行注目禮,在工作之餘飽飽眼福,卻沒有人真的過去搭訕,他們遵循著主動封閉的原則。諸多公司位置緊湊,宛如鄰里,但寫字樓的環境卻猶如一堵 無形牆壁,將各個公司置於獨立世界中。主動型封閉空間代表著社會對人們的規訓,也是經濟實力和信息技術達到一定水平後建立起的環境秩序。


從建設工地開始,寫字樓中就被劃分出一些被動封閉空間,如中控室、電梯機房、空調設備間、貨梯等。這些地方以鎖閉的門扇為標誌,雖然十分隱蔽,卻至關重要,與寫字樓的正常運作相關。由於技術含量越來越高,對人為控制環境的依賴越來越強烈,現代化寫字樓里的智能管理遠遠疏離了自然,先進的技術能夠更好地為人類服務,但有時也可能反噬人類。在電影《生化危機》中,由於病毒泄露,高度智能化的大樓自行啟動應急系統,將受感染變異了的惡魔和正常的工作者都鎖閉了起來,大樓內成為傳染性變異惡魔追逐、吞噬人 類的全封閉殺場。如果電影帶來的只是驚險的幻想之旅,那麼下面發生在國人身邊的真實例子則切實讓人心驚。2003年SARS肆虐時,人們突然意識到寫字樓是一個封閉的空間,它的中央空調、集中的內部循環系統、統一送風通道等,都能為以飛沫形式傳播的SARS病菌提供傳播到樓宇各個角落的便利。為此,包括國貿大廈、中關村大廈、東方廣場、招商局大廈、京惠大廈、國企大廈等在內的諸多甲級寫字樓都整層甚至整棟封樓。也是在這個時期,寫字樓封閉空間的防疫能力才受到了重視,「華遠尚都」寫字樓配備健康防護系統,「左岸公社」設計出了低密度高通風項目,SOHO概念也開始流行。但是,直到如今,寫字樓內部封閉空間的空氣清潔度依然是重要問題,入冬時分樓內人員輪流感冒的現象並不鮮見。被動封閉空間割裂了樓宇的整體以及人與外界的聯繫,破壞了自然空間里空氣的均衡流動,人因而脆弱得不堪一擊。



作為一個人員集中,工作性質一致、流程標準單一的場所,寫字樓的公共 空間沒有特別逼仄的地方,但規範的裝修和統一的設計卻使內部顯得壓抑,為 了打消這種感受,寫字樓內部空間大多敞開,採用象徵性劃分。在建築格局上也不做具體的戶型設計,而是通暢的大開間,一般以隔板、屏風、玻璃等隔斷。輕薄的材料為辦公環境劃分出了象徵性的封閉空間和權屬範圍。在這樣的空間里,很難有秘密。寫字樓人經常抱怨隱私受挑戰:這裡無處不是公共領域,連打私人電話都沒有機會。辦公室人員密集,走廊又因過度空曠導致傳聲效果極佳,私密話題無可遁形,即便逃進衛生間,也難知隔壁馬桶上是否有一 雙敏銳的耳朵。半開敞工位只能維護有限秘密,要將個人隱私帶入寫字樓必須 很有節制。儘管分隔出的象徵性封閉空間非常容易逾越,它們的存在卻依然具 有權威性:偷窺他人的電腦屏幕、聆聽他人的電話對答、或是主動與他人的客戶攀談都是不恰當的行為。電影《竊聽風雲》就緣起於寫字樓里的偷聽。在象徵性封閉空間里,竊聽的便利和嚴重後果的對比確實很有戲劇性。象徵性封閉是


寫字樓的獨特秩序,無視它的行為就像那則格林童話《藍鬍子》里描寫的擅闖「藍鬍子的密室』——雖然闖入十分便利,無所不達的金鑰匙就握在手中,但任意使用的結果依然是災難性的——會使主人成為觸犯職場大忌的人民公敵。因此,寫字樓內一些封閉空間雖然只有象徵性的界限,卻絕對不可逾越



(三)空間功能的集約與分割

說起寫字樓,多數人認為這不過是個「辦公室集合」,而熟悉寫字樓生活的人卻知道,它的功能已發展得如此豐富,堪比一座小城市。「集約和分割」這一對看似矛盾的命題,在寫字樓空間的功能配置上巧妙地統一了起來。


辦公空間的高度集中衍生了大量人群的消費、生活需求。這群人在文化、教育背景、審美取向、消費能力方面相對一致,因此,寫字樓內的商業、生活配套也帶有一致的風格。寫字樓追求規模效益,商業形式也力圖發掘品牌優勢,t·星巴克」、「SPR」咖啡、「7--ELEVEN」便利店等幾乎已經成為北京時尚寫字樓區域的「標配」。另有一些挑選、購買時間較長甚至需要保持顧客身份私密性的商業也棲身於寫字樓,如高檔定製時裝、造型或攝影工作室等。類似小眾定製型產品通過寫字樓里相似經濟水平與喜好的人們口口相傳,成為階層私享。寫字樓的獨特環境使它得以容納各種各樣的小型商業場所,它們不僅涵蓋了辦公、生活、娛樂所需,更有象徵階層身份的商業形式,使得寫字樓在物理空間之上,更多了些文化意味。內容的多樣讓寫字樓空間具有集約化特徵,「商住兩用」建築更將全功能、集約化發揮到極致,它甚至打散了人們通常的上下班 時間和工作與家庭的概念,「以辦公室為家」從過往對勞模的尊重轉換為當下潮流人士的日常居住工作模式,這一切都與社會大趨勢緊密切合。綜合一體的辦公環境強調便利性,信息化過程將世界變小,技術的發展使需求不斷增加,後 現代的混搭、雜糅以及內爆等概念,混淆了世界原本清晰的邊界,人們對一棟建築的需求,也從單純的實用性空間擴展到高大、美觀、全功能的綜合性空間。


這種集約化的寫字樓就是詹明信筆下的「超級空間」。在《晚期資本主義的文 化邏輯》④一文中,他通過對「鴻運大飯店」建築風格、功能的討論分析了後現代主義影響下的都市。設計者力圖使建築如此完善,以無所不包的最全面的方式示人。它是先進技術和信息的展示地點,打消功能界限,演示一種總括型的龐大的生活方式。它能夠涵蓋所有意義,是都市集約化的縮影,所以被稱為「超級空間」。美國最高的住辦合一摩天大樓漢考克中心就是這樣的超級空間,它頂部44層是豪華公寓,往下是23層辦公室,6層有停車場、5層有購物場所。住家和辦公室之間有一層公共空間,包括健身房,游泳池和可以送貨到家的超市。理論上,一個人可以從大學畢業以後就走進漢考克中心,一直到退休那天才走出來。②而北京長安街沿線東三環內外,也以一條地下甬道貫穿了幾棟高檔寫字樓,涵蓋辦公、飲食、居住、購物、休閑等幾乎所有功能。同時,外延的外賣、網路、地道等是這種空間的擴張,它們的聯手幾乎使得空間無所不包。



在集約化的寫字樓空間里,你可以找到適當的地點飲水、抽煙、進食、休 息,維持日常工作所需的功能基本都被滿足,然而,請注意,這些功能都必須在特定的地方實現。就像一輛火車被分出了餐車、軟硬席和不吸煙車廂一樣,寫字樓也被劃分為一塊塊功能區。雖然功能眾多、應有盡有,但一切行為必須在所配置的特定地點完成,否則,就無從著手。從寫字樓責權的劃分開始,分隔性就流露出端倪。所有權和使用權的分離令寫字樓內空間的功能雖然多樣,


卻缺乏全面的整體規劃,以至於離開了某功能區,就連一些最基本的需求都不 能滿足。例如,寫字樓的每個公司里都有列印、複印等設備,上網更是輕而易 舉,而一旦離開自己所屬的公司,在寫字樓里需要利用信息環境,就會遇到很 大的困難。由於單個公司設備的完善,大多數寫字樓未設公共信息服務,這意 味著所謂全功能的寫字樓即便是滿足最基本的辦公需求,也是有限制的。在陌生寫字樓內,那些提著筆記本尋找無線網路環境收加急EMAIL的商務人士,全然沒有了在自己熟悉環境的泰然。正因這些空間分割過於明確,「星巴克」之類提供無線上網的咖啡館才在寫字樓群里倍受歡迎。雖然通透的外觀、內部隨意組合的開間,讓人感覺寫字樓里空間很大;但一個個隔斷卻完全打碎了空間的 整體感,給人以破碎的感覺。眾多小辦公室里聚集了眾多小公司,工作時間各 家獨立運做、人與人之間互不往來。而上下班時,他們又聚集到早晚高峰的人 流中,擠著同一列地鐵,或是踏入同一家餐廳,點同樣的菜。這種人與人之間時而分散時而集中的聚合方式,是寫字樓對人們作息和生活的設置。


對熟悉寫字樓的人來說,在有些空間里,分割化和集約化的共生是不得已 的選擇,也是聊以自慰的方式。集約化的寫字樓區域里通常不止有辦公、商業 區域,也整合了休閑娛樂場所,然而,空間安排的零散分割又使這種休閑偏離 了實質,成為自娛自樂的休閑符號。在潘石屹的招牌作品「建外SOHO」寫字樓 群間的小廣場上,立著一座規模不大,卻很顯眼的旋轉木馬。紅色的底座、蘭色的傘蓋、金色的鑲邊電鈴一拉,彩色的馬匹就伴隨著"TW咚咚的音樂旋轉起來。散步的人在此駐足、約會的人在此見面,旋轉木馬連同周遭雪白透亮的建築物一起,形成了公眾心目中建外SOHO的標誌。木馬啟動時,整個世界都在簡單又輕快的旋律中此起彼伏,它將繁華都市的寫字樓空間置換為童年時最渴望的遊樂場。旋轉木馬呼喚著人們未泯的童心,成為寫字樓階層的休閑符號。


為獲得更高的效率、保存旺盛的精力,寫字樓內部一般沒有過多裝飾,簡 單劃一的內部環境最大限度地從人們視野中淡化,只有這樣才能使人忘我地工作。然而,隨著越來越多過勞猝死和不堪精神壓力自殺的現象在寫字樓里出現,休閑的必要性凸現出來——旋轉木馬就是休閑的濃縮表達,它代表著寫字樓里暫時性的輕鬆。北京東三環財富中心的屋頂花園、西單中國銀行大堂的竹林、甚至橫穿金融街寫字樓區域的美食步行街,也都有類似的作用,它們是度 假和休閑的標誌符,人們藉由這個符號展關於休閑和美好生活的幻想。可惜的是,雖然木馬令人稱讚,但它卻很少開動。這座木馬安置在開放的小廣場上,四周都是高大的建築。它好像展品一樣毫無保留地呈現在寫字樓的視野之中。坐在木馬上,可能遭到無數雙眼睛居高臨下俯瞰,它令人想起福柯所說的tt全景暢視監獄」中觀看和被觀看的不對等關係。乘坐木馬的人好像環形監獄邊緣的囚徒,他們在木馬上的一舉一動全部被高處一覽無餘;而寫字樓里的人們 則能充當監視囚徒的獄卒角色。因此,旋轉木馬所代表的休閑是一種永不能被實踐的,專供寫字樓人聊以自慰的符號休閑。



強行將工作場所與休閑場所集中的方式使寫字樓空間看起來十分豐富,但 整體設計的不連貫又導致了空間過度時的斷裂。集約化和分割化不僅是寫字樓 功能的兩個方面,更是整個社會全面整合和極化分隔的大趨勢。通過對物理空 間的累加和利用,通過以虛擬場景對空間的延伸,人們擁有的空間增加了,接 觸的信息和人員也更多,寫字樓把個人變得強大。然而,地球卻逐漸縮小,所謂「地球村」、「內爆」等理論,正是對空間功能的整體性和分割性的又一種表達。

寫字樓是一個時空壓縮的地方,傳播手段的集中、信息產品的匯聚使這裡 沒有白天黑夜,也沒有地域的界限。網路、視頻、電視電話會,讓虛擬在場越 來越多地取代人本身,無法逾越的三維空間限制漸漸不再成為障礙,藉助信息 和影像技術,人們彷彿有了乾坤大挪移的本領,可以自如地進行時空轉換。在 詹明信所述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中,那表意鏈的斷裂,無延續無來龍去脈 的意義碎片,正如同北京這二十年間以不可思議的速度拔地而起的寫字樓景觀 一般,十分真實,卻又是浮光掠影的表面現象,無法深入追究。寫字樓以不可 思議的速度在現代化都市拔地而起,它們迅速以主流的態勢在都市文化中佔據 了一席之地。在絕大多數城市裡,寫字樓的誕生和發展缺乏根源和傳承,彷彿 被信息技術憑空移植而來。它們的影響力不容小覷,雖然打斷了不少城市文化 連續緩慢的發展過程,卻無形中踏准了現代都市信息化的節拍。對寫字樓空間意義的闡釋,可以更好地從各個角度認識其複合性特質。通過寫字樓這小小城市一角,探究當代社會新都市人群生活、交往方式,乃至城市的組織、建設和未來的發展。


參考文獻:


[美】詹明信.晚期資本主義文化邏輯[M】.陳清僑,等.譯.北京:三聯書店.1997.


[美]詹姆斯·特拉菲爾.未來城[M].賴慈芸.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209


[美]凡勃倫.有閑階級論.蔡受百,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4.61.64.


[美]戴維·哈維.後現代的狀況——對文化變遷之緣起的探究[M].閻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285


[美]詹姆斯·特拉菲爾.未來城[M].賴慈芸.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73.

[加】伊尼斯.傳播的偏向[M].何道寬.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大新媒體 的精彩文章:

以女性視角重新定義女性的時代來了嗎?

TAG:北大新媒體 |